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六西格码实施技巧4

1.4 如何实施6SIGMA
企业下定了推行6SIGMA的决心,也组织了一套推行6SIGMA的资源,并对相关人员实施了培训,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是:该如何做6SIGMA呢?本节主要通过以下内容回答此问题:做6SIGMA的总体思想,然后分五阶段展开。
1.4.1 总体思路
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6SIGMA管理法形成个性化的改进模式——DMAIC,D:界定(Deline)、M:测量(Measure)、A:分析(Analyze)、I:改进(Improve)和C:控制(Control)。该模式从调查顾客需求开始,了解顾客所关心的问题,从而确定所要研究的关键产品质量特性,即关键输出变量y[注1],并对其进行测量,以寻找改进空间,确定改进的质量目标,然后在整个过程中寻找影响关键特性的因素,并确定少数的关键因素——关键的过程特性,即关键输入变量x[注2],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建立y与x的函数关系——y=f(x),通过改进x值以对y进行优化,然后将此统计解决方案转化为现实方案,要使此优化结果长期保持,必须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监控。






DMAIC





y=f(x)





确定需要改进的y





描述y的波动及相关的x





6SIGMA成果





确定关键x





确定f(x)





确定优化y的方案





保持y长期稳定





界定





6SIGMA思路





测量





按smart原则
在顾客关注、高层关心的
问题中选择





通过输入、输出的测量发现问题与机会





通过统计方法,寻找确定影响质量特性的关键输入原因





分析





改进





提示y与x的内在联系,
通过改变、整合x来改进y





通过对x的控制、管理措施,使y稳定





控制





DMAICDMAIC改进模式,其过程就如做一道y=f(x)的习题,各阶段的操作要领及
图1.4.1 6SIGMA改进思路
逻辑关系如图1.4.1所示:
注1:y表示关键输出变量,有时也称关键质量特性、结果变量、响应变量。
x表示关键输入变量,有时也称关键控制特性、原因变量、因变量。
1.4.2 6SIGMA方法展开
D(界定)阶段
本阶段最主要的任务:确定项目并描述项目。
其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步骤一、选择与确定项目
(1) 在企业中寻找改进项目 改进来源;
(2) 找到项目后,就要对项目进行筛选 项目选择;
(3) 确定项目顺序——根据项目评价标准,采用项目选择矩阵方法,确定项目优序度。
步骤二、分析项目
(1) 顾客需求分析,项目进行的方向偏离甚至伤害了顾客利益——VOC;
(2) 流程分析,一方面是大致地了解现状,或者说了解流程中存在的关键因素,以明确改进的方向——KPOV、KPIV;
(3) 质量经济性分析,评价现状、明确改进的空间和方向——COPQ。
步骤三、描述项目
(1) 描述项目中的问题、机会和目标;
(2) 描述项目范围、项目中存在的限制条件;
(3) 描述项目团队成员及其任务;
(4) 描述项目的预期计划。
M(测量)阶段基本内容
本阶段最主要的任务:确定测量对象和数据收集计划、验证测量系统并实施测量其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步骤四、选择评价指标
(1) 评价缺陷的质量水平,一般为计数型变量——DPU/DPMO;
(2) 评价流程质量——RTY;
(3) 评价质量特性的质量水平,一般属于计量型数据——Cp、Cpk、Cpu、Cpl、Pp、Ppk、Ppu、Ppl。
步骤五、确定测量对象并策划数据收集方案
(1) 详细流程图分析——在流程中寻找y变量和潜在的x变量;
(2) 确定数据收集计划——数据收集表单。
步骤六、验证测量系统
(1)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GR&R;
(2)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有效性、错判率、漏判率。
A(分析)阶段基本内容
本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提出原因并确定关键原因。
其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步骤七、寻找可能原因
在流程中寻找可能的原因——头脑风暴法、因果图。
步骤八、原因筛选,确定关键原因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8-04-01 13:33
  • 浏览: 906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