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重建ISO体系文件感受(1)

到新公司半年多了,总结一下,我的成果如下:
1)重建ISO体系文件架构,总共规划34份手册+程序。已生效发布18份程序,讨论中程序12份,没有初稿的4份。讨论文件几十次吧,具体数据没有完全统计。每份文件的每个版本我都保存下来了,随时可以查阅。
2)独立完成各部门内部审核一次,历时10天。至少加班了5个晚上,每次3小时左右。
3)完成一份公司ISO体系运作的整体分析报告,即那份103页的PPT。历时半个月,共4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花了4个工作日,每日加班到晚上10点。
4)制作教材,并实施了一天针对总经理等高管的ISO培训课程。该教材历时3个月,共4个版本。
5)独自调查、分析、制作了一份关于公司“成品库存降低长期措施”的报告。该报告历时2个月,共5个版本。

在这半年里,我努力过,退缩过,也失望过,但是现在的我是精神百倍、干劲十足。我觉得,在这个公司,我找到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寻找一位名师,遇到一位有sense的老板和一群年轻、有干劲的高管。虽然推行过程中,遇到阻力、遇到不配合、遇到挫折,可是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ISO程序文件重整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分享如下:

一、文件编制的收获:
1、体系文件要跟公司的规模相适应,多不一定好,但要适宜。
之前我们公司请某知名顾问公司做的那套体系文件,有60多份啊,还有一些制度,加起来上百了。要知道那时候我们公司不到200人呢!
2、 体系文件一定要规划好,每份文件之间的关系要考虑清楚。
比如,ISO要求不合格品必须文件化,一般公司都是有专门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我们也写了这份文件,可是写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处理往往和流程的作业是一起的,而我们为了品质管控又专门定了一份《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将品管部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专门来做定义。差一点将两份程序写得扯来扯去了。
后来就定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只写如何处理不合格品;《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程序》是写管理流程,不提不合格品的处置。但是两份要关联一下。例如在《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程序》中写到“来料检验控制”这个环节,写了来料检验管理流程后,要提到“来料检验发现的不合格,依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在《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不写具体的管理流程,只写不合格品如何产生,如“来料检验发现不合格”这种简短的语句,将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让步放行、挑选、返修、退货、报废等时机或选择的条件说明清楚就OK了。
3、 文件流程图、正文、表单必须相互匹配。
例如在写《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时,因为表单N多,当初写这份文件初稿的时候,技术总监从别处copy了很多表单过来,根本没有与程序的内容一一对应,后来发现一些表单出现得很突兀,出现一次,后文再也没有出现过,不知道作用是干吗的?有一份表单是<新产品各阶段目标项目表>,定义各个阶段的目标,例如合格率之类的。可是在后文中就只在设计阶段有出现过,而试制、小批量就没有出现过了!还有,表单设计的签核栏,在文件中要体现出来,如“x表单由who填写,报who审核、who批准”。
流程图是对正文内容的一个浓缩,只需要写“who、what”即可,其余都不必要。必须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文件改了正文,可能忘记改流程图,最终导致流程图与正文或表单不一致。
4、 文件必须有主导部门,主导部门让整个流程变成一个整体。
每份文件必须有主导部门,我们公司叫归口部门。意思是,当这个流程出了问题,有一个部门站出来去负主要责任、主导流程的重新检讨。我们不能让一个大流程图中出现几个负责部门,要知道:流程不能自动run下去!必须有人主导、引导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那就是主导部门起的作用。例如“Z部门发出申请给A部门,A部门审核,送B部门审批,然后由A送到C部门执行,A部门负责跟进C执行的进度,C执行完成结果反馈给A,A确认结果后将信息或实物给回Z”。
例如今天的一个案例。在《4M1E变更管理程序》中定义:“申请部门提<4M1E变更申请表>给技术部经理审批,然后品管部负责监督各部门实施4M1E变更及效果跟踪。”这样一看,这份文件有两个主导:技术部、品管部。所以后来改成:“申请部门提<4M1E变更申请表>给品管部经理审批,必要时品管部送技术部确认;然后品管部负责监督各部门实施4M1E变更及效果跟踪。”这样,主导权都在品管部。
(待续:如何有效跟进ISO体系文件修订?)

3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锈发姐姐
锈发姐姐

打杂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11-18 19:36
  • 浏览: 1973
  • 评论: 3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