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六个职业素养

质量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六个职业素养
1、敏感度。
质量工作者对于产品及整个生产流程要有高度的敏感度,制造部门负责生产,质检员负责检查,质量工作者应作为第三方监察,需要能够识别风险,识别潜在的隐患,甚至是能够预见产品流通到终端客户手上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说看上去很难,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名优秀的质量人,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其他单位的人员看到的是表面,干质量的你一定要通过表象看到本质。想要在敏感度上有一定的建树,没有窍门,只有不断的学习、总结、实践,要对原材料、产品、流程、客户应用等环节绝对的熟悉,才能提高敏感度,预见未来。
2、强意识。
凡是别扭的地方,一定是有问题的。举例说明1,在车间做巡查的时候,三五个人在围着一框产品在看的时候,一定是有问题,要么材料用错了、要么混料、要么批量性不良;举例2,作业人员在焦躁或者神色慌张的处理产品、操作设备时,不时的抬起头,四下张望,一定有问题。我们都是知道4M变更要重点关注,但是4M变更可以大致分成五个阶段,报备期、考评期、量产期、成熟期、稳定期,大多数人会在考评期花大量的功夫,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优秀的质量人,应该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确认量产期的状况,因为大多数人在干的事情,其实不用过多参与,容易盲从,而且参与的人数多,识别到的问题和风险自然就多,往往当大家要放松警惕的时候,质量人较强的意识就要体现出来了,所以变更后的量产期,是质量人更应该花时间确认、重点跟进的,因为这个时候的产品会直接的、批量的面向整个市场。但是强的质量意识该如何形成?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责任心,就是有没有想把质量做好的强烈愿望,这种意愿到底能多强,这都取决于个人,所以有的人,一辈子也不适合做质量工作。
3、肯专研。
老师傅说,作为一名优秀的质量工作者,必须要有刨根究底的决心。生产现场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一定会产生新的产品问题、流程上的问题,原有的顽疾也没有能够根治,留到现有质量人手上的问题,有可能更难解决,因为前面已经有无数人“死”在这上面了。但是,质量同胞们,当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最后一个站在现场寻找真因的、寻找解决方案的,一定是那个干质量的人,不断的观察,不断的验证,反复专研,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日有所思,有的问题甚至是在睡梦中得到答案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借用稍有不恰,意思接近)。
4、有勇气。
质量工作者在实施工作准则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阻力。一线的质量工作者接触的更多的是操作人员、班组长,有的人并不能理解一些质量上的要求,这个时候会发生很多的冲突,早些年的时候,甚至会遭到一些人身攻击和威胁,“狗腿子……下班不要走,老子在厂门口等”之类的话,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中层的质量工作者更多的会面对来自产线、工艺、交付的压力,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一个问题争执不下,面红耳赤,拍桌翻脸,越是这种时候,质量工作者要勇往直前,不退缩,在坚守品质底线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做贡献。所以要清楚,今天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在和对方据理力争,为的是工作,为的是企业,为的是质量人的尊严。
5、守原则。
这一条其实和有勇气是相辅相成的,质量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至少会面临三种以上的工作原则需要去坚守,不能动摇,不能模棱两可。一是流程上的原则,二是品质制度的实施,三是产品标准的执行。流程原则包含工作流程和产品生产流程,例如材料来料要经过仓库核对、IQC检查、入库、产线领料、仓库发料等,这个就是工作的流程;还有就是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要先组装、检测、外观全检、包装等类似;品质标准的执行,这个就比较清晰,不做过多赘述。这种时候如果有人想要跳过其中的某个环节,直接进行下一环节的,这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论是谁,都不能逾越,质量工作者必须要能够守得住这个底线。在坚守原则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来自内外的压力,外在的压力来自对立部门,有威慑性的、有情面上的;内在的压力来自人的天性,工作的原则和质量工作者个人性格可能发生冲突,比如个人性格是随和的,但是工作原则却是要求你不能随和,不行就是不行,这个时候就会感到不舒服,有压力,但是越是这种情况,越要清晰、理性,即使内在感受上再怎么不舒适,也必须以工作原则为准。另外,长期坚守工作原则的人,最后面都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的。
6、会总结。
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质量工作者应该要做到日总结、周总结、月总结,个人的总结不一定要做到上纲上线,但是一定要坚持做,类似于工作汇报一样,每天坚持总结,输出,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做好了?哪些事情没有做好?明天要做哪些事情?诸如此类。长期做工作总结,除了能增加工作的记忆点以外,还能够提升个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比较好的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阶段性的总结主要分有周、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等时段,这种时候的总结覆盖的领域会更加的广,有跨部门的,甚至是全公司范围的,质量工作者需要在这种时候输出关键点,类似于TOP3问题点,关键缺陷,外部重点关注的事项等,给到各单位作为改进的指引,并且定期回顾,确认执行的进度和有效性,然后再总结,再分析,再输出,所以在PDCA之前,应该先要先有总结(summarize),SPDCA循环。

1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wyl草原狼
wyl草原狼

精益求精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25-02-13 18:20
  • 浏览: 158
  • 评论: 1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