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说一个案例

说有一个案例,关于管理和服务上的细微修改。虽然最后只是改变了一点点宽度,但最后的变化是无穷大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从中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原由,仔细思考,分析人性格微妙的变化,把握分寸,抓住重点,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请各位主管同仁共同指导、分享。 案:  法国的“明天超市”是一家很大的公司。超市于1996年的秋天开业了,开业初期,却很不景气。大家找了许多原因,分析了很多情况,经营始终不善。无论是从货源还是从服务,“明天超市”都做到了同行一流。与其它的超市相比,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所以事情一直认人费解,得不到一个合理的答案。董事长费尔一筹莫展,有一天,他将自己的苦恼告诉朋友凯恩。凯恩是一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凯恩来到了“明天超市”转了一圈后,认为是通道出了问题,超市里通道过于宽敞,建议费尔将所有的通道由宽变窄。费尔大惑不解,但是还是照做了,重新布置了通道,没想到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改变却有了惊奇的效果,前来购物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人们逗留在超市的时间也相对长了许多。两个月后,“明天超市”的销售额竟然翻了一倍。作为董事长,费尔兴奋又不解地问凯恩,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凯恩解释道,人们逛商场时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那就是对物品需求所产生的亲密度。人们并不完全喜欢商里过宽的道路。如果道路过宽,人们就会丢失与货物的亲近感,过宽的道路,反而让人丧失了购物的兴趣,使人像逛街一样匆匆走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由于拉近了货物与人的距离,人们反而更关注的是商品,而不是自身。与商品的亲和力,是让人产生购物欲望的一部分,这是属于宽窄设计学问。宽窄的设计往往又是人的一种心理尺度。看上去凯恩的建议只是改变了通道的宽窄,实际上却只是调整了人们购物的心理需求。宽与窄在人们心理,永远有一个特定的尺度。在当今的职场中又如何不是这样的呢?宽与窄,事与非,如何才能把握住这个尺度呢?人们都以宽广、宽阔的天地来比喻自己的前程,希望有个美好的人生,却不想遇到任何困难,挫折,甚至一点点小小的麻烦也不想碰到。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人只有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学习,吸收“营养”才能在现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出发,只有宽窄的适度,才能更好服务于公司,展示自身才华,和理想,不能一味着空话,糊话,而我们现在,仍至将来所做的就是要不断设计和修正那个合适的宽窄度。

1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8-12-24 08:53
  • 浏览: 1781
  • 评论: 1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