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对管理的领悟和探索



对管理的领悟和探索

一直在从事管理工作,但一直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也一直在寻找着原因。

经常探究那些著名企业家的方方面面。像任正非和孙亚芳之间的故事、柳传志和杨元庆之间的差别、以及TCL李东生的凤凰涅磐,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些企业家成就事业,都是在宏观上、原则上动了文章,王石作为地产老大万科的董事长,居然可以放下工作安心去爬珠峰,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要看某个人有没有潜力,关键是看他的学习能力和坚持力,这份坚持力就是对事物是非对错的那份执著,这份执著不会因为学习和环境而受到影响。

笔者就碰到这么一幕,部门新来的总监表面上看沟通能力不是很强,但对原则掌握却一点也不含糊,那是在前一次会议中,因为供应部对试产的物料没开送检单,车间人员直接把物料拉到车间试产,IQC需不需要承担责任一事,与总经理(老板)各执一词,总经理的意思是IQC也要追查下去,因为没有很好的把关,警察让小偷溜了。而总监的意思是与IQC无关,要抓的是那些没开送检单的供应部人员,要严打,因为他们是第一责任人,他们第一个违规。当时工程总监、总工程师、各部门经理也都在场,就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居然吵了20多分钟,各不相让,气氛有点剑拔弩张,就差没有粗口了,当然以他们的修养不会的,但是吵得让我们这些参会的人都有点受不了了,最后还是心胸宽广的总经理绕了个弯子,自己放了个台阶下,换作一般的老板,说不定现场就要炒总监的鱿鱼,坐在我对面的工程总监和总工程师面无表情,我估计他们做不到这一点,事后我也想了一下,换作是我,我会坚持吗?又比如华为老总孙亚芳,是个女性,一次开会,任正非走进会场在未了解现场情况,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孙亚芳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他的话,直接反驳一通,任正非头也不回就走了,试想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不可谓不强硬,却也敢如此。说明了孙亚芳具有某些作领导的特质,原则毫不放松。

军事上,我很喜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那些名将,特别是林彪、粟裕、刘伯承、彭德环、徐向前这五位打仗很厉害的将帅,毫不掩饰的说,我最喜欢林彪,但套用管理的角度上说,战略上林彪是赶不上粟裕的,淮海战役就是如此,但是在战术上林彪最强。联想到我们的工作,或许我们还在苦练那些技能,从事质量管理我们必须要懂技术、会画图,会解决实际问题、会培训、会搞ISO等,这些能力都可以培养,并且有些还可以速成,只要你肯学习。但重新审视组织架构的能力,选对人的能力,拍板的勇气,敢于亮剑的那种能力却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拥有的,但往往这种能力越稀缺,越对结果和绩效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涉猎,我个人认为越是原始的东西往往越珍贵,经过别人加工的东西始终有着别人的背景在内,不能苟同。这一点有点像书法,你越往前,就越能吸取最丰富的营养。在读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管理的实践》两本书以后,我觉得那些知识才是真谛,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本书中,德鲁克提到了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如何贡献,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以及如何做决策,而《管理的实践》一书更是,对管理的本质和如何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向导作用。

说到管理工作,不得不提到平衡或折中,我们在企业里往往会平衡或折中,一则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他人。但这种折中往往也是一种妥协,违背了原则或精神。相信各位同仁都会碰到质量事故的处理,有时为了判定责任,往往采取各打50大板的方法(在民营企业中尤其如此),但这样一来,纵容了第一责任人。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大家好了伤疤忘了痛,根本起不到作用。

工作,观言行,了然于心;察他人,反省自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管理的工作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有改进的机会,各位同仁,让我们一同进步。

21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canhuawang
canhuawang

篮球书法写作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06-28 23:28
  • 浏览: 2489
  • 评论: 21
  •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