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建议: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改名为《管理体系要求》

              建议: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改名为《管理体系要求》

    从1987年颁布的《质量体系—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1—87)开始,在标准的名称中就保留了“质量”二字。这是沿用了美国军工标准《质量大纲要求》(MIL—Q—9858A—1963)和英国质量保证标准《质量体系—设计、制造和安装规范》(BS 5750:Part 1—79)中的概念。当时标准主要是针对“预期产品”提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也正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使得ISO9001一进入中国就跑偏了。
    既然IS09001主要是保证预期产品符合预期要求的标准,那么,由负责产品技术的领导来负责标准的推行就顺理成章了,何况,标准中还安排了“供方代表”(后来改为管理者代表)这么一个岗位,那么,总工就成了推行ISO9001的“理想人选”。
    总工,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最高负责人,其技术水平、思维方式、管理手段、行为习惯、拥有资源等等方面,都打下了深刻的“技术”烙印。在推行ISO9001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把本来是面向“人”的工作质量的“管理活动”,变成了面向“产品”的符合性的“技术活动”。
    在87版的ISO9001标准中,还没有“最高管理者”的概念,只有“供方领导”(4.1.3供方领导的复审)的概念,那么,由总工作为企业的领导来主导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就合理合法了,那么,总经理也就没必要亲自主导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了。
    久而久之,在没有总经理亲自参与和指挥下的“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就和总经理主导的“企业管理体系”渐行渐远,进而形成了“两张皮”的普遍现象。
    到了94版的ISO9001标准中,“供方代表”改为了“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仍未出现。
    到了2000版的ISO9001标准中,标准名称已经改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出了“最高管理者”概念,并在5.1管理承诺中,要求“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维持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这里已经开始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包括总经理)提出要求,进一步明确ISO9001标准是涉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的“管理体系”,而不能只理解为针对产品符合要求的技术标准,要求最高管理者参与其中。
    2008版的ISO9001没有太大变化。
    到了2015版的ISO9001标准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一些内容,包括:组织环境、相关方、风险、知识管理、过程管理、绩效评价、运行环境、资源的充分性、创新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对“最高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删除了“管理者代表”的要求。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对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至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16/ISO9001:2015)已经覆盖了一个企业(组织)的绝大部分管理内容,在与企业的业务过程融合后,已经成为实质上的企业管理活动。其中的“组织环境”、“相关方需求”、“风险机遇”、“知识管理”、“运行环境”等,已经不适合再冠以“质量”的名称了。是时候去掉这层面纱,回归《管理体系要求》的本来面目了。既然是企业的《管理体系要求》,那么,自然也应该由“一家之主”的总经理亲自主导,以保证与业务的真正融合。
    在物资、生产力、技术匮乏的年代,我们连产品都造不出来,质量就更无从谈起了。质量是商品富足了,有了比较以后才产生的要求。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市场竞争也已日趋激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需要借助这套管理体系来应对质量时代的到来。
    从ISO9001进入中国的管理实践看,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对企业推行ISO9001形成的两张皮的基本共识是一样的,那就 是总经理没有亲自参与和控制。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改为《管理体系要求》后,总经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主导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了,自然也就消除了两张皮的现象。
    作为总经理,要想真正地成为“一家之主”,也必须亲自建立和控制自己的家,学习和掌握理家的思想和方法,而《管理体系要求》正是提供了工业革命几百年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思想和方法。总经理必须学会管理企业的本领,在商海的竞争中亲自驾驭自己的企业航船。

18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老黄牛
老黄牛

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生产技术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7-04-05 09:44
  • 浏览: 7114
  • 评论: 18
  • 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