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合作态度,我们的选择不同
刚看了ccsspp454 发表的“不同的市场环境,我们的选择不同”,我突发奇想,写下了这个标题“不同的合作态度,我们的选择不同”,这并不是我不同意CCSSPP454的观点,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述了如何选择供应商。在下述的描述这里的合作态度更多的是指诚信,我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如何选择供应商.
相信我们已经通过很多的课程学到了一个供应链合作的目标是:“长期合作,创造共赢”以及我们选择供应商的几个要素或者是原则,分别是价格、质量、交货期、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服务等几个方面,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也是按照这个去操作的,至少我们的采购管理程序上都会按照这个几个方面去描述,但事实上我们是如何做的,或者是在做的过程中,侧重点又在哪里,我想这可能不得而知,各有个的不同吧。
首先关于价格如何体现诚信:价格也许一直是我们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试想多少次我们都是先要求供应商按照我们的样品、技术要求提供报价,在报价在我们的承受范围的情况下,供应商方有机会提供一些样品,或者小批量的生产;而在样品质量、交货期相当的情况下,试想有多少采购经理或主管选择了价格高的供应商,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始终是认为价格低也就是采购成本低,当然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首当其冲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确实我们的老板们也希望如此。但我要说的是价格等于成本吗?在没有相当时间内的合作前提下,用哪些手段来评价供应商的质保能力和售受服务的效率?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相当的环境下,供应商之间的价格差异是由那些原因造成,在这些原因中又什么是主原因的呢?我们都知道价格不等同于成本,价格可能只针对供货当其的结算价值,而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考虑必须从样品制作开始到产品推出市场的整个周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包括缺陷成本等。试想在产品交付以后我们还需要付出多少,为多少质量缺陷,售后服务承担成本。试想一个价格低的产品是否在后续会出现更多的质量缺陷成本,甚至应该考虑到有多大的概率和风险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到那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到那时我们的采购经理、质量经理也许就该遭殃了,也许这个低廉的供应商不是你做主加入你的合格供应商,但是承担这些问题责任的始终是质量经理和采购经理,当然更多的是质量经理,也许这也是我们很多质量经理人的困惑所在。只能承担责任,但没有履行权力的义务。
在说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供应商又是以那些方面来保证它持续提供的产品,是否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替换了材料,是否在批次退货后进行了以次充好,是否用你的技术在为你的竞争对手生产利润更高的同类产品,因为我们始终也要相信一点:任何一个老板都以挣钱为最终目的。只是挣钱的方式不同而已,讲诚信的老板挣在明处,而不讲诚信的老板正在暗处罢了。
上述虽然我们只讲道了价格,但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以及新品开发的能力等多方面,在后续执行采购过程中,往往我们是通过采购订单或者采购合同来实现的。也就是对客户的承诺很多程度上都通过订单来实现的。那么诚信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供需双方的承诺均用订单的呈现和实现。
其次是关于风险承担中的诚信。这种诚信更多的是表现在出现危机时的态度,这种危机包括交期的危机、质量的危机、社会的危机等多个方面。实际工作中,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有多少供方采用的是坦诚的心态,而不是相互推诿,甚至拿出价格低廉来作挡箭牌,确认一分价格一分货,好货不便宜。
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类似的事件太多,其间也冤枉过也被冤枉过,替人背过黑锅,也祸害给供方。这让我思考过很长的时间。总结过去,觉得供需双方在采购的过程中其实很简单,就那么一点事,坦诚相待、真实面对,公平、公开和诚信,才能最终达到长期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无论是不同的材料、不同特性的产品,不同性质的供方,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点,我觉得无论在选择供应商,还是在管理供方的过程中,我们能简化很多的条款,节约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形成一个良心的循环。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其实,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就那么一点事,供需双方在合作的任何一个环境讲究诚信。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态度,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策划和方法来选择、评估和管理供应商。
相信我们已经通过很多的课程学到了一个供应链合作的目标是:“长期合作,创造共赢”以及我们选择供应商的几个要素或者是原则,分别是价格、质量、交货期、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服务等几个方面,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也是按照这个去操作的,至少我们的采购管理程序上都会按照这个几个方面去描述,但事实上我们是如何做的,或者是在做的过程中,侧重点又在哪里,我想这可能不得而知,各有个的不同吧。
首先关于价格如何体现诚信:价格也许一直是我们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试想多少次我们都是先要求供应商按照我们的样品、技术要求提供报价,在报价在我们的承受范围的情况下,供应商方有机会提供一些样品,或者小批量的生产;而在样品质量、交货期相当的情况下,试想有多少采购经理或主管选择了价格高的供应商,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始终是认为价格低也就是采购成本低,当然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首当其冲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确实我们的老板们也希望如此。但我要说的是价格等于成本吗?在没有相当时间内的合作前提下,用哪些手段来评价供应商的质保能力和售受服务的效率?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相当的环境下,供应商之间的价格差异是由那些原因造成,在这些原因中又什么是主原因的呢?我们都知道价格不等同于成本,价格可能只针对供货当其的结算价值,而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考虑必须从样品制作开始到产品推出市场的整个周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包括缺陷成本等。试想在产品交付以后我们还需要付出多少,为多少质量缺陷,售后服务承担成本。试想一个价格低的产品是否在后续会出现更多的质量缺陷成本,甚至应该考虑到有多大的概率和风险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到那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到那时我们的采购经理、质量经理也许就该遭殃了,也许这个低廉的供应商不是你做主加入你的合格供应商,但是承担这些问题责任的始终是质量经理和采购经理,当然更多的是质量经理,也许这也是我们很多质量经理人的困惑所在。只能承担责任,但没有履行权力的义务。
在说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供应商又是以那些方面来保证它持续提供的产品,是否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替换了材料,是否在批次退货后进行了以次充好,是否用你的技术在为你的竞争对手生产利润更高的同类产品,因为我们始终也要相信一点:任何一个老板都以挣钱为最终目的。只是挣钱的方式不同而已,讲诚信的老板挣在明处,而不讲诚信的老板正在暗处罢了。
上述虽然我们只讲道了价格,但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以及新品开发的能力等多方面,在后续执行采购过程中,往往我们是通过采购订单或者采购合同来实现的。也就是对客户的承诺很多程度上都通过订单来实现的。那么诚信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供需双方的承诺均用订单的呈现和实现。
其次是关于风险承担中的诚信。这种诚信更多的是表现在出现危机时的态度,这种危机包括交期的危机、质量的危机、社会的危机等多个方面。实际工作中,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有多少供方采用的是坦诚的心态,而不是相互推诿,甚至拿出价格低廉来作挡箭牌,确认一分价格一分货,好货不便宜。
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类似的事件太多,其间也冤枉过也被冤枉过,替人背过黑锅,也祸害给供方。这让我思考过很长的时间。总结过去,觉得供需双方在采购的过程中其实很简单,就那么一点事,坦诚相待、真实面对,公平、公开和诚信,才能最终达到长期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无论是不同的材料、不同特性的产品,不同性质的供方,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点,我觉得无论在选择供应商,还是在管理供方的过程中,我们能简化很多的条款,节约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形成一个良心的循环。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其实,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就那么一点事,供需双方在合作的任何一个环境讲究诚信。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态度,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策划和方法来选择、评估和管理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