接触六西格玛是从2002年开始的,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品质主管,因为在工作中总是感觉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所以从没有放弃过学习,每月总会跑几趟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合适自己的书--合适自己的工作和将来规划的书,书里学到的一些东西也总是在实践当中去尝试一下,然后是结果的总结和漫长的思考,正是这样的一个做法,使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提高,也让我体会到一句话--实际工作两年相当于上一次大学,虽然话语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至少认识到“纸上谈兵”的可笑,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让我接触到了六西格玛,一个当时对于我来说陌生的名词,在此之前只是对西格玛这个概念有些认识。
与六西格玛的邂逅就是一本书,记得那时在书店品质管理的区域,我像往常一样搜索着书本,六西格玛四个字映入了我的眼帘,像恋爱般的一见钟情,我在书店里呆了一个下午,坐在书店的长凳上欣赏着这个冒失的朋友,书本很厚,没有花哨,没有过多的累赘,将六西格玛的一个DMAIC讲述了一遍,我喜欢上了这位朋友,因为时间的仓促当时的理由显得也很简单,惊人的业绩和不错的工具,尤其是后者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正是我所需要的东西。
后来的三个月里,我把这本书读了2遍,这是我的一个通常做法,先来一次浏览接着是深入的学习一次,当然第二遍更多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工作实际情况的联系。例如测量系统的分析能不能引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到底应该怎样来评估,我们那些测量系统必须经过分析,分析的周期又应该是多长,实际当中应该如何操作等等一系列的思考。又如过程控制图,应该怎样选择控制图,对那些关注点进行控制,怎样取样,怎样的周期与监控等,当我带着这些问题在小范围进行试点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再出现再解决,对这些工具的理解运用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当然这些只是当中提到的一些简单工具的思考,更进一步的就是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以后,我觉得必须对这本书要进行重新的审读,也就是对六西格玛这个概念的重新理解,发现也不仅仅是一堆工具那么简单,更多的是DMAIC这样一个流程对于我们现实工作的一个运用,这样的一条线将众多的工具串联起来能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什么,项目!着眼于流程改善的项目!这也是我当初的理解,虽然现在体会到六西格玛并不仅仅是工具和项目那么简单,但当时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提高,毕竟当时我没有很多人现在这样的教育机会。
作为一名品质主管,可能在最初接触六西格玛时,应该显得更加的敏感。所以我找到了部门的经理,一个短小精悍的中年人,我要求了一次座谈,把我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和想法跟他讲了,同时也将这本书给了他,短短的半个月之后,我的经理找到了我,使我感到惊讶的是,经理竟然同意了我的想法,那就是在部门内先开展一个项目,这件事到现在我还想不开,为什么经理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肯定的答复了我。在经理的号召下,第一个项目开始了,由我牵头,其它生产的主管为成员,当然经理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可是搞笑的是,第一个项目就是对辅助费用的降低,偏离了我的本职工作,但我没有反对,毕竟对于辅助费用一直高居不下已经收到了总部的批评信。对于辅助费用的问题,以往总是大会小会不断开,下命令、下指标甚至扣奖金,但都没有效果,虽然这样的做法很好笑,可就是现实。
项目已开始就遇到了阻力,因为开始的当初,我们的生产主管们就有一些微词,认为费用的现状就是事实,对于六西格玛这个概念的陌生也使他们嗤之以鼻,好像在看我的把戏何时收场,并没有提倡的团队合作,所以对于没有涉足辅助费用这块的我,就只能谈起。我将情况汇报给了经理,经理很快的对这样的情况召开了会议,并安排我做一些简单的培训,不论是领导的要求还是培训的结果,生产主管们的态度缓和了,并给予了支持。我们找来了一年的费用记录,对它进行了整理分析,定义了几个大块作为改进方向,所以进一步的测量和分析也展开了,我们在现场跟踪,详细的记录了关注的几个大块的辅料使用过程、使用方法、损耗情况等等,最终确定了7个问题点作为改进的重点,其中有一个就是拉伸薄膜的使用,员工为了方便,就用拉伸薄膜将产品带出,然后就继续生产,这样的方法,在带的过程中就有很大的不合理,从而造成浪费,当然接下来就是确定用机械手将产品直接取出,然后生产,就避免了这种带的动作带来的薄膜浪费。7个改进方案产生并更改了操作规程,然后根据财务提供的数据确定了收益的情况,报告递交到了经理的桌面,经理很高兴,虽然由于手法的不足,降低的费用额度不大,但毕竟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但这个项目并没有就此告终,一个月以后,生产主管反映所有拉伸件的产能普遍下降,原因就是拉伸操作的变更使得节拍增长,从而成为生产的瓶颈,我们的项目组只得重新评估了改善方案,并重新修订,使得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随着第一个项目的成功,经理和主管们投入了更多的热情,简单的培训也同时展开,主管们各自自己主导一些项目,有品质的、技术的、生产的,项目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且后者居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项目记忆犹新,那是我们的经理在老总办公室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开展的,喷涂线的涂装产品附着力不过关,这是致命的一个问题,望着烘烤炉内涌出的报废品,确实大伤脑筋,30块钱的制造成本,还有对装配的供货能力不足。这是一个紧急的项目,我们的喷涂工艺工程师们折腾了一个礼拜,也是徒劳无功。所有的工艺都是按供应商提供的参数进行的,各项参数的准确性也得到了确认,产品就是不合格。项目组的成员包括我对流程进行再次的深入调查,而不像我们的工程师一样凭经验检查某几个点,而且我们的项目拒绝了工程师的参与,避免干扰。我们整理了所有可能的参数和条件,包括处理方式、烧结时间等等,最后我们找到了12个可能的重要因素,确定用DOE的方案来解决,可12个因子要做什么样的试验才是合理的呢?我们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这12个因子都重要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排除一些,盲目的按常规来设计试验,时间不等人,这时我想到minitab软件中的筛选试验设计,先把不显著的排除掉,而且只要20次试验就能筛掉不重要的因素,1天的时间,我们做了,结果很让我们开心,4个显著的因子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而且大概的给出了因子水平变化带来的响应变化趋势。接下来我们对这4个因素进行了再设计,并且进行了优化,最后的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竟然是温度设置不合理,需要高出供应商提供的温度30度,进行调整以后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
这样的时光过去了近8个月,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项目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切入,流程变得迟缓起来,员工和一些技术工也表现了消极的现象,某些管理人员也开始出现担忧和顾虑,随之表现的就是生产能力和品质状况的恶化,甚至比改善前的情况更加糟糕。压力也随之而来了,因为我们部门做法的传播,一些看热闹的同志也开始了鼓吹,什么六西格玛,看把一个部门搞得乌烟瘴气。我们和经理也感到很焦急,部门内也出现了两种看法,一些主管们要求放弃,另一部分却说要坚持,只是方法和新问题的对待态度。部门经理将我们的经历和想法也汇报了总裁,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从思想上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且坚持改善,因为同时我们的海外顾客也要求我们企业推行六西格玛,两位总裁也参加了培训。部门经理揣着答复跟我们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不过是没有主持人的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将六西格玛项目带来的问题的解决,并考虑其本身作为一个项目。随着公司的六西格玛导入、信息的交流、项目的开展,这些问题开始慢慢得到了解决,部门的各项绩效指标及运营情况明显看到了改善,而且到现在我们的部门是集团最优秀的部门。后来的时间里,我被安排参加了两次培训,项目的开展和学习思考,使得我在六西格玛的道路上蹒跚前进着。
我一直以来会经常回顾这段经历,总想从中获得些什么,因为六西格玛从摩托罗拉的提出到GE的辉煌再到本土的扑溯迷离,一直好像被盖着一层面纱,神秘倒不是,主要对其彻底理解的难度。我们的项目经历有成功也有失败,我总是认为,失败带给我们的经验很多时候要比成功给予我们的来得多,只是对待它的态度。六西格玛也好,一般的六西格玛项目也好,总会遭遇挫折,那可以看看问题究竟在哪里。对于一个项目,其发起的动机、连贯的逻辑、合理的工具、全面的改进、合作的团队、有效的沟通、真实的数据等,任何一个欠缺都会成为失败的原因,看看我们的第一个项目,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一个改善措施考虑的不全面,没有进行合理的评估与跟进,但我们问题出现了就会很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但为什么在项目进行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假设这个问题要到顾客处才能反映出来,可想而知就是一个特大的问题,所以众多的要求就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严谨!不要遗漏细节,在流程的基础上用数据说话,有效合理的评估,这个评估可以在每个阶段都用,项目的评估、改进效果的评估、测量方法的评估、分析改进方法的评估、财务效果和计算的评估,每一步都能做到承上启下,做到在改进的基础上没有副作用。至于我们的“排头兵”们应该如何去做,就是将这些思想贯穿到行动中,起到传承的作用,桥梁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统计工具的专家。
同样的六西格玛也会遭遇失败,失败的原因在哪里,答案可能千奇百怪,应有尽有,但我们用过柏拉图,直到80/20的原则,就是要抓住主要的。六西格玛的作用往浅里说,就是逻辑的改善流程的引用,对经验论的挑战,这可以从我们的喷涂案例可以看出,它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已经越出了统计质量控制和TQM的圈子,它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但好的东西就有更高的要求,就像宝剑要配英雄,屠龙刀到了一个普通屠户的手里,注定只能成为屠刀,而屠不了龙了。所以我坚持认为,六西格玛管理所倡导的文化、思想和企业战略,本身就是六西格玛辉煌的前提条件,它不是六西格玛给与的,而是企业本身应该努力改变的,为其提供的土壤。六西格玛要求变革,不单单是改进带来的新的措施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变革,六西格玛在企业的失败往往就在这一点上,一个企业如果有辉煌的文化、思想和管理,那么它将走向辉煌,六西格玛就是促进剂,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脱胎换骨,甚至基础管理都没有,六西格玛不可能让企业走向辉煌,不是六西格玛使然,而是企业本身使然。六西格玛的悖论就道出了变革的必要性,六西格玛致力于消除变异、浪费和多余,而采取的方法就是在组织中建立变异、浪费和多余,它需要思想上的突破,才能获得进展效率和质量水平。根据变异的定义,引进新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增加变异,这可能在初期阶段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问题,就像我们部门在刚开始后期所遇到的情况,但是只要坚持改进和合理的疏导,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的领导必须理解和灌输这种悖论的概念,具有坚强的信心。
六西格玛是什么,一把藏有秘籍的宝剑,具有智慧和的人能将它打开,具有武功的人才能使用它,成为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