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故事的发展是,公司真的卖掉了二十五座仓库中的二十座,同时承包给买方来做代管,一年之内,公司因此产生的收益是十四亿美元,并且产品没有再出问题,而且使整体成本远远地把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竞争者纷纷效仿,否则就无法生存,这是在早期的年代里创造物流外包模式的一个例子.
在一个yes or no的问题面前,那个年轻人选择了当第三者.
世界很复杂吗?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有自己的问题!” 而这问题,是由许许多多的yes or no组成,就好象数字化的年代,世界的细胞是0和1.我们已经被淹没了,淹没得久了就只剩下yes or no,要对生活做出回答,而且也只有yes or no才是决定命运的回答.
那个故事是我好几年前看到的,之后,我一直梦想做个第三者,总是运用那样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为不同公司解决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不少了,当然没有那么辉煌,但更让我有点在意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也没能当成自己人生目标中的第三者,那意味着,每一个需要回答yes or no的选择面前,我都能找到第三条创意的道路达到心目中的目标,可是事实总是有一个令我不满意的第三条路在等着我去走,那就是等待(或寻找),只有等待没有让我尝过失败的滋味,其他的当”第三者”的经历都让我尝到失败了.这很象我以前喜欢对自己说的话,人生其实只有三件事做,等待,寻找,选择.
第三者这个说法好象有点不好听,的确经常有离婚或准离婚的朋友找我聊天,有的还是两口子一起来,居然还象朋友那样, 我总是问他们,离了吗?离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说吧,你们是先亡的国,还是先有的妖孽? 其实没必要问,如果先有的妖孽,那就不会两个一起来了. 有时候会遇到对手,那就是别人反问我一句(那是那句话的原版之下半句):”那你老而不死是为什么?”这都属于能侃的,老而不死指的是还没结婚.之后大家就哈哈大笑: “ 老而不死是为贼? 妻不如借,妾不如偷?天生的第三者!” 说来说去都吐不出什么象牙来, 不过我心里暗暗喜欢第三者这个称号,总算和我的人生目标挂上钩了. 恋爱是生活的阶级斗争,婚姻是生活的经营管理,没有恋爱和婚姻的年代,阶级斗争和经营管理的话题反倒实在一点.所以慢慢地,我倒是感觉自己爱上了阶级斗争和经营管理,所以在新一轮的问题面前:”重新创业还是继续打工?”我已经做出选择----靠打工打出业来,不过这多多少少不够”第三者”, 倒象是求平均了,还好,总算沾着边了,现在可能还惨点儿,不过这也算是个奔头吧.
曾经看过篇文章里有一段很温馨的话:”一直觉得,很多事情,都是介于是与不是之间的,很多乐趣,也都是从是与不是之间得到的。可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分门别类的教育,就是说:我如果不是文科的料,我就该是理科的料,我如果不是学画画的,我就该是不会画画的,我如果不是个成功者,我就该是个失败者。可是,在这世间,有很多事情是不应该这样分类的,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这样分类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坦然地在是与不是之间生活?在是与不是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所给我们的一切的美好呢?”
这种超然的第三者态度是诗人的美好愿望,而那个故事中讲的那个年轻人,是一个理性的第三者,他面对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局面,而是一个可以跳出的选择,他跳出的方向是在那个yes or no的背后隐藏的真正的利益基础。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只能看到类似yes or no的问题,然后把它们看做只能二者选一,如同样都是yes or no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并不是黑与白这样互补对立的问题,往往可以跳出去关注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在众多的yes or no中已经习惯于比较选择,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在一定的压力或痛苦下去做比较选择,而没有识别那些本来还没有陷入必须二者选一境地的问题。正如餐厅的服务员问你:“先生,我们餐厅提供新推出的餐后甜品,您是要炖雪梨还是香焦蛋酥?”你可能不假思索地选一种,于是你满足了他的推销意愿,但是对你来说可能已经吃得非常饱了,等到甜品上来,你发现再也吃不下去而后悔,其实你本来有另外的选择可以做。
多想一步,发掘更深层的利益或目的是打破这种境地的积极方式,也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或更佳方案。我们从事的质量工作大量充斥着这种二者选一的境地,出货还是不出货?退货还是不退货?责任是生产部门担还是质量部门担?增加检验力量还是加强过程控制更有利于提高品质水平?对某个参数该不该做SPC?某种情况符不符合体系要求?太多太多,我们总感觉质量工作充满了矛盾,总是夸大协调对于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们站高一层,去关注真正的利益和目的,公司的,团队的,个人的,往往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从而让质量工作能走到列席于公司整体经营决策的高度,让老板意识到居然当年的投资预算最大项竟然都是基于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否则新订单都拿不到,而不是让他觉得质量成为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东西。让质量屹立于机器,厂房,生产线改建,招聘高手的前沿,让公司花的一笔笔的钱都打上品质的印记,而不是把节约挂在当头,凭什么要质量免费?钱总是要花的,只看谁能争得到花钱的名义而已,花给谁是一种选择,但是在这选择的背后,小处说是谁能更好地生存,大处说是谁真正在为公司赚钱。在未来质量意识强化而质量管理配置弱化的年代,工司内部的高端生存将成为对品质工作者的最大挑战,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责任和判断的痛苦繁琐的选择之中,尽早跳出去吧,交给企业一份支付未来的预算,而这份预算将不折不扣的写上两个毫不低微的字-----质量
To be or not to be,如果我们永远都要面对,那就让我们选择---------永远当一个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