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科研选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007-8-14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科研选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让博士后成果惠及中小企业 迈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万裕工业电化学研发中心的办公室,映入眼 帘的是惯常的“格子间”,略有不同的是其中相当部分的“小格子”前都齐刷刷地标着“博士后”的头衔。徐永进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据介绍,去年他完成博士后课题顺利出站,而今年他的研究成果就已经交付生产,并且被工厂一举投入了5条生产线。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博士后成为科研生力军 据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先后投资两亿元,组建了两个华南地区实力最强的研究开发基地——新材料与生物医药研究所、信息与光机电研究所,下属10个重点实验室。自2002年招收第一名博士后以来,研究院先后招收48名博士后。目前他们在各个实验室的科研攻关中都担任着生力军的角色。 以纳米材料应用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荣先教授创立,主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并在纳米银系列抗菌剂制备及应用、特种纳米功能涂料、纳米功能纺织品染整技术以及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领域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其研发队伍中,就包括了8名在站博士后,以及9名出站博士后。 实验室自2004年创立以来,已完成深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4项,企业横向课题项目30余项,获得和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1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鉴定或验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实验室在纳米材料应用技术方面的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已经有十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科研选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彭吉虎教授向记者表示,企业博士后的头衔,不仅是多了一顶“帽子”,更要强调责任,其研究成果要体现效益,而不仅仅是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其关键点之一就是博士后选题的确定要以近期市场需求为原则。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研究院的电化学研发中心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万裕三信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合建,其主要功能是为万裕所需产品提供试验配方和测试结果,并承接某些纵向和横向的电化学技术研发任务。在这一培养模式下,企业基于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或技术领先的需要,提出研究课题,并提供研发经费。研究院方面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针对项目招聘博士后。博士后在进站之前,研发费用已基本落实,其研究过程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企业也获得一个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从而得以保持企业技术的领先性,可以高效解决生产中的系列技术问题。 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结出了累累硕果。据了解,电化学研发中心在成立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主要研究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先后为合作企业攻克了超低阻抗电解液、有机半导体和导电高分子铝固体电解电容等多项科研难题,在超大容量电容器和铝箔腐蚀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期望科研成果惠及中小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已经成长为深圳最大的博士后工作站,从全国乃至全世界网罗了一批涉及多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拥有较强的产品、技术能力,也研发出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研究项目。因此,“上门”合作的企业逐步增多,已聚集了一批长期合作的企业群体。 但该研究院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彭吉虎对此似乎并不满足。他表示,机会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味得“守株待兔”。深圳中小企业为数众多,他们的发展对深圳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但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从政府获得资金扶助,本身也没有实力自行培养高端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同时往往还认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项目的门槛高,在这方面意识薄弱,导致双方都可能因此错失很多合作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科研成果找到“市场真正的兴奋点”,彭吉虎表示,研究院将“主动出击”,要“走出去”以加强与外界沟通,更多地听取中小企业的需求,为他们培养合适的技术人才,让博士后的聪明才智延伸进去,将清华博士后工作站的优秀成果惠及中小企业。 相关链接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于1996年12月共建的、以企业方式运作的正局级单位。 研究院定位于充当“科技创新孵化器”,以“四不像”理论为指导,积极孵化科技企业,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力凝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支撑。 研究院先后投资两亿元,组建了两个华南地区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基地——新材料与生物医药研究所、信息与光机电研究所,下属10个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平均每年申报专利100项,直接由技术创新产生的价值超过十亿元。其中“石英数字式力传感器”项目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研究院迄今共孵化各类高科技企业310家,已顺利毕业100家,目前在孵210家。据统计,企业在孵期间,销售额平均增加了7.8倍,利润率平均增加了8.1倍,发展速度是社会上同类公司的六倍。 作者:记者肖晗实习生曾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