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S与品质的关系
5S是5S,品质是品质,很多时候,我们将两者清晰的区分开,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大.其实不然,5S可以说是生产与品质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5S不仅仅是指在现场分分区,清理清理物品,打扫灰尘,擦擦窗户,或者写成一纸文字,规定成制度文件读读、贴贴、查查、奖奖、罚罚而已。
5S管理应该是卓越的现场管理,是作好产品品质的基础。
下面,我分别就5个S与品质间的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整理(SEIRI)。从我们接受的最原始的定义上来理解,是指将必需的物品和非必需的物品区分开。必需物品在指定位置做明确的标示,实行目标管理,不要的东西坚决处理掉,在岗位上腾出空间。而其与品质更为深层的问题是,清理掉现场不需要的东西,如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仪器、管理文件、表册单据等,不但有了空间,而且自然而然的减少了出错的机会,自然就预防了因为取错文件、填错表格、看错图纸、拿错产品、用错量具、测错数据等的机会,如此一来,自然会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与品质。
整顿(SEITON)。除必需的物品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一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均应受到现场管理者的责任追究。从更深一层来理解,它其实也就是研究怎样才能立即取得物品,如何立即放回原位。说白了,就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科学。任意取放物品,不会让我们的速度加快,反而使我们寻找的时间加倍。我们认真“整顿”,思考和分析怎样拿取物品更快,理解并运用这套系统,从而达到不浪费时间找东西的目的。如此,在同样的时间内,同等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了,那不就是工作质量提高了?
一整理,一整顿,产品品质提高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清扫(SEISO)。这是个简单的工作,我们每天都做。但我们千万不可片面的理解为清扫就是扫扫地板,擦擦桌子,抹抹设备上的灰尘,清理清理工作现场的垃圾碎物而已。通过清扫,我们秉持的理念是,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如果扫地板,倒垃圾是个简单的工作的话,而将所有场所、所有位置、所有角落、所有设备仪器等上面的灰尘清扫干净,达到一尘不染的程度,则就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了。在制造业,据说80%的产品报废,归根溯源,都是与灰尘有关。比如无尘间被人员进出带来的灰尘弄得含尘量超高了做不出产品了,产品表面被碎渣和颗粒刮伤了,这是比较明确能看得见和知道的灰尘、颗粒残渣对产品的影响;还有如丝印字符时,网上的杂质没有清理干净导致字符残缺了,比如药水中灰尘杂质飘进去的多了影响产品品质了,甚至空调的高效过滤器没有被及时清理导致空调吹出的风中灰尘多等等,这些不容易看到的灰尘颗粒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样巨大。
整理”了,“整顿”了,“清扫”了,之后,我们的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但过一段时间呢,有些好的东西可能给忘了,或者管理人员和作业员事情多,忙不过来,不做了。那我们前面的努力岂不是就前功尽弃,白做了?!所以,我们需要将好的东西规范固化下来,形成制度,从而来维持我们的场地车间随时“清洁”。这就是第四个S(SEIKEISU)了。因此,我们要不断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随时检讨和确认自己的工作区域内有无不良现象,如有,则要立即纠正过来。在每天的上班前几分钟,或下班前几分钟(视情况而定),实行全员参与的清洁作业活动,使得整个环境随时都能维持良好的状态。如此,我们才能巩固我们的产品品质和良品率维持,并在维持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提升。
“人造环境,环境造人”。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学习,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习惯的员工,从而使得我们每一个人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崇达人。如此一来,整个公司的环境面貌也会随之改变。即使偶尔其中有人出现个别的坏习惯,相信也会在大家的影响下,转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素养”——第五个S(SHITSUKE)——提升“人的品质”。
从提高产品品质,到提高工作效率,到提升现场管理的可执行度,从而达到提升“人的品质”,这就是我所理解的5S及其与品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