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活着真好 1
——唤醒心灵的耳朵读懂生命 哲人说,生命不止一次。读不懂生命的人,认为他的生命只是一次,读懂生命的人,感叹他生涯浮沉,九死一生。活得无悔,便不会怨憎死了。 一天,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好友惠子去吊丧,却看到庄子两腿张开,蹲在地上,正敲着盆子唱歌,惠子很惊讶。 惠子愤愤地说:“夫人和你结为伴侣,生儿育女,身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怎么能敲着盆子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微笑:“不对。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够不难过!可是探究她的开始,本来没有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混杂在恍恍惚惚之中,变化而产生了气,气变化成了形体,形体变化有了生命。现在又因变化而死亡,这些就好像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在运行。夫人就要安静地到天地之间休息,我却嗷嗷地哭,我认为这样是太不懂得命运,所以忍住了哀痛。” 惠子若有所悟。 生命从起点到终点,就是一次多么自然的过程啊。 滋养心灵: 没有死的悲伤就没有生的喜悦,洞悉了生与死的本质,就不会为终究要死去而坐立不安,只会为生存的每一天而喝彩、叫好。 感谢生命 杰米·杜兰特是二十世纪的伟大艺人之一。他曾被邀参加一场慰劳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表演,但他告诉邀请单位自己行程很紧,连几分钟也抽不出来;不过假如让他只做一段独白,然后马上可以离开赶赴另一场表演的话,他愿意参加。当然,安排表演的负责人欣然同意了。 当杰米走到台上,有趣的事发生了。他做完了独白,却并没有立刻离开。掌声愈来愈响,他没有离去。他连续表演了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最后,终于鞠躬下台。等在后台的负责人问他道:“我还以为你只能表演几分钟。这是怎么回事?” 杰米回答:“我本来需要马上离开的,但我可以让你明白我为何留下,你自己看看第一排的观众便会明白了。” 第一排坐着两个男人,二人均在战事中失去一只手。一个人失去左手,另一个则失去右手。他们却在一起鼓掌,他们一直在鼓掌,而且拍得又开心,又大声。 滋养心灵: 人对生命少了许多感激,源于人在心灵上难以满足,对生命有太多的抱怨。当一个人能从心底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感激时,快乐自然会与之相伴。 人生的起点与终点 生和死是一对孪生兄弟。死对他的哥哥眷恋不已,生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可是,生却讨厌他的这个弟弟。尤其使他扫兴的是,往往在他举杯畅饮的时候,死突然出现了,把他满斟的酒杯碰落在地,摔得粉碎。 “你这个冤家,当初母亲既然生我,又何必生你,既然生你,又何必生我!”生绝望地喊道。 “好哥哥,别这么说。没有我,你岂不寂寞?”死心平气和地说。 “永远不!” “可是你想想,如果没有我和你竞争,你的享乐有何滋味?如果没有我和你同台演出,你的戏剧岂能精彩?如果没有我给你灵感,你心中怎会涌出美的诗歌,眼前怎会展现美的图画?” “我宁可寂寞,也不愿见到你!” “好哥哥,这可办不到。母亲怕你寂寞,才让我陪伴你。我这个孝子怎能不从母命?” 于是,忍无可忍的生来到大自然母亲面前,请求她把可恶的弟弟带走,别让他再纠缠自己。然而,大自然是一位大智大慧的母亲,绝不迁就儿子的任性。生只好服从母亲的安排,但并不领会如此安排的好意,所以对死始终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怨恨心情。 滋养心灵: 生是人生的起点,死是人生的终点,许多时候,死是容易的,活着却很艰难。从起点到终点,犹如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生命之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 生命岂容虚掷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老少皆知的珠宝大盗罗迪克,他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罗迪克因偷盗被捕,被判刑18年。出狱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他,其中有位记者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罗迪克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罗迪克不假思索地说:“是我。” 记者们哗然。罗迪克接着解释说:“以我的才能,我应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华尔街的大亨,或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一分子;但我不幸选择了做小偷,成了一个向自己偷盗东西最多的人——各位都知道,我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监狱里消耗掉的。” 无独有偶,一位造诣很深的画家帕克,曾经花费了很多精力,以鬼斧神工的技艺,一笔一画地手工绘制了一张20美元的钞票。和罗迪克一样,他也因触犯法律而被捕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帕克画一张20美元钞票所耗费的时间,跟他画一张可以卖到500美元的肖像画所需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位天才的画家,却是一个小偷。可悲的是,被偷得最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罗迪克和帕克都是天分很高的聪明人,在某一领域,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赢得成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他们选择了偷窃自己。 生活中,向自己行窃者,大有人在。为什么人们会干这种蠢事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何在。他们不相信,正面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便是走在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上。他们更不知道,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钱财,实际上是在走一条死胡同。其实,任何一个不相信自己,从而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人,都可以说是偷窃自己的人。 滋养心灵: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你没有把自己的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你在干着不该干的事情,这就是在蹉跎光阴,就是在虚掷生命,就是在偷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 有位青年,厌倦了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生活,感到生命尽是无聊和痛苦。 为寻求刺激,青年参加了挑战极限的活动。 主办者把他关在山洞里,无光无火亦无粮,每天只供应5千克的水,时间为120小时,整整5个昼夜。 第一天,青年还心怀好奇,颇觉刺激。 第二天,饥饿、孤独、恐惧一齐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听不到任何声响。于是他有点向往起平日里的无忧无虑来。 他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赶来,只为送一坛韭菜花酱以及小孙子的一双虎头鞋。 他想起了终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里为自己掖好被子。 他想起了宝贝儿子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 他甚至想起了与他发生争执的同事曾经给自己买过的一份工作餐…… 渐渐地,他后悔起平日里对生活的态度来: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虚伪,无所作为。 第三天,他饿得几乎挺不住了。可是一想到人世间的种种美好,便坚持了下来。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饥饿、孤独、极大的恐惧中反思过去,向往未来。 他痛恨自己竟然忘记了母亲的生日;他遗憾妻子分娩时未尽照料义务;他后悔听信流言与好友分道扬镳……他这才觉出需要他努力弥补的事情竟是那么多。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最后一关。 就在他涕泪齐下、百感交集之时,洞门开了。阳光照射进来,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悦耳的鸟鸣——他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人间。 青年摇摇晃晃地走出山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五天来,他一直用心在说一句话,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 滋养心灵: 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放下死亡的包袱,敲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才能好好地活着。 生命不能被透支 在印度洋海岛上,有一种红嘴的鸟,它的颜色深浅决定了在异性眼里受欢迎的程度。那些一心想让自己变得更受异性欢迎的鸟,必须调整体内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素是促使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是鸟体内免疫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异性鸟眼里,深度红嘴的鸟是鸟中精英,因为它有足够的胡萝卜素。尽管生物学家证明有很大一部分鸟是打肿脸充胖子,事实上把太多的胡萝卜素集中到嘴角的颜色装饰上会削弱体内正常的免疫能力,为了异与同类,在竞争中取胜,鸟以至于红“嘴”薄命。 一位作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计算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他奔波多日却一无所获。万般无奈,他来到一家职业介绍所,没出示任何学位证件,以最低的身份作了登记。很快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了,职位是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这个小伙子的能力非一般程序输入员可比。此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给他换了相应的职位。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觉这位小伙子能提出许多有独特见解的建议,其本领远比一般大学生高明,此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立刻提拔了他。又过去了半年,老板发觉他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乎所有技术难题,在老板的再三盘问下,他才承认自己是计算机博士,因为工作难找,就把博士学位瞒了下来。第二天一上班,他还没来得及出示博士证书,老板已宣布他就任公司副总裁。 这个作家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懂得生命的迂回,在没有机遇时要善于储蓄智慧,而不可把自己看得过重。其实这位博士仍然遵循了生命不能被透支的人生哲学。适当地保存生命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而那红嘴鸟,只凭一时的勇气来展示自己,一不小心就会透支生命。 滋养心灵: 循序渐进的生命对一般人来说很重要。我们应该像一条河流一样,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山石或者草丛的阻挡时,懂得迂回而过,才能更好地锻炼生命。 生命在好不在长 一个14岁的男孩与他6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兄妹二人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郑重而又严肃地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十分安静,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他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4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挽起胳膊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滋养心灵: 对每个人来说,不仅生命有长有短,而且生命的质量也有很大的不同。什么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是愿意将生命平分给别人的无私,是一个生命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对灵魂的考验。 生命的潜能 有一次,乔治不幸遭遇了交通事故,被一辆小汽车撞得不省人事,好在有人将他迅速地送往了医院。 在一间灯光暗淡的病房里,两位女护士焦急地工作着——每人各抓住乔治的一只手腕,力图摸到脉搏的跳动。因为乔治在这整整6小时内都未能脱离昏迷状态。医生已经做了他觉得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离开这个病房给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乔治不能动弹、谈话或抚摩任何东西。然而,他能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的某些时间里,他能相当清楚地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激动地说: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 “没有。” 他一再听到如下的问题和回答:“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诉他们,无论如何我必须告诉他们。” 同时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趣,他不断地想:“我的身体良好,并非即将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诉他们这一点呢?” 于是他记起了他所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试图睁开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睑不肯听他的命令。事实上,他什么也感觉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睁开双眼,直到最后他听到这句话:“我看见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乔治不断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恰好这时候,医生回来了,医生和护士们以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 滋养心灵: “潜能”是生命天生所具备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人类对万物造化的一种反抗,因为天地造人,却没有给人类以意义。而人的潜能,则是帮助人找到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 享受生命的过程 小罗和阿恒结婚已5年了。小罗现在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不会有人想到她曾经是个十分优秀的商场经理。 小罗常常觉得有点失落、后悔和惋惜。她问自己,这几年在家庭中操劳这么久,她究竟得到了些什么。一座带小花园的属于她和阿恒的房子,一辆小汽车,一个孩子。生活给她的报酬难道就这么微薄吗?小罗想不通。 有一天,小罗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一盘看上去很旧的录像带,她十分好奇,停下手里的活,将录像带塞进放映机里。 屏幕上,首先显示出这样一个画面,她抱着一大束玫瑰站在房门口,显得十分光彩照人。小罗想起那是4年前第一次收获自己种植的玫瑰。当时,看到自己辛勤除草、松土、灭虫的工作终于有了回报,她高兴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