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忙的和尚
和
思维活跃的XW聊天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他最近对6SQ的一个旧帖子关于三个和尚的帖子很感兴趣,对八卦也有兴趣,似乎认为八卦是中国式管理的出路,看起来
是在往曾仕强,翟鸿燊的路子上靠。因为他把三个和尚的帖子转到了群内,我仔细读了一下,忍俊不住在窃笑,这个故事里描述的状况和他们厂子的情况有相似性,
难怪会引起他的共鸣。他所在的单位是一家老牌国营企业,随着改制的加深,不断收编了一些其他国营企业转过来的人员,现在的要务是生存,生存,还是生存,他
作为第二把手,为此殚精竭虑,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想尽了办法。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家企业现在最有价值的是他们的品牌,要我是主管上级,我也许会这样做,
要么把企业卖掉,或者保留品牌,留下少数骨干,精英,聘用一流的产品设计师,市场策划人员,开发新品,把生产外包。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源需要整合集中使
用,没必要打破了一个大锅,再支起另一口大锅,当个国营老厂的领导也忒不容易,企业的关停并转,人力资源的获取都做不了主,与其说是经营不如说是维持。这
个和尚的故事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引起的灾难,本来是个小问题,结果越搞越大,成本约高,最终酿成惨祸。从表
面上看是引入方法不当,西医治不了中国病的案例。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因为和尚们不具有系统性思维,没有从系统的方法为出发点进行改进,采用了一系列的应用性
改进,去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最终致使组织崩溃的一个案例,是没有按照规律办事最终被规律惩罚的故事。我们总是以解决现实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需求,去
寻找灵丹妙药,最终却因为吃了太多的良药而病入膏肓,恰如中国足球一样,我们只引入了教练,技战术模型,偏偏就是没有引入过系统,恰如这群和尚,搞BPR
和ERP这两个要基于适当的系统平台的应用工具,但却没有搭建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说是没有学到家,但本质上骨子还是我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作祟,我
们从根本上就排斥像日本人搞足球,搞民治维新那样的系统性引入,系统性改进。系
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我已经把我的理解写在了4月16日的日记《体系的功能》内,在这里我就不再论述了。我在这里结合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基础9K来谈一谈,
怎样才能建立体系,或者说我们用一堆标准化文字,图表,用ERP固化的是不是现代企业管理所要求的系统。管理体系不同于自然生态体系,它之所以存在是为了
达成一个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搭建的运作平台。企业在建立管理体系之前必须要完成战略规划部分,或者说要解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怎么做?管理系
统是为“怎么做”铺路的。在企业没能解答这几个问题前,你所做的系统文件再全也是空中楼阁。别忘了,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是要围绕着质量方针而展开的,构建
的,而方针是战略规划的关键输出物,你战略规划都没完成你费牛劲建立一个系统干嘛?你要先有了统一天下的决策,才能有耕战的方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要建
立20个军功爵,要建立全国统一战备体制,采用的方式是法制。你要先明确公司为社会提供什么价值,也就是想明白了你所做的是不是一个长期有价值的事儿,要
明白,谁可能会需要这样的价值,你才能去确定目标顾客,你才能把9K中两个顾客的端点描述清楚了。你只有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了,决定了,你才能知道哪些人从
长期看是公司需要的?哪些人是不行的?组织机构现在是怎样,将来是怎样的?你才有魄力大刀阔斧地去做。任何一个方针一旦决定下来,就要坚持多年,你不能朝
令夕改,因此围绕着方针建立的体系只要建立就忌讳短期内推倒重来。 有
不少人认为像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新兴企业如谷歌,都是系统非常差的公司,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是应用程序变化很快因此要充分体现弹性,但是后台内核也就是
体系是几乎是一如既往的,变化很少的,体现的是稳定性。别忘了,苹果,谷歌都是获得过风险投资,是上市的公司,要获得投资,要上市,不把一家公司的
vision,mission写得明明白白,把公司价值,战略走向搞明白是不可能获得投资,不可能上市的。乔布斯获得第一笔投资,投资人到他们的车库呆了
5分钟就被呛跑了,乔布斯和他在车库外谈了10分钟,就获得了20万美元的投资,他们谈的内容就是乔布斯的梦想,用科技改变生活,把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
核心价值观和这种价值的市场的潜力。如果你的公司没有完成这样的规划,连建立管理体系的柱石都没有,你写
那么多漂亮的文件有多大用途?那是屠龙之技,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成后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用。如果你说我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那么你去坑蒙拐骗偷
好了,你错把结果当成了目的,你为了达成这个结果你可以不则手段。战略规划是取舍,要明确自己要做成什么,将来要怎样做,还要明确自己不能做什么。在和尚
的故事里,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样高度的规划,连建立系统的基础都在酝酿中,那就更提不到什么BPR,ERP了,这些工具是对体系已经构建了完毕,提高效率
的方法。管
理体系是很强调范围这个概念,我倒是自己想到了一个名词,叫容量来概括一大堆和范围相关的概念。管理体系抽象看,是三个构成,输出,输入和内部运作,把运
作过程换一下概念,其实内部是一个分配过程,也就是你这个运作过程中能养活多少人,有多大的提升效率等。不同的体系运作的成本是不同,你让楼下炸油饼的大
妈用麦当劳的体系,大妈赚的每一分钱都被系统内等待分配的各个部门榨干了,大妈从采用这个体系的第一天起恐怕就是注定了要倒闭。如果你的系统容量就只有3
个和尚,那么第4个和尚来了就是多余,要想让和尚多喝点水,那么最简洁的办法是把其中一个和尚赶走。 因
此体系需要搞清楚,要运作这个体系,需要的运作成本是多少,是怎样的?你面对市场是不是能给你这么大的前景,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你的输出是不能有可以
释放的地方?这要有一定预见性。如果你没这个预见,在西方创业者是没办法从投资公司拿到钱的。XW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想法,认为中国的八卦是接近自循环的
系统,可以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供需平衡。但这种系统能存在多久,在补考虑外部打破的情况下,这也取决于系统内部的分配情况,分配的情况取决于容量到底有
多大,也就是假设输出等于输入的情况下,总输出能养活多少人,这个总输出取决于资源的短板的情况。中国进行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时候,为什么每隔
200年就要改朝换代?这是因为人和土地的矛盾,土地是有限资源,人是不断增加的,当人口达到了破坏了平衡的状态,这个系统就无法维持会从内部打破,如果
不是中国在明末引入了玉米,白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恐怕3.5亿人口的乾隆年间就不是盛世而是饿殍遍野,赤地千里。这
种自循环的系统,西方人研究的科学论述也很多,但与中国人用于玄学不一样,他们考虑是未来人的生活问题,如外太空建立的太空站,任何一个太空站都是自循环
的系统,但是你让一个设计容量100万人的太空站,放入去150万人,可能就是灾难。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采取的物竞天择的方式,是采用一种自然形成的残酷的
淘汰方式,确保各个种群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地方,如果不对其内部的人口进行残酷的控制,那么其疯长的人口会最终拖垮整个系统,无论它自
循环如何完美。这
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一个系统不做持续改进的话,任其内部机构膨胀,成本不断增加,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系统崩溃。对于企业管理来讲,像八卦那样的系统太大,因
为企业是为了价值而存在的,没有时间等到它自灭。自循环的系统越完美,那么其越脆弱,因为打破平衡的方式方法太多,你防不胜防,有好事者往河里扔了几只巴
西龟,结果巴西龟成灾,有人把猪带到了澳洲,结果跑掉的家猪成了霸王,说白了,这样系统不利于竞争,竞争是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的角逐。都是在强大自己的
优势,又同样都有缺陷,因为资源不够,只能集中使用。那么如何让系统受到缺陷的影响小一些哪?风险特性中讲,可以利用的风险的截止性进行管理,要考虑及时
调整战略,战略一旦调整,系统也就要跟着调整。对于集团性公司来说,就是卖掉已经走得太深太远的分支,如飞利浦卖掉displays,半导体,都不是在其
成为不良资产的时候再卖,而是在其还是优良资产的时候就脱手了,内部要尽量获得其利而弊留给外部。系
统性思维,是一种规划能力,用规划好的步骤方式来做事。我们回顾一下,ISO9001:2008
5.3质量方针,第一要点是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如果你的组织连宗旨都没有,那么这个方针自然就没有,没有方针就没有建立和评审目标的框架,没这个框架,
就没有组织框架,没有组织框架你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给谁看?不是写了一堆文件后,最后大家再来补方针,而是在企业完成战略规划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企业所需
要的大政方针。系统性的方式是,按照规划,谁先做,谁后做,做到哪一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是有目的,有步骤,按部就班地做,一边做,一边对比方
针,看看是不是符合方针的要求,对系统进行过调整。而不是说发现问题风风火火地就要改进,有的问题必须是随着组织的成长,在成长中解决,婴儿的胃口软,喝
奶都吐,你不能看到孩子吐奶就给他吃止吐的药。再
好的体格也架不住每天都在乱吃补药,吃错药,像文中提到的BPR,流程再造,是企业本身体系过于庞大或者痼疾太多,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的时候才用的。
2001年,英国FCD调查机构对全球600个BPR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是:45%的项目使企业取得负面效益;30%的项目与预期差距甚远,更不要说取得
显著性效果了;只有25%的企业取得了成功。另外那些取得项目成功的企业,其实施时间基本上处于1990年到1995年为多,1995年以后的企业项目流
产失败率占据大部分比例。 1995年, BPR的奠基人Hammer 自己承认:70% 的BPR 项目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引入BPR是05年以后了,资讯这么发达,自己还不清楚BPR是做什么的吗?在自己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那就是不是理智为企业去
选择一条凤凰涅槃的路,而是脑子进水了。ERP更是如此,飞利浦为了维持ERP的运转需要专业的IT团队维持其庞大的数据库,服务器,ERP引入,首先是
你的企业的标准化要达到一定水准上,不是我们习惯的那种文字上的标准化,而是数据化,量化后的标准化,是数据处理的任务太过繁重,靠人工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的情况下才产生的需求。 你一个小庙才几个小库房,些许参与运营的人员,东拼西凑几十个数据,更没有量化好的标准流程,你玩ERP那才是瞎耽误功夫。像和尚的故事里,那个专家来,领导来都想要自己的业绩,都兢兢业业地找点正经八百地事儿做,最终庙废了,人死了,这哪里是按照现代西方管理科学指明的规律办事的恶果?恰恰是不按照规律去办,把自己搞死的案例。中国式思维两个观点是与系统思维相违背的1. 谁的责任? 从
系统的思维为出发点,轮到去分清责任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问题已经发生了,系统的作用是预防,用了系统的方法来预防都没起到作用,那么这个责任是系统的
缺陷造成的。谁的责任不重要,重要在于,为什么会集中在他这个地方来爆发。各负其责是工作需要,而不是追究问题,惩罚个人的需要2.解决问题这个要结合风险的属性来看,只要是系统内存在的问题,只能是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因为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弊的一面就是问题。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总是存在的,没有完美的系统也没有没问题的系统。你只能持续监控,持续改进。=============================原文,转自6SQ==========================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
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
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
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
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
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为
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
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
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
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就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
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
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寺
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
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界面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
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
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傻B,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他妈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
掉!”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和尚们也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
思维活跃的XW聊天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他最近对6SQ的一个旧帖子关于三个和尚的帖子很感兴趣,对八卦也有兴趣,似乎认为八卦是中国式管理的出路,看起来
是在往曾仕强,翟鸿燊的路子上靠。因为他把三个和尚的帖子转到了群内,我仔细读了一下,忍俊不住在窃笑,这个故事里描述的状况和他们厂子的情况有相似性,
难怪会引起他的共鸣。他所在的单位是一家老牌国营企业,随着改制的加深,不断收编了一些其他国营企业转过来的人员,现在的要务是生存,生存,还是生存,他
作为第二把手,为此殚精竭虑,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想尽了办法。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家企业现在最有价值的是他们的品牌,要我是主管上级,我也许会这样做,
要么把企业卖掉,或者保留品牌,留下少数骨干,精英,聘用一流的产品设计师,市场策划人员,开发新品,把生产外包。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源需要整合集中使
用,没必要打破了一个大锅,再支起另一口大锅,当个国营老厂的领导也忒不容易,企业的关停并转,人力资源的获取都做不了主,与其说是经营不如说是维持。这
个和尚的故事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引起的灾难,本来是个小问题,结果越搞越大,成本约高,最终酿成惨祸。从表
面上看是引入方法不当,西医治不了中国病的案例。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因为和尚们不具有系统性思维,没有从系统的方法为出发点进行改进,采用了一系列的应用性
改进,去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最终致使组织崩溃的一个案例,是没有按照规律办事最终被规律惩罚的故事。我们总是以解决现实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需求,去
寻找灵丹妙药,最终却因为吃了太多的良药而病入膏肓,恰如中国足球一样,我们只引入了教练,技战术模型,偏偏就是没有引入过系统,恰如这群和尚,搞BPR
和ERP这两个要基于适当的系统平台的应用工具,但却没有搭建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说是没有学到家,但本质上骨子还是我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作祟,我
们从根本上就排斥像日本人搞足球,搞民治维新那样的系统性引入,系统性改进。系
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我已经把我的理解写在了4月16日的日记《体系的功能》内,在这里我就不再论述了。我在这里结合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基础9K来谈一谈,
怎样才能建立体系,或者说我们用一堆标准化文字,图表,用ERP固化的是不是现代企业管理所要求的系统。管理体系不同于自然生态体系,它之所以存在是为了
达成一个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搭建的运作平台。企业在建立管理体系之前必须要完成战略规划部分,或者说要解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怎么做?管理系
统是为“怎么做”铺路的。在企业没能解答这几个问题前,你所做的系统文件再全也是空中楼阁。别忘了,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是要围绕着质量方针而展开的,构建
的,而方针是战略规划的关键输出物,你战略规划都没完成你费牛劲建立一个系统干嘛?你要先有了统一天下的决策,才能有耕战的方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要建
立20个军功爵,要建立全国统一战备体制,采用的方式是法制。你要先明确公司为社会提供什么价值,也就是想明白了你所做的是不是一个长期有价值的事儿,要
明白,谁可能会需要这样的价值,你才能去确定目标顾客,你才能把9K中两个顾客的端点描述清楚了。你只有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了,决定了,你才能知道哪些人从
长期看是公司需要的?哪些人是不行的?组织机构现在是怎样,将来是怎样的?你才有魄力大刀阔斧地去做。任何一个方针一旦决定下来,就要坚持多年,你不能朝
令夕改,因此围绕着方针建立的体系只要建立就忌讳短期内推倒重来。 有
不少人认为像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新兴企业如谷歌,都是系统非常差的公司,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是应用程序变化很快因此要充分体现弹性,但是后台内核也就是
体系是几乎是一如既往的,变化很少的,体现的是稳定性。别忘了,苹果,谷歌都是获得过风险投资,是上市的公司,要获得投资,要上市,不把一家公司的
vision,mission写得明明白白,把公司价值,战略走向搞明白是不可能获得投资,不可能上市的。乔布斯获得第一笔投资,投资人到他们的车库呆了
5分钟就被呛跑了,乔布斯和他在车库外谈了10分钟,就获得了20万美元的投资,他们谈的内容就是乔布斯的梦想,用科技改变生活,把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
核心价值观和这种价值的市场的潜力。如果你的公司没有完成这样的规划,连建立管理体系的柱石都没有,你写
那么多漂亮的文件有多大用途?那是屠龙之技,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成后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用。如果你说我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那么你去坑蒙拐骗偷
好了,你错把结果当成了目的,你为了达成这个结果你可以不则手段。战略规划是取舍,要明确自己要做成什么,将来要怎样做,还要明确自己不能做什么。在和尚
的故事里,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样高度的规划,连建立系统的基础都在酝酿中,那就更提不到什么BPR,ERP了,这些工具是对体系已经构建了完毕,提高效率
的方法。管
理体系是很强调范围这个概念,我倒是自己想到了一个名词,叫容量来概括一大堆和范围相关的概念。管理体系抽象看,是三个构成,输出,输入和内部运作,把运
作过程换一下概念,其实内部是一个分配过程,也就是你这个运作过程中能养活多少人,有多大的提升效率等。不同的体系运作的成本是不同,你让楼下炸油饼的大
妈用麦当劳的体系,大妈赚的每一分钱都被系统内等待分配的各个部门榨干了,大妈从采用这个体系的第一天起恐怕就是注定了要倒闭。如果你的系统容量就只有3
个和尚,那么第4个和尚来了就是多余,要想让和尚多喝点水,那么最简洁的办法是把其中一个和尚赶走。 因
此体系需要搞清楚,要运作这个体系,需要的运作成本是多少,是怎样的?你面对市场是不是能给你这么大的前景,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你的输出是不能有可以
释放的地方?这要有一定预见性。如果你没这个预见,在西方创业者是没办法从投资公司拿到钱的。XW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想法,认为中国的八卦是接近自循环的
系统,可以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供需平衡。但这种系统能存在多久,在补考虑外部打破的情况下,这也取决于系统内部的分配情况,分配的情况取决于容量到底有
多大,也就是假设输出等于输入的情况下,总输出能养活多少人,这个总输出取决于资源的短板的情况。中国进行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时候,为什么每隔
200年就要改朝换代?这是因为人和土地的矛盾,土地是有限资源,人是不断增加的,当人口达到了破坏了平衡的状态,这个系统就无法维持会从内部打破,如果
不是中国在明末引入了玉米,白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恐怕3.5亿人口的乾隆年间就不是盛世而是饿殍遍野,赤地千里。这
种自循环的系统,西方人研究的科学论述也很多,但与中国人用于玄学不一样,他们考虑是未来人的生活问题,如外太空建立的太空站,任何一个太空站都是自循环
的系统,但是你让一个设计容量100万人的太空站,放入去150万人,可能就是灾难。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采取的物竞天择的方式,是采用一种自然形成的残酷的
淘汰方式,确保各个种群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地方,如果不对其内部的人口进行残酷的控制,那么其疯长的人口会最终拖垮整个系统,无论它自
循环如何完美。这
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一个系统不做持续改进的话,任其内部机构膨胀,成本不断增加,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系统崩溃。对于企业管理来讲,像八卦那样的系统太大,因
为企业是为了价值而存在的,没有时间等到它自灭。自循环的系统越完美,那么其越脆弱,因为打破平衡的方式方法太多,你防不胜防,有好事者往河里扔了几只巴
西龟,结果巴西龟成灾,有人把猪带到了澳洲,结果跑掉的家猪成了霸王,说白了,这样系统不利于竞争,竞争是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的角逐。都是在强大自己的
优势,又同样都有缺陷,因为资源不够,只能集中使用。那么如何让系统受到缺陷的影响小一些哪?风险特性中讲,可以利用的风险的截止性进行管理,要考虑及时
调整战略,战略一旦调整,系统也就要跟着调整。对于集团性公司来说,就是卖掉已经走得太深太远的分支,如飞利浦卖掉displays,半导体,都不是在其
成为不良资产的时候再卖,而是在其还是优良资产的时候就脱手了,内部要尽量获得其利而弊留给外部。系
统性思维,是一种规划能力,用规划好的步骤方式来做事。我们回顾一下,ISO9001:2008
5.3质量方针,第一要点是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如果你的组织连宗旨都没有,那么这个方针自然就没有,没有方针就没有建立和评审目标的框架,没这个框架,
就没有组织框架,没有组织框架你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给谁看?不是写了一堆文件后,最后大家再来补方针,而是在企业完成战略规划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企业所需
要的大政方针。系统性的方式是,按照规划,谁先做,谁后做,做到哪一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是有目的,有步骤,按部就班地做,一边做,一边对比方
针,看看是不是符合方针的要求,对系统进行过调整。而不是说发现问题风风火火地就要改进,有的问题必须是随着组织的成长,在成长中解决,婴儿的胃口软,喝
奶都吐,你不能看到孩子吐奶就给他吃止吐的药。再
好的体格也架不住每天都在乱吃补药,吃错药,像文中提到的BPR,流程再造,是企业本身体系过于庞大或者痼疾太多,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的时候才用的。
2001年,英国FCD调查机构对全球600个BPR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是:45%的项目使企业取得负面效益;30%的项目与预期差距甚远,更不要说取得
显著性效果了;只有25%的企业取得了成功。另外那些取得项目成功的企业,其实施时间基本上处于1990年到1995年为多,1995年以后的企业项目流
产失败率占据大部分比例。 1995年, BPR的奠基人Hammer 自己承认:70% 的BPR 项目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引入BPR是05年以后了,资讯这么发达,自己还不清楚BPR是做什么的吗?在自己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那就是不是理智为企业去
选择一条凤凰涅槃的路,而是脑子进水了。ERP更是如此,飞利浦为了维持ERP的运转需要专业的IT团队维持其庞大的数据库,服务器,ERP引入,首先是
你的企业的标准化要达到一定水准上,不是我们习惯的那种文字上的标准化,而是数据化,量化后的标准化,是数据处理的任务太过繁重,靠人工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的情况下才产生的需求。 你一个小庙才几个小库房,些许参与运营的人员,东拼西凑几十个数据,更没有量化好的标准流程,你玩ERP那才是瞎耽误功夫。像和尚的故事里,那个专家来,领导来都想要自己的业绩,都兢兢业业地找点正经八百地事儿做,最终庙废了,人死了,这哪里是按照现代西方管理科学指明的规律办事的恶果?恰恰是不按照规律去办,把自己搞死的案例。中国式思维两个观点是与系统思维相违背的1. 谁的责任? 从
系统的思维为出发点,轮到去分清责任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问题已经发生了,系统的作用是预防,用了系统的方法来预防都没起到作用,那么这个责任是系统的
缺陷造成的。谁的责任不重要,重要在于,为什么会集中在他这个地方来爆发。各负其责是工作需要,而不是追究问题,惩罚个人的需要2.解决问题这个要结合风险的属性来看,只要是系统内存在的问题,只能是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因为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弊的一面就是问题。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总是存在的,没有完美的系统也没有没问题的系统。你只能持续监控,持续改进。=============================原文,转自6SQ==========================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
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
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
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
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
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为
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
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
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
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就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
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
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寺
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
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界面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
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
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傻B,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他妈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
掉!”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和尚们也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