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内的公司越来越认同6 Sigma,包括越来越多的私营老板。也越来越多的在做6 Sigma的导入工作。但是我想的是,当他们能够认同这个体系的同时,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进行这场变革?他们认同这个6 Sigma的本质是因为已经觉得这个体系可以为企业带来质的飞跃还是仅仅觉得6 Sigma可以为他们节省很多钱?所以无论结果怎样,这些人我们还是有必要尊敬的,毕竟他们存在了一种精益思想。但我下面就是想给这些值得我们尊重的人一些思考。
我一直在韩国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该公司在中国子公司推行6 Sigma活动大概也有将近3年的时间,坦白的讲,6 Sigma对该公司的贡献是有的,刚开始推行6 Sigma的时候,公司的确有一部分人在尽心尽力的做这个工作。所以,我们很快看到了绩效,企业的决策层也在为自己有个这样的英明决策暗自欢欣,自然而然的,在全球范围内大肆铺开,全力推进6 Sigma。我想,在韩资企业里工作的人都知道,韩国人领导力和执行力很有效,上司的命令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可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当他们把6 Sigma推行到中国本土的时候,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1.6 Sigma流程的形式化。
我看过我们公司很多人的GB 和BB课题,格式是千篇一律,都是从韩国本部传过来的现成格式,然后大家往里面套数据。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把6 Sigma融合到自己公司中来,让所有员工知道这个工作的科学严谨性,仅仅靠我做出几个和标准样式一样的PPT演示文稿就达到了BB水平,那简直是在糟蹋6 Sigma。
2.数据的虚假化。
这个也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当企业把6 Sigma作为一种资历来考核评价员工的时候。这个虚假化的数据就开始源源不断的产生。原因只有一个,反正老板也看不懂,我只要把结果做出来,数据真不真实不重要。举个例子来说,令我吃惊的是,GAGE R&R竟然是机械的套用,有些人把别人资料里的GAGE R&R验证页直接拷贝复制,就成了可以接受的测量系统,那么即使以后的数据是你真实测量的,我们的最终结论可信度又是多少呢?
3.6 Sigma的利益化。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最严重的,我们在做这个6 Sigma导入的问题时候,会常常提到构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团队。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什么都与经济挂钩,奖励就应运而生,刺激员工的主观能动力和创造力无可厚非,但是,当所有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做6 Sigma工作的时候,数据能不虚假吗?所以我觉得,企业决策层在导入6 Sigma的时候,一定慎重考虑这个奖励机制的建立问题。没有办法回避的话,就应该考虑适当的监管程序了。
4.资格认证泛滥化。
资格,这个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这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这个方面的话题很多,也有很多专家和高手提到了,这个资格不同于大学毕业证,不是考考就能出来的,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就尤为重要,特别是MBB和BB层次。这里也有人会说,我们认证是要考量他的项目的,我赞同,但是还是不要陷入第2和第3点里面去。
以上是我浅薄的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我一直在韩国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该公司在中国子公司推行6 Sigma活动大概也有将近3年的时间,坦白的讲,6 Sigma对该公司的贡献是有的,刚开始推行6 Sigma的时候,公司的确有一部分人在尽心尽力的做这个工作。所以,我们很快看到了绩效,企业的决策层也在为自己有个这样的英明决策暗自欢欣,自然而然的,在全球范围内大肆铺开,全力推进6 Sigma。我想,在韩资企业里工作的人都知道,韩国人领导力和执行力很有效,上司的命令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可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当他们把6 Sigma推行到中国本土的时候,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1.6 Sigma流程的形式化。
我看过我们公司很多人的GB 和BB课题,格式是千篇一律,都是从韩国本部传过来的现成格式,然后大家往里面套数据。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把6 Sigma融合到自己公司中来,让所有员工知道这个工作的科学严谨性,仅仅靠我做出几个和标准样式一样的PPT演示文稿就达到了BB水平,那简直是在糟蹋6 Sigma。
2.数据的虚假化。
这个也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当企业把6 Sigma作为一种资历来考核评价员工的时候。这个虚假化的数据就开始源源不断的产生。原因只有一个,反正老板也看不懂,我只要把结果做出来,数据真不真实不重要。举个例子来说,令我吃惊的是,GAGE R&R竟然是机械的套用,有些人把别人资料里的GAGE R&R验证页直接拷贝复制,就成了可以接受的测量系统,那么即使以后的数据是你真实测量的,我们的最终结论可信度又是多少呢?
3.6 Sigma的利益化。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最严重的,我们在做这个6 Sigma导入的问题时候,会常常提到构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团队。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什么都与经济挂钩,奖励就应运而生,刺激员工的主观能动力和创造力无可厚非,但是,当所有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做6 Sigma工作的时候,数据能不虚假吗?所以我觉得,企业决策层在导入6 Sigma的时候,一定慎重考虑这个奖励机制的建立问题。没有办法回避的话,就应该考虑适当的监管程序了。
4.资格认证泛滥化。
资格,这个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这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这个方面的话题很多,也有很多专家和高手提到了,这个资格不同于大学毕业证,不是考考就能出来的,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就尤为重要,特别是MBB和BB层次。这里也有人会说,我们认证是要考量他的项目的,我赞同,但是还是不要陷入第2和第3点里面去。
以上是我浅薄的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