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最彻底的管理方法
随着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原有的以西方为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开始逐渐恢复东方色彩。这在企业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很多企业,特别是民族企业,开始加快了企业文化重组的步伐,并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直以来,《弟子规》都被誉为是入学儒家典籍的基础,是孔子关于如何规范人性教育的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劝诫人们如何弃恶从善、成就圣贤的经典解读。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由于《弟子规》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髓,又易懂且便于落实,所以一些企业开始在公司内部组织员工学习《弟子规》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很难想象,当《弟子规》在被纳入民族企业文化建设之后,不仅使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更为民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自信。
那么,从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全书仅1080字,列举113件日常生活小事的《弟子规》到底拥有怎样的管理魅力呢?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
管理的核心是关于人的管理,企业管理也不例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秩序,这种秩序的维护靠的不是硬性强制措施,而是人的自我约束。
对于一个人来说,让他做到自我约束是很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做到,第一步便是从做到《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通篇都是在讲人的行为准则,虽然这些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最细微处进行规范,但恰恰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要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养成。
当一个人在平日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弟子规》时,他同样能在企业中做到,企业管理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二、孝悌与忠诚的建立
现代企业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员工流动频繁。这种现象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的内部成本,因为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但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需要企业自己去发掘与培养,这个时间成本是相当高的。但是,当人才培养起来之后,还没给企业带来什么大的效益便被一些猎头公司看重,最终,这些被精心培养起来的人才只能为他人做嫁衣,从而导致了很多恶性竞争。更有胜者,一些企业为了挖墙脚,甚至会不惜重金去挖另外企业的整个团队,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孝悌”与“忠诚”的缺失。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中国文化的根。《弟子规》以“孝”作为开章第一篇,也是以“孝”推而广之。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放在企业中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孝悌,在家孝敬父母,他才会忠于企业,忠于上司,学会了尊重父母、兄弟,处理好了家人的关系才会在企业尊重上司、同事,与他们和睦相处。先有了家庭伦理,才会有企业伦理。
所以,有了“孝”便会形成“忠”。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人性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并与人为善。这样即便他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他也会先为企业着想。同样的,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把孝悌的风气带到他的企业当中,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就会很强。
三、切合现代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流行一种“5S管理法”,强调通过物品摆放有序,规范现场、现物,取用方便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种管理模式传入中国,被各大企业推行应用,效果良好。
反观我们的《弟子规》,其实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对这种制度作了精辟的解读,比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等等。这些与5S管理思想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
四、培养企业应有的信誉
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基石,也是古往经来的从商真理。《弟子规》中的“信”,就是讲做人应有的“诚”,这对培养企业的信誉,维护企业的口碑至关重要。
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业之本、发展之基。古今中外,诚信得失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的安达信公司依靠诚信起家,也因失信而败家。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一朝失信,曾经名满天下的企业因此遭受重创。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依旧是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失信行为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突出表现。
一部短小的《弟子规》却浓缩着儒家文化思想的精华,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它也凝聚着最为简单实用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者只要用心去读,用心去体悟,就能从中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