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人才与奴才




人才与奴才

文若书 原创首发于2006-3-14 20:44:48 短篇·杂文·杂谈 人气: 65512

细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许多奇怪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无奈之下,你只能称之为莫名其妙,或是怪异。 中国历来对人才的态度,也只能用莫名其妙与怪异来形容。因为,从表面看,我们的民族是渴慕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可历史老人则公正地说,中国是讨厌人才,忌恨人才,甚至是压抑人才迫害人才的。 稍稍沉思反醒一下,我们是会同意历史老人的话的。我们确实是讨厌、忌恨、压抑和迫害人才的。历史上,有多少真正的人才扬眉吐气过?他们要么被弃于野,用放浪形骸的浪漫,掩盖内心的郁郁寡欢,最终贫困而亡;要么偶尔飞黄腾达,却似一现的昙花,迅速被风霜雨雪摧残凋零。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实则是无可奈何的呻吟。 有时,我都不敢叩问历史老人有关人才的问题。我只能悲哀地站在一旁,看着历史老人寂寞孤独地蜷缩在岁月的角落里,黯然地怀念那些逝去的英才。 那些被摧残的英才的灵魂,带着血泪淋淋的悲怆一一出现在历史老人面前。老子骑着青牛流落荒野,孔子坐着牛车四处讨官;孙膑拖着血肉模糊的双脚在踯躅;屈原在江边悲啼;韩非在狱中说难孤愤;史马迁则为自己不男不女而羞愤无地;韩信悲痛地喊出兔死狗烹的怨屈;杜甫在草堂里啼饥号寒,写茅屋被秋风所破歌;李白则水中捞月一场空;蒲松龄只好与鬼为邻;曹雪芹在火炉旁冻饿而死…… 看到这些辛酸的一幕幕,你可不能大声地说,中国不容人才。时人会对你大加申斥的。他们说,我们一向求贤若渴,我们一向尊重人才,等等。听了这些,我心中涌动着一股兴奋,转身询问历史老人,说,真的么。可历史老人只孤寂地思索着,不置一言。 从历史老人那里问不出所以然来,我只有将目光转向芸芸众生。从芸芸众生焦灼的目光里,我读懂了他们渴望出人头地的欲望,也读懂了他们对鹤立鸡群,凤毛麟角者的憎恨。 一个蠢才爬上高位,对于那些渴望爬升的人是一种鼓励;真正的人才享受到风光,是对众人的打击。众生深知,他们无论怎么努力,也难超过那些真正的人才们,于是不免有些气馁。现在有一家媒体很成功地利用了众生的这一心态,他们将一些相貌平平,舞姿唱技平平的女孩捧红,使天下女孩们都看到了成名的希望,使天下女孩们为之疯狂。 众生们见到真正的人才难以超越,灰心丧气之余,就喜欢看人才栽跟头,倒楣吃苦,他们联合起来绊倒人才,然后看着倒在地上的人才,吃吃而笑,他们在这种笑里,感到了一种快慰。 望着这些英才们在尘埃里摔跌,遭众生耻笑,历史老人无动于衷,让我不得不感叹历史的无情。 听了我的感叹,历史老人抬起苍苍白发的头,深邃的眼光让我寒冷,他缓缓说,你感叹什么,这些才子们胸中装了太多的智慧,人格尊严,他们见了权贵无法弯腰屈膝,不会拍马奉迎,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会撒谎骗人,所以当遭此劫。 我马上领悟,小人们腹中空空,所以能够随心所欲,灵活自如地卑躬屈膝,献媚讨好。此外,真正的英才骨子里有着猛兽的习惯,喜欢孤独地生于天地之间。他有能力有胆量在社会上独来独往。可小人们因自身的怯懦,注定要拉邦结派,互相勾结,互相支持,利用群体的叽叽喳喳应付社会,迫害贤良。 &n bsp; 老虎见了群狼,只有等死的份。英才们被一群小人围攻,也只有倒楣了。我从历史老人苍桑的神情里,看出了中国历史的另一面,那就是英雄落难和小人得志。历史老人一大半的时间是掌握在小人手中的,难免它变得如此凝重、木呐,如此沉默寡言。若是历史老人专门开出一份英雄落难与小人得志的清单,这份清单该有多么壮观。 也许是被我的问题闹烦了,历史老人沉默地离去了,留下一堆发黄的纸片让我翻阅。这些纸片又一次让我惊讶。我一直存着人才和奴才的想法,可历史老人的遗物告诉我,无论是人才还是奴才,其实在本质上仍然都是奴才。人才,也只是奴才里出类拔萃的好奴才而矣。岳飞是人才,但也是皇上的奴才,所以当君要臣死时,岳飞不得不放下光复大业,谢主隆恩地去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你是什么才,在主子那里,你只是奴才。而且,这奴才是分等划级的,大奴才下有中奴才,中奴才下有小奴才,小奴才下有小小奴才。你每上升一个官阶,下面的奴才也就相应增多。 于是,我们所说的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实质上是针对上面的大一层奴才而言的。一般而言,上面的人是喜欢驯服听话,能体察上意的奴才的。但上司在喜欢献媚讨好的奴才时,还是渴望有才干的奴才的。 他们一方面需要这类人的才干,另一方面又讨厌这类人的耿直和傲骨。为了将这类人培养成既驯服听话,又具才干的好奴才,上面的人总是想着法子折辱有才干的人,让他们在起起落落的磨难里,将骨子里作为人的尊严和傲骨泯灭殆尽,然后再加重用。 在中国历史上,这类起起落落的人才非常之多。毛泽东在革命的早期也是起起落落,从来没有舒心畅意地发挥过他诗意的才能的。当他做了领袖后,虽然一面感叹邓小平人才难得,但仍让邓小平在起落中吃够了苦头。 无论在主子眼中,是人才还是奴才,我是无权干预的。但为了公平起见,我仍对“才”进行“人才”和“奴才”的划分。有才而无媚颜奴骨或少有媚颜奴骨的是人才;无才或少有才而多媚颜奴骨的是奴才。中国的不幸是人才少而奴才众。中国的更大不幸是,人才大都终生郁郁失意,而奴才大都春风得意。 但也不完全如此。这要根据时势而定。中国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这样看来,人才和奴才的失意与得意又大多取决于时势。 中国的时势,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太平盛世;另一种是乱世,时势造英雄之说当指乱世而言。 历史老人很委婉却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一个客观的事实:太平盛世属于小人(奴才)得志,人才失意的时代,而乱世则只属于人才(英雄)得志的时代。也即是说,太平盛世属于小人的,乱世属于人才的,这是绝对混淆不了的。 这一事实又确证了另一句中国的老话,说是打江山需要人才,坐江山需要奴才。因为打江山时是乱世,你抢我夺,乱得很;坐江山时是太平盛世,太平得很。 打江山是流血流汗,吃苦劳心的事,非小人能够胜任,只好由人才来担当。坐江山是很舒适享乐的事,小人最擅长此道,人才则有些不适应了,所以时势将乱世赐给人才,将盛世赐给小人,也是量才而用之意了。 每逢乱世,真正人才的价值便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也可得到相应的尊重。中国人才的黄金时代应是战国时期。 所谓战国,显著的特征是战争。强国吃掉弱国,弱国反抗强国,都需要真才实能的人才,否则就有亡国的危险。所以,这时的君王们求贤若渴的真诚上苍可鉴。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将卖身为奴,后来沦为乞丐的百里奚从楚国赎回,授之国政,号五羊大夫;齐桓公重用曾射自己一箭的仇人管仲,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燕昭王更是高筑黄金台招纳人才;齐威王重用没有被魏国害死的孙膑,结果打败魏国。总之,这一时期,只要是人才,没有不被重用和受尊重的。 人才的另一个黄金时代是汉朝末年和三国混战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争相招揽人才,委以重任。其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被传为千古佳话。 但到了太平盛世,人才的日子就艰难起来了。火烧眉毛的危险一过去,主子们就不再尊重人才了,甚至开始讨厌起人才来。他们不再求贤若渴了,人才于是贬值,有时简直成了多余的东西。主子们重则杀戳功臣,轻则压抑他们。刘邦当上皇帝后,听说韩信死后,是既悲且喜;曾三顾茅庐的刘备在做了皇帝后,虽然天下仍乱,态度却大变,他竟将诸葛亮劝他停止伐吴的表章丢在地上。由三顾茅庐到掷表于地,人才的价值在大幅度下降。 与人才贬值相对应,小人则大幅度增值。因为盛世是享乐时代,小人们的献媚讨好,歌功颂德,屈膝逢迎的技术,往往能令主子们心情大畅。 当权者的乐趣主要来源于下面奴才们的卑躬屈膝,献媚讨好。刘邦刚开始当皇帝时有权无威,没趣得狠,便下决心整肃朝纲。当他看到诸侯王恭恭敬敬地向他跪拜时,他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了。 从刘邦的感叹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主子们的尊贵是因为有了奴才们的卑贱;主子们的自高自大,蔑视众生,是因为奴才们全都卑躬屈膝,匍伏于地。那么多的奴才,将他们的人格尊严等,毫无怨言地垫塞在主子的脚下,主子们能不高大,能不尊贵么。 人才在乱世靠才能功绩而得高位;小人在盛世靠奉迎讨好而得宠。无论是才能功绩,还是奉迎讨好,都是主子们在当时情形下的需要。如果主子不需要,那些终究都是无用的。 时势规定了小人和人才的归属。但用与不用,尊重或不尊重则完全取决于主子的心意。这一现象在中国一直延用,所以中国对人才和奴才的使用,实质上一直采用的是提拔制。 提而拔之,这种完全取决于主子心意的提拔制,使主子具有无上的权威,使下属人格尊严丧尽,只剩奴颜奴骨,战战兢兢匍伏于主子的脚下。 乱世时,主子尚能容忍下属的尊严和傲骨,可盛世时他是无论如何不愿容忍的。象李白这样的人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还反过来要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提靴,是万万不会受重用的。他如果能放弃他的人格尊严,乖乖地给杨贵妃和高力士之流磨墨提靴,他也可以青云直上,由卑微的人才而变为高贵的奴才。 主子们好大喜功,喜欢享乐,喜欢听好听的,小人们别的本事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则是要多少有多少。太平盛世属于小人们,也是天理昭然。主子们虽然瞧不起小人们的奴颜媚骨,但正因为瞧不起,他们才愿意让小人们围绕在自己身边,逆来顺受地听他们呼来喝去,甚至是踢他们几脚,他们还会摇摇尾巴。于是,主子便可以环顾周围,自然而然地生出天下舍我其谁的优越和自负来。 与小人奴才相反,真正的人才有着骨子里的尊严与高贵,这是对方主子们的尊严与高贵的挑战与威胁。天下没有一个主子愿意去崇拜敬畏或仰望他的下属或奴才的。有这种人在眼前晃来晃去,做主子的无味得很,得想方设法让他们出出丑、倒倒楣。天底下最快慰的事情没过于看到比自己更强的对手倒在,最好跪倒在自己脚下的了。武侠小说中的第一高手,寂寞无聊之际,无奈埋剑深山,自称孤独求败,人活到这份上,真是天可怜见的。 主子们一般离不得奴才,又瞧不起奴才(其实,奴才也离不开主子,也瞧不起主子的),因为奴才已拜伏在他脚下,没有可以让他们须仰视的东西。他们便耿耿于怀,想在各方面超过真正的人才,压服人才,以便在心理上趋于做主子完美与高贵。 我刚参加工作时,便在一个省邮电管理局人事处工作。处长是一个只读过四年书的人,文化不高。手下却几乎都是大学生。但处长是搞报务出身的,他懂得的电报码比谁都多,于是他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当时电报是主要的通信手段,我们每天办公时,都要听他讲解电报知识。他也极尊重人才,常感叹自己读书读少了。我们便马上奉承他,是啊,你只读四年书就是处长了,要是上了大学啊,肯定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处长听了极其高兴,在心理上感到了自身作为处长的高贵了。 处长对一个湖南籍大学生格外信任、欣赏。我们都不明所以,后来我慢慢发现,湖南大学生在起草文件时,总要留下几处极其明显的错误,然后再十分诚恳恭敬送给处长审核,并接受处长的批评指正。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都如沐春风,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甜蜜的融洽。而我们一班傻鸟在起草公文时,却小心翼翼,唯恐出了一点差错,所以每次送处长审批时,处长总是审得索然无趣,脸色难看。 在聪明的路上走得越远,离愚蠢便越来越近。 人才都是聪明的。他在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时,难免会得意忘形,挟聪明而横行天下,结果便逐步走向了愚蠢,这是人才自身的令人讨厌的因素。他们在做奴才时,总是用他们的才能引发主子们对自己做为主子的不自信来。主子的不自信里便孕育着迫害甚至是杀害的动机。 历史老人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人才其实是奴才人才和蠢才的混合。我以为自己够愚蠢,从历史老人那里,我见识了更多比我还愚蠢的蠢才,在这么多的蠢才里,我最佩服韩信的蠢了。 韩信在平定齐地时,主子刘邦正被项羽打得烂额焦头。刘邦要韩信赶快救驾,韩信则上表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看表后,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韩信混蛋。张良等悄悄踢刘邦的脚,刘邦马上醒悟,骂道,韩信真是混蛋,要做齐王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 后来刘邦平定天下后,问韩信,你说凭我的才能可以指挥多少人马,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说,那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听了很生气,讥笑道,那你为什么要受我统治呢。韩信吓了一跳,忙说,你不善带兵,但善带将。韩信的高才最终给自己惹了祸,以致于刘邦听了韩信的死讯,既悲且喜。我想,他悲的是天下无敌手,难免孤独;喜的是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孤独求败了。 朱元璋当初定都应天府(即南京)时,要修城墙。江南富商沈万山出了一笔巨款,让朝野震动,让朱元璋龙心大悦。沈万山乐晕了头,又拿出一笔巨款去犒赏军队。朱元璋勃然大怒,你算什么东西,凭着有钱到朕的京城摆威风来了?于是下令杀头。象沈万山这般精明的人,竟笨到去皇帝跟前摆阔摆威风起来,不被杀头,天理也不容的。 历史老人告诉我,好的奴才就要用自己的卑微,垫起主子的高贵;用自己的愚蠢衬托主子的智慧;用自己的拜服增强主子的自信;用自己的驯服响应主子的威严;用自己的渺小,担起主子的伟大…… 主子发话时,奴才们趴在地上,也许根本没听清主子在说什么,只等主子话声落地,便急忙高呼圣明或英明;所谓的人才却讨厌得厉害,生怕漏听了一个字,等主子说完,如果觉得不对,他不仅不急忙高喊圣明英明,还要据理力争谏,似乎他一个趴在下面的奴才远比高坐上面的主子更英明、更圣明。 这样,就导致了在盛世时,主子们对人才是抑而用之,或弃而不用,或干脆杀掉,只用顺心顺意的奴才。 历史老人也许对真正的人才有些偏爱护短。似乎在极力掩盖一个事实,即人才在两种时势中的两种心态的事实。 相对应于乱世和盛世,人才的表现也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他们寻求发达的时期;一是他们发达的时期。 在他们寻求发达时期,他们都怀揣伟大的抱负,想为国(君主)为民做些善事好事。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所以时势也理所当然地归他们所有。 但当他们发达后,他们便忘了过去远大的抱负,变成了贪图享乐的饮食男女。他们已经光宗耀祖了,现在热心于封妻荫子,要为自己为家人捞点好处了,否则就有些愧对他们的才能和所吃的苦头。他们的聪明才智自然而然地由为国为民转向了为己为家了。这种时候,他们已沦落为小人的境地,但他们又比真正的小人多了些尊严和傲骨。社会与时势也确实容他不得了。 时势在变换着,人才与奴才也在变换着。时势不停地由乱世到盛世,由盛世到乱世,人才奴才也一样,会由人才变为奴才,或由奴才变为人才的。但无论怎么变,都逃脱不了时势的规定。在盛世时期,人才是很难扬眉吐气的,很难斗得过真正的小人和奴才的,除了你自己也变成彻头彻尾的奴才和小人。 看中国历史,让人最悲愤的是英雄落难;让人最恶心的是小人得志。并且,英雄落难,总是与小人得志密切相关。 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周勃获罪小人后,被关入大牢,受尽狱卒的折辱。他在无奈中贿赂狱卒,终得出来。他感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他儿子,历史著名的将军周亚夫就更逗了。周亚夫晚年也不见容于权贵,被迫躲在家里。他买了些兵器准备随葬用,让小人知道了,被下狱。他申辩说,自己不谋反,买兵器是为了随葬的。狱卒骂道,你纵然在地上反,死后也要在地下反。真正的人才在面对真正的小人奴才时,简直成了呆鸟一只。 现在,时势又进入了太平盛世。不管你是人才还是奴才,也无论你想升官发财还是想经商发财,首先,你要学会一样本领,那就是要学会准确地揣摩到你的上司或比你本事更大者的心思,时刻投其所好。说他们喜欢听的话,做能惹他们高兴的事情。因为,你通向成功的道路隐藏在这些人的心意里,而不在别的地方,更不在你的才能里。 这就是中国人喜欢说的,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对此,历史老人则只微笑而已。







责任编辑 -审核/西域诗韵 | 精华/西域诗韵






人才与奴才 编辑点评



[西域诗韵] 点评:人才可贵,只在需要之时;奴才可鄙,却常受主子宠爱!悲乎?[删除]

2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8-11-12 15:11
  • 浏览: 2949
  • 评论: 2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