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的MTK是什么意思
MTK方案是台湾联发科所研制的一种应用于手机的廉价解决方案, 它的芯片比那些国际大厂要便宜很多,整个手机可以以一个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主流的功能,市面上大部分的电视上卖的大屏手写的手机都用的这个方案 。 对手机厂商来说MTK方案具备平台价格低、开发周期短、软件成熟的特点,基本上你想要什么功能联发科技都帮你搞好,你只要设计外观就好了。对消费者来说买MTK方案的手机基本上功能相似,功能多价格便宜。虽然MTK被称为黑手机,但国内的手机厂商99%都是用MTK的方案,但生命周期明显比诺基亚等品牌要短。
我们不能不提到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发科(MTK)了。那么,到底什么是联发科(MTK)? MTK是台湾的一个多媒体芯片提供商,全称是Mediatech,曾经在DVDPlayer、各类光学存储器的芯片市场几乎一统天下。它同TI、高通、飞利浦、爱立信、英飞凌等一样,它还专注于为手机生产和设计厂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1999年底,台湾地区的IC设计教父、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找到了在美国Rockwell公司(1999年分拆出科胜讯)从事手机基带芯片开发的徐至强,另一位是Mobilink Telecom公司CEO Tung Chang,Mobilink于2002被Broadcom收购。 2001年1月,联发科手机芯片部门正式运营,开始研发手机基带芯片,2003年底量产出货。当时市场上有8-9个方案,包括TI、ADI、Broadcom、高通、飞利浦、爱立信、Agere、英飞凌和Freescale,全部是欧美厂商,绝大部分是美国厂商。 在核心基带芯片供应商认证漫长的手机产业,联发科并没有获得市场的善待。于是联发科从自己扶植的design house开始,去做一些推广,联发科在台湾成立了一家手机设计合资公司达智,从事ODM业务,第一批使用联发科芯片的手机企业是中国的“黑手机”。 在黑手机上获得成功后,国产手机也开始采用联发科的芯片。据了解,目前所有国产手机除了夏新外,其余都在使用MTK芯片。根据Merrill Lynch最近的一份报告,联发科已经占据中国手机基带芯片市场的40%以上,被波导、TCL、联想、康佳、龙旗、希姆通和天宇等中国主要手机设计公司和制造商采用。用联发科负责人的话说就是:“除了厦门一家厂商外,目前你数得出来的中国手机制造商,没有哪一家没有采用我们的方案。” 手机的设计分为IC(芯片设计)、ID(工业设计)、MD(结构设计)等方面,而决定手机操作模式的是关键的IC设计。看到这里,我想广大国产手机用户都应该能够清楚为什么国产手机操作起来都基本相似了吧。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国产手机都蜂拥采用联发科的手机芯片呢?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联发科芯片与TI、ADI、Broadcom、高通、飞利浦、爱立信、Agere、英飞凌的不同之处,看看到底MTK芯片的优势在哪,让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为之倾倒? 国产品牌乐于使用联发科芯片的原因 MTK联发科手机芯片在降低成本、提高整机出厂效率等方面有着国外手机芯片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MTK芯片方案能够帮助国产手机降低成本。MTK芯片的价格要低于外资芯片,这能够帮助国产手机有效较低成本。我们看到国产手机大多集中在1500元以内,这就是使用联发科手机芯片的功劳。在技术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国产手机无法跟五大手机巨头拼产品,所以只能够拼价格。此外,售价较低这也有利于抵抗来自黑手机的低价冲击。 其次,能够提高新机上市效率。联发科手机芯片帮助企业完成了80%以上的设计,而外资芯片仅仅只有30%左右,整套设计方案对于技术实力不强的国产手机来说有着巨大的好处。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外资品牌就是通过“机海战术”打败了国产手机的“人海战术”,国产手机败在新机推出速度较慢之上。由于外资品牌技术实力较强,新机推出速度较快,国产手机产品还没有推出在市场上已经成为库存。 使用了MTK芯片之后,从使用外资芯片需要 6-9个月甚至是12个月做出一款手机,缩短到了 3-4个月出一款手机,甚至更快。因此,联发科手机芯片弥补了国产手机的技术短板,降低了手机成本,所以这对国产手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大家可能会问,联发科芯片这么好,那为什么外资品牌不使用呢? 外资品牌不使用联发科芯片的原因 数据显示,联发科的所有芯片几乎全部供应给国内手机企业,而外资手机企业仅仅韩系手机LG和三星采用了少量低端芯片主攻印度市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诺基亚等手机企业对芯片方案要求过于严格;另一方面是联发科芯片不利于手机个性化和品牌差异化塑造。 我们拿摩托罗拉和芯片企业的关系举例。摩托罗拉手机具备芯片制造能力,但是随着产业的纵向一体化,MOTO也把芯片外包,但是摩托罗拉会提前做好芯片构架和产品功能设计,并将所有的设计参数都规定好,然后交由TI制作,手机芯片制造商仅仅起到了代工的作用,而不能成为主导。 此外,外资品牌对手机芯片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方面MTK还存在技术上的短板,无法满足外资品牌的要求。比如,在3G上,MTK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生产3G芯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MTK无法打入外资品牌手机内部,只能给技术实力较弱的国产手机供货,因为在国产手机面前MTK能够成为主导,而不是从属关系,占据主动权要比从属关系好得多。 国产手机的出路 国产手机在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采用具有全套设计的MTK芯片这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够全盘照抄的使用,而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自己的风格和差异化。 首先,国产手机不应该在外观上进行模仿。当前手机技术同质化的情况下,外观成为提高品牌形象,以及塑造差异化的主要办法,然而国产手机却总是习惯于模仿。这种抄袭行为已经成为部分进军农村市场的国产手机的家常便饭,从网站上机型列表中,我们就一目了然的看到抄袭的痕迹,甚至连型号也抄袭,比如,就有个品牌抄袭摩托罗拉L7的外观不说,也起名L7,并模仿摩托罗拉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命名,L6、L8。而更有趣的是某国产品牌不仅抄袭而且还公然在报纸上打广告宣称:“我不是华铂,我是华博M768”。 其次,质量有待于提高。由于缺少技术和研发投入,再加上国产手机都比较急于将产品上市,并主打农村市场,所以就放弃了对质量的把关。与黑手机打价格战,产品质量很难保证。黑手机依靠超低价格和低劣的质量,大举入侵农村市场,占据近3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手机为了迅速占据农村市场,采取与黑手机打价格战的方式进行争夺。 黑手机价格低的主因是原材料成本低,质量差,而国产手机同样采取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采购低劣的原材料来降低产品价格。据数据显示,三四级市场国产手机返修率高达20%。这种放弃质量的做法是短期成本领先战略的产物,质量是品牌的基石,放弃质量就放弃了树立品牌的根本。 最后,应该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的使用MTK芯片从而塑造差异化。2005年至2006年,国产手机一般都集中在农村市场,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广大的一二级市场国产手机早晚都需要进入。这就要求国产手机应该塑造个性化,从而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因为只有具有差异的产品才能够被记住。在使用MTK芯片的同时,应该加入自己的创新设计在里面,这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只有树立品牌才能够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才能提高利润率。
我们不能不提到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发科(MTK)了。那么,到底什么是联发科(MTK)? MTK是台湾的一个多媒体芯片提供商,全称是Mediatech,曾经在DVDPlayer、各类光学存储器的芯片市场几乎一统天下。它同TI、高通、飞利浦、爱立信、英飞凌等一样,它还专注于为手机生产和设计厂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1999年底,台湾地区的IC设计教父、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找到了在美国Rockwell公司(1999年分拆出科胜讯)从事手机基带芯片开发的徐至强,另一位是Mobilink Telecom公司CEO Tung Chang,Mobilink于2002被Broadcom收购。 2001年1月,联发科手机芯片部门正式运营,开始研发手机基带芯片,2003年底量产出货。当时市场上有8-9个方案,包括TI、ADI、Broadcom、高通、飞利浦、爱立信、Agere、英飞凌和Freescale,全部是欧美厂商,绝大部分是美国厂商。 在核心基带芯片供应商认证漫长的手机产业,联发科并没有获得市场的善待。于是联发科从自己扶植的design house开始,去做一些推广,联发科在台湾成立了一家手机设计合资公司达智,从事ODM业务,第一批使用联发科芯片的手机企业是中国的“黑手机”。 在黑手机上获得成功后,国产手机也开始采用联发科的芯片。据了解,目前所有国产手机除了夏新外,其余都在使用MTK芯片。根据Merrill Lynch最近的一份报告,联发科已经占据中国手机基带芯片市场的40%以上,被波导、TCL、联想、康佳、龙旗、希姆通和天宇等中国主要手机设计公司和制造商采用。用联发科负责人的话说就是:“除了厦门一家厂商外,目前你数得出来的中国手机制造商,没有哪一家没有采用我们的方案。” 手机的设计分为IC(芯片设计)、ID(工业设计)、MD(结构设计)等方面,而决定手机操作模式的是关键的IC设计。看到这里,我想广大国产手机用户都应该能够清楚为什么国产手机操作起来都基本相似了吧。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国产手机都蜂拥采用联发科的手机芯片呢?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联发科芯片与TI、ADI、Broadcom、高通、飞利浦、爱立信、Agere、英飞凌的不同之处,看看到底MTK芯片的优势在哪,让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为之倾倒? 国产品牌乐于使用联发科芯片的原因 MTK联发科手机芯片在降低成本、提高整机出厂效率等方面有着国外手机芯片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MTK芯片方案能够帮助国产手机降低成本。MTK芯片的价格要低于外资芯片,这能够帮助国产手机有效较低成本。我们看到国产手机大多集中在1500元以内,这就是使用联发科手机芯片的功劳。在技术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国产手机无法跟五大手机巨头拼产品,所以只能够拼价格。此外,售价较低这也有利于抵抗来自黑手机的低价冲击。 其次,能够提高新机上市效率。联发科手机芯片帮助企业完成了80%以上的设计,而外资芯片仅仅只有30%左右,整套设计方案对于技术实力不强的国产手机来说有着巨大的好处。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外资品牌就是通过“机海战术”打败了国产手机的“人海战术”,国产手机败在新机推出速度较慢之上。由于外资品牌技术实力较强,新机推出速度较快,国产手机产品还没有推出在市场上已经成为库存。 使用了MTK芯片之后,从使用外资芯片需要 6-9个月甚至是12个月做出一款手机,缩短到了 3-4个月出一款手机,甚至更快。因此,联发科手机芯片弥补了国产手机的技术短板,降低了手机成本,所以这对国产手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大家可能会问,联发科芯片这么好,那为什么外资品牌不使用呢? 外资品牌不使用联发科芯片的原因 数据显示,联发科的所有芯片几乎全部供应给国内手机企业,而外资手机企业仅仅韩系手机LG和三星采用了少量低端芯片主攻印度市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诺基亚等手机企业对芯片方案要求过于严格;另一方面是联发科芯片不利于手机个性化和品牌差异化塑造。 我们拿摩托罗拉和芯片企业的关系举例。摩托罗拉手机具备芯片制造能力,但是随着产业的纵向一体化,MOTO也把芯片外包,但是摩托罗拉会提前做好芯片构架和产品功能设计,并将所有的设计参数都规定好,然后交由TI制作,手机芯片制造商仅仅起到了代工的作用,而不能成为主导。 此外,外资品牌对手机芯片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方面MTK还存在技术上的短板,无法满足外资品牌的要求。比如,在3G上,MTK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生产3G芯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MTK无法打入外资品牌手机内部,只能给技术实力较弱的国产手机供货,因为在国产手机面前MTK能够成为主导,而不是从属关系,占据主动权要比从属关系好得多。 国产手机的出路 国产手机在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采用具有全套设计的MTK芯片这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够全盘照抄的使用,而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自己的风格和差异化。 首先,国产手机不应该在外观上进行模仿。当前手机技术同质化的情况下,外观成为提高品牌形象,以及塑造差异化的主要办法,然而国产手机却总是习惯于模仿。这种抄袭行为已经成为部分进军农村市场的国产手机的家常便饭,从网站上机型列表中,我们就一目了然的看到抄袭的痕迹,甚至连型号也抄袭,比如,就有个品牌抄袭摩托罗拉L7的外观不说,也起名L7,并模仿摩托罗拉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命名,L6、L8。而更有趣的是某国产品牌不仅抄袭而且还公然在报纸上打广告宣称:“我不是华铂,我是华博M768”。 其次,质量有待于提高。由于缺少技术和研发投入,再加上国产手机都比较急于将产品上市,并主打农村市场,所以就放弃了对质量的把关。与黑手机打价格战,产品质量很难保证。黑手机依靠超低价格和低劣的质量,大举入侵农村市场,占据近3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手机为了迅速占据农村市场,采取与黑手机打价格战的方式进行争夺。 黑手机价格低的主因是原材料成本低,质量差,而国产手机同样采取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采购低劣的原材料来降低产品价格。据数据显示,三四级市场国产手机返修率高达20%。这种放弃质量的做法是短期成本领先战略的产物,质量是品牌的基石,放弃质量就放弃了树立品牌的根本。 最后,应该加大研发力度,创新的使用MTK芯片从而塑造差异化。2005年至2006年,国产手机一般都集中在农村市场,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广大的一二级市场国产手机早晚都需要进入。这就要求国产手机应该塑造个性化,从而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因为只有具有差异的产品才能够被记住。在使用MTK芯片的同时,应该加入自己的创新设计在里面,这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只有树立品牌才能够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才能提高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