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家总体组组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房庆认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中国企业首先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而将技术创新成果凝结在产品中,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则是标准;产品要想在第一时间占领市场,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标准与技术创新同步。
房庆说,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高速增长期,也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尤其要重视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同步。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搞技术的人不懂标准,搞标准的人不懂技术,迫切需要企业在组织上采取措施,打通技术与标准之间的障碍。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小,没有专门管标准的部门,这样的企业最好在技术研发部门设置标准化工作岗位,以便于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工作同步进行。无论企业是否有专门管标准的部门,无论标准化工作岗位设在哪一个部门,最关键的还是让技术人员了解标准。
技术创新的高速增长期必须牢牢把握。房庆说,保证标准与技术创新同步的一个应急之举,是加强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培训。企业标准化人员参加培训,既要更新标准化知识,又要了解相关产品领域技术创新的内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既要有标准化常识,又要考虑技术创新成果形成标准的途径。目前,我国企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已经普遍展开,但有两个倾向需要注意,一是参加培训的人员不懂技术,派技术人员参加标准化培训的企业很少。二是标准化培训内容空洞,知识陈旧,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更不能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结合。
就标准化而言,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于标准化教育。我国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的高校还很少。房庆认为,这是我国技术人员对标准漠不关心的主要根源。大学教育缺少标准化这一课,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念就很难树立。如果高校相关专业能够很快开设标准化课程,改变技术人员对标准化漠不关心的现状并不难,而社会缺少标准化理论的储备,高校没有从事标准化教育的师资,则制约着标准化教育的普及。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技术创新一时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企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先进标准。房庆认为,高质量的产品,不一定在技术上都绝对领先,松下、索尼未必都采用了顶级的技术,却是严格按照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不仅产品标准是先进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都执行了先进的管理标准。先进的产品标准、管理标准是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基础,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中更具普遍意义。
房庆说,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高速增长期,也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尤其要重视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同步。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搞技术的人不懂标准,搞标准的人不懂技术,迫切需要企业在组织上采取措施,打通技术与标准之间的障碍。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小,没有专门管标准的部门,这样的企业最好在技术研发部门设置标准化工作岗位,以便于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工作同步进行。无论企业是否有专门管标准的部门,无论标准化工作岗位设在哪一个部门,最关键的还是让技术人员了解标准。
技术创新的高速增长期必须牢牢把握。房庆说,保证标准与技术创新同步的一个应急之举,是加强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培训。企业标准化人员参加培训,既要更新标准化知识,又要了解相关产品领域技术创新的内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既要有标准化常识,又要考虑技术创新成果形成标准的途径。目前,我国企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已经普遍展开,但有两个倾向需要注意,一是参加培训的人员不懂技术,派技术人员参加标准化培训的企业很少。二是标准化培训内容空洞,知识陈旧,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更不能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结合。
就标准化而言,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于标准化教育。我国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的高校还很少。房庆认为,这是我国技术人员对标准漠不关心的主要根源。大学教育缺少标准化这一课,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念就很难树立。如果高校相关专业能够很快开设标准化课程,改变技术人员对标准化漠不关心的现状并不难,而社会缺少标准化理论的储备,高校没有从事标准化教育的师资,则制约着标准化教育的普及。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技术创新一时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企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先进标准。房庆认为,高质量的产品,不一定在技术上都绝对领先,松下、索尼未必都采用了顶级的技术,却是严格按照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不仅产品标准是先进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都执行了先进的管理标准。先进的产品标准、管理标准是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基础,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中更具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