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 你想要什么?
我年纪不大,也没有很丰富的阅历,按道理说没有资格写这方面的东西。不过,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拿出来分享,因为目前我们西南交大上海校友会的几个同学正在筹划着为新毕业的校友做些什么,成立一个传帮带的队伍,让刚毕业来到上海的校友更快的步入正轨。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在6SQ写出自己的经历,让新人参考一下,希望大家少走弯路。我相信如果各位前辈都能够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或者觉得失败的经历,肯定能为后来者带来不小的收货。
我2005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台湾企业上班。我们一群大学毕业生叫做干部培训班学员,前三个月将公司在东莞的分部的所有部门都实习了一遍,然后根据实习情况以及个人意愿进行部门分配。我在做学员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我要找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的岗位,五年内把该岗位相关的工作都做一遍并找到自己最终的方向,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立办公区域,为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打下广阔的人缘和知识储备。
实习期结束后,我被分配到OEM事业处QA部QC I课,(QA部分为IQC&SQE课、QC I/II/III课,一个大经理,一个QC I课专职小经理,四个课长),主要负责整个OEM的SMT以及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生产的质量管控。当然,我们也兼顾注塑成型、二次加工的SQE工作,因为这些生产车间就在我们一楼,所以就一起负责了。我们就叫QE,自己跟产品,从试产一直跟到产品退出市场。从注塑成型部件的质量、SMT的生产质量、组装测试的质量;试产质量、可靠性试验、量产质量;内部审核、客户审核、客户投诉都是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个新产品来了,试产阶段我们经常晚上两三点下班,早上八点上班,一直跟到量产良率稳定才能松口气。所以接触的方面比较多,学的也比较多,当然也很累,有时候同时跟两三个案子,那就忙飞掉。两年后,我的课长跟大经理闹了不愉快,走了。我就被经理弄上来做代理课长了,小经理管我们整个QC I课,我管QE和4个QC组,最高纪录有216人。随着接触的多了,学的多了,我发现了公司做法和学到的很不一样,另外我不太喜欢一群老油条的工作氛围,我就想去美国公司或者日本公司,看看那些质量强国是怎么管理的。
于是我就跳槽去了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做一个管理外协厂(subcontractor)的QE。主要工作就是跟踪外协厂生产质量、处理一些由新加坡客服中心转过来的客户投诉,然后审核外协厂写的8D以及一些质量分析报告,然后报告到美国总部进行审批。也会参与一些新材料、新外协厂认证的工作,同时兼顾陪同海外客户到公司审核后外出旅游的三陪工作。偶尔也会根据年度审核计划以及一些临时的审核安排去外协厂做做审核和质量事故处理。工作氛围十分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块事情,也经常一起交流。来到这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从地狱来到了天堂。这里跟我在台企的工作氛围完全不一样,非常的轻松和人性化,而这里的员工却比台企的员工更加的自觉,自主的工作。在这里,我学习了一些关于半导体生产以及不良分析的一些知识,还有新材料、新外协厂认证以及审核的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这里提供了很多的培训机会。当然,也见到了同台企不一样的质量管理风格,当然也比台企更接近书上说的了。但是,还是有些出入,我还是觉得不满足,想去日企看看。同时,我又有了另一个想法,就是把我学到的一些用到国企或者私人企业去,为国内的质量事业做出些贡献。毕竟在我工作和接触的人当中,我发现国企或者私营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十分的落后。
于是,我又闪人了,随着我们公司一个工程部的经理来到无锡的现在这家半导体公司。不过,我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物流供应链的领导调到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物流部做经理了。按照领导的说法是看中了我写的一篇关于终结同一个客户生意的分析报告。而我答应的原因是在我做外协厂QE的时候,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难题,而这里正好是处理这些事情的部门。我想深入了解,为我以后达成我的目标打下基础。在国企,我看到了同台企、美资公司都不一样的管理风格和做事风格;在部门领导的位子上,我也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一些东西,也看穿了一些东西,明白了一些东西。当然,也锻炼了我的管理能力和做事能力。而这里培训的不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一些管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项目方面的、财务人事等等方面的知识。做事其实很简单,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3个月就可以上手。但如何选择事情做、如何做对的事情、如何让别人为你做事等等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能力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培训一下就可以上手的。有些人一辈子做技术却当不了经理,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适合做技术不适合管人,当然还有大局观啊等等一些意识。
从做事的角度来看,第一家公司教给我更多,很多基础知识都是第一家学到的;从眼界的开阔来说,第二家公司让我接触了不同国家的人,到过很多不同的地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这家公司教给我的更多,让我明白了以前很多都不明白的事情。每个公司都有问题,没有完美的公司,没有完美的质量体系,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最合适的你的和最适合这个公司的,当然还有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从我的规划来看,我第一个五年计划要做到的我基本上做到了。质量部,除了真正意义上的SQE和体系我没有做过外,其他的我都做过了,PQE/CQE/IQC/IPQC/OQC我也都管过,最多的时候也有两百多号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立办公区域,我现在是部门经理了,不仅管工程师也管主管,不仅完成自己的目标也帮别人制定目标。
按照我个人的发展规划来说:在大公司学能力再到小公司实际应用,然后带着问题再到大公司,然后又到小公司实际应用;这样不断的循环上升,直到大公司的经理,到我心中的那个位子。我现在需要回到一个大公司去开始我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在我选择的领域垂直发展,把自己培养成某个领域的专家的同时也为自己开启大公司经理位子的一扇门,也为自己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打下基础。
但是,最近找工作的经历让我逐渐的感到迷茫,我以前走的是弯路,或者是在赌博?从我现在自身的情况来看,我还不适合做一个大型公司的质量部的经理,或者某个区域的分部经理。因为我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我是广不是精,用武术的角度说就是花架子。我现在找工作,如果我面试高级质量工程师,我不够精,没人愿意给我合适的工资;如果我面试分部经理或者部门经理或者高级工程师,我没有很丰富的经验,没人愿意尝试我。我现在成了一块鸡肋,除非有人愿意培养我,给我机会重新回到大公司,不然我必须断臂求生存。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就是我自己,如果我当初在第一家公司一直做下去,那么现在我在SMT、注塑成型、消费电子生产方面肯定可以算上个老手,半个高手,当然也肯定是一个分部经理的职位。然后就是去大的类似的公司,或者去客户那里做个管供应商的,一步步的往前走,往上走。能不能达到我最终的目标我不敢说,但是肯定能混个人模狗样,小康生活。
对于未来,我这段经历是否算是失败,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不过我这个人向来不知道后悔,只要是我选择的我就会承担相应的风险,再说了,一时的困难不代表永远的困难。就算走弯路了,这对于人生来说,五年不算长,只要我在后面的时间加把力,第二个5年一定能够扭亏为盈。
以上,与各位朋友共享,也希望得到大师或者前辈的指点。小生在此拜谢了!
我2005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台湾企业上班。我们一群大学毕业生叫做干部培训班学员,前三个月将公司在东莞的分部的所有部门都实习了一遍,然后根据实习情况以及个人意愿进行部门分配。我在做学员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我要找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的岗位,五年内把该岗位相关的工作都做一遍并找到自己最终的方向,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立办公区域,为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打下广阔的人缘和知识储备。
实习期结束后,我被分配到OEM事业处QA部QC I课,(QA部分为IQC&SQE课、QC I/II/III课,一个大经理,一个QC I课专职小经理,四个课长),主要负责整个OEM的SMT以及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生产的质量管控。当然,我们也兼顾注塑成型、二次加工的SQE工作,因为这些生产车间就在我们一楼,所以就一起负责了。我们就叫QE,自己跟产品,从试产一直跟到产品退出市场。从注塑成型部件的质量、SMT的生产质量、组装测试的质量;试产质量、可靠性试验、量产质量;内部审核、客户审核、客户投诉都是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个新产品来了,试产阶段我们经常晚上两三点下班,早上八点上班,一直跟到量产良率稳定才能松口气。所以接触的方面比较多,学的也比较多,当然也很累,有时候同时跟两三个案子,那就忙飞掉。两年后,我的课长跟大经理闹了不愉快,走了。我就被经理弄上来做代理课长了,小经理管我们整个QC I课,我管QE和4个QC组,最高纪录有216人。随着接触的多了,学的多了,我发现了公司做法和学到的很不一样,另外我不太喜欢一群老油条的工作氛围,我就想去美国公司或者日本公司,看看那些质量强国是怎么管理的。
于是我就跳槽去了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做一个管理外协厂(subcontractor)的QE。主要工作就是跟踪外协厂生产质量、处理一些由新加坡客服中心转过来的客户投诉,然后审核外协厂写的8D以及一些质量分析报告,然后报告到美国总部进行审批。也会参与一些新材料、新外协厂认证的工作,同时兼顾陪同海外客户到公司审核后外出旅游的三陪工作。偶尔也会根据年度审核计划以及一些临时的审核安排去外协厂做做审核和质量事故处理。工作氛围十分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块事情,也经常一起交流。来到这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从地狱来到了天堂。这里跟我在台企的工作氛围完全不一样,非常的轻松和人性化,而这里的员工却比台企的员工更加的自觉,自主的工作。在这里,我学习了一些关于半导体生产以及不良分析的一些知识,还有新材料、新外协厂认证以及审核的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这里提供了很多的培训机会。当然,也见到了同台企不一样的质量管理风格,当然也比台企更接近书上说的了。但是,还是有些出入,我还是觉得不满足,想去日企看看。同时,我又有了另一个想法,就是把我学到的一些用到国企或者私人企业去,为国内的质量事业做出些贡献。毕竟在我工作和接触的人当中,我发现国企或者私营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十分的落后。
于是,我又闪人了,随着我们公司一个工程部的经理来到无锡的现在这家半导体公司。不过,我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物流供应链的领导调到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物流部做经理了。按照领导的说法是看中了我写的一篇关于终结同一个客户生意的分析报告。而我答应的原因是在我做外协厂QE的时候,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难题,而这里正好是处理这些事情的部门。我想深入了解,为我以后达成我的目标打下基础。在国企,我看到了同台企、美资公司都不一样的管理风格和做事风格;在部门领导的位子上,我也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一些东西,也看穿了一些东西,明白了一些东西。当然,也锻炼了我的管理能力和做事能力。而这里培训的不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一些管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项目方面的、财务人事等等方面的知识。做事其实很简单,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3个月就可以上手。但如何选择事情做、如何做对的事情、如何让别人为你做事等等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能力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培训一下就可以上手的。有些人一辈子做技术却当不了经理,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适合做技术不适合管人,当然还有大局观啊等等一些意识。
从做事的角度来看,第一家公司教给我更多,很多基础知识都是第一家学到的;从眼界的开阔来说,第二家公司让我接触了不同国家的人,到过很多不同的地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这家公司教给我的更多,让我明白了以前很多都不明白的事情。每个公司都有问题,没有完美的公司,没有完美的质量体系,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最合适的你的和最适合这个公司的,当然还有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从我的规划来看,我第一个五年计划要做到的我基本上做到了。质量部,除了真正意义上的SQE和体系我没有做过外,其他的我都做过了,PQE/CQE/IQC/IPQC/OQC我也都管过,最多的时候也有两百多号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立办公区域,我现在是部门经理了,不仅管工程师也管主管,不仅完成自己的目标也帮别人制定目标。
按照我个人的发展规划来说:在大公司学能力再到小公司实际应用,然后带着问题再到大公司,然后又到小公司实际应用;这样不断的循环上升,直到大公司的经理,到我心中的那个位子。我现在需要回到一个大公司去开始我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在我选择的领域垂直发展,把自己培养成某个领域的专家的同时也为自己开启大公司经理位子的一扇门,也为自己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打下基础。
但是,最近找工作的经历让我逐渐的感到迷茫,我以前走的是弯路,或者是在赌博?从我现在自身的情况来看,我还不适合做一个大型公司的质量部的经理,或者某个区域的分部经理。因为我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我是广不是精,用武术的角度说就是花架子。我现在找工作,如果我面试高级质量工程师,我不够精,没人愿意给我合适的工资;如果我面试分部经理或者部门经理或者高级工程师,我没有很丰富的经验,没人愿意尝试我。我现在成了一块鸡肋,除非有人愿意培养我,给我机会重新回到大公司,不然我必须断臂求生存。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就是我自己,如果我当初在第一家公司一直做下去,那么现在我在SMT、注塑成型、消费电子生产方面肯定可以算上个老手,半个高手,当然也肯定是一个分部经理的职位。然后就是去大的类似的公司,或者去客户那里做个管供应商的,一步步的往前走,往上走。能不能达到我最终的目标我不敢说,但是肯定能混个人模狗样,小康生活。
对于未来,我这段经历是否算是失败,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不过我这个人向来不知道后悔,只要是我选择的我就会承担相应的风险,再说了,一时的困难不代表永远的困难。就算走弯路了,这对于人生来说,五年不算长,只要我在后面的时间加把力,第二个5年一定能够扭亏为盈。
以上,与各位朋友共享,也希望得到大师或者前辈的指点。小生在此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