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恍然大明白_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远离工艺技术的番外篇

我加入现在效力的公司是在2009年7月,这个机会是朋友推荐给我,而我的前任,我们都曾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虽然没有共事过,但我在系统中看过我的前任留下来的资料,也算是有所了解,她是个非常细致,认真,热心的人,她在电话中就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这家公司正在做一次大的整合,整合的结果,不好说,很有可能就是把local(地方)的组织机构全部撤掉,而目前的区域质量经理(local Quality Manager)就是主导这项工作,最终会把自己砍掉。我了解到,在中国区,北京就有3家办事处,分属意大利,美国,法国,在上海和香港各有一个office.我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组织变革,流程再造的机会,正好符合我喜欢探索的性格,就欣然同意了。经过了几轮面试,我就获得了这个职位。同年9月,我飞到法国面见我的老板,质量总监,VP, Hubert。他给我详细地介绍了这个项目开展的背景,以及目前所进行到的阶段,以及下一步的安排,我的任务和他对于我的要求等等。为什么要整合,说白了,组织机构太过分散,在全球有数十个office,大的Unit有7个,各自经营,虽然内部也有合作,但总的来讲,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而且在同一个领域内,也会出现产品不统一,资源调配不顺畅等等问题,总之,不变革不行。我按照习惯的思维模式以为这样的变革,应该是由质量部做主导,以质量部做先锋。但实际上,却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总设计师是一家咨询公司,由他们主导,在我加入公司的时候,前几部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而这几步,质量根本插不上手。1.先派出Finance Controller财务官,审计,对各个实体,法人代表处等等进行财务审核,然后把所有的钱冻结,如果调用资金,就必须依据新的流程向财务官进行申请,然后销账。2.IT给所有的大区,都安装统一的企业管理系统,SAP,这个系统现在已经和所有公司内部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如HR的培训,考核,出差,招聘等等,工程研发用的PDM,供应链管理的Suda,持续改进的系统Idea等等。但当时还做不到,只是一个财务运营系统,而且还不健全。3.HR,Operation(运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运营的流程建设等等。4.知识管理体系的搭建等到我和Hubert面谈的时候,我发现整个TQM,似乎除了标准化,做审核,组织认证外,并没有什么太过关键的任务。特别是每一个流程process Owner,基本是都是各个领域的老大,而质量人不过是帮助他们做标准化,写文件的人。看起来很无趣,完全没机会让我们大展身手,因为公司成立于1853年,所以对于什么9K,CMMI,TS,就没太当回事,不可能因为9K要求我们是这样,我们就得长着这样,质量人写手册,程序,不过就是看着内部运行的体系,然后做个索引,翻译成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语言。Hubert却没觉得TQM后来的IMS被冷落,他很自信,他说,学好标准化,过程管理,以后会有让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我第一次去法国回来,其实是被灌了一脑子糨子,还是晕晕的。不知道我的老大凭什么这么自信。因为中国区是个小区,而且太过特殊,没办法和总部建立一个无缝隙连接的IT系统,因此我们这里的各项管理还是可以用纸质办公,甚至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灵活度。但逐渐就发现,公司的灵活度越来越小,汇报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钱和人都比总部控制住了,你无论干什么,掉用什么样的资源,都要说出个一二来,否则,上边不批,你就拿不到。因此,我没少听同事当面和背后的抱怨,本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原则,我不断配合总部开展工作。有一天,财务的主管突然问我,你能不能给我讲讲Non quality Cost是怎么一回事。我有点惊讶,这老大姐从来是不关心这个方面的,今天这是怎么了。话匣子一打开,我才知道了个大概。原来因为钱已经被财务官控制住,所以你要申请钱就必须经过财务官的审批。但有的钱,就被划入这个大的科目,而且还有细分的子科目(案例为基于事实的假设。)譬如买了多套设备,入关的时候,发现由于显示器是单独包装,但显示器没有CCC,不能入关。结果在海关库房内存了一段时间,然后通过物流退回,在这边又买了新的显示器。这就发生了额外的费用,需要申请新的经费,这种额外的经费从大的科目来讲都属于Non quality cost 中的内部管理损失。再比如,签订合同的时候,并没有谈定外观检验标准,双方一直都认为依据自行的标准进行检验,等到产品到货后,发现客户的接收标准与我们不一致,导致客户拒绝或延迟交货,延迟付款,产品在库房有了多天的存放,为此产生了出差,返工。等等,这样的费用自然算到Non qualtiy Cost。一个工程师,一个项目买了他8个小时的编程,结果他用了16个小时,所以他不得不去说服项目的controller,他多出的这个8小时是合理,否则就是No quaity Cost.按照计划,公司要上E-Learning系统,选定了供应商,供应商提供了3次方案都未能通过,没能达到我公司的要求,结果这家公司退出,我们不能不去找新的供应商,于是所有E-Learning课程,有的必须变成Face to Face,有的通过视频会议,有的则延期数月。与之相关的费用,都成了损失成本。...头疼吧今年6月,我到法国去开年度会议,Hubert告诉我,质量部的组织机构要大变革了,而且集团决定要推行一个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浪费和失败的活动。我问为什么?会有怎样的变革?Hubert还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给我讲了个大概,也就是因为No quality Cost 太多了,所以CEO,董事会都hold不住了,要立即开始行动,不过他表示反对(他倒是能Hold住),体系还没能完全正常运行,不能再去改流程,特别是IMS没这多资源,但是CEO不同意,由HR总监牵头开展这项活动,而我们质量部的同事,要分出一部分到HR去,和他们一起工作,如原来的IMS(体系) 的老大,就直接转换门厅,去做HR了。我问Hubert,3年前,是你要求设立质量成本的科目的吗?Hubert耸耸肩答,当然了,我就是干这个的。组织机构的变革另一点让我意外的是,如和产品相关的QC,和供应商质量控制相关的,TQVO (Technical,Quality,Vender,Officer)都离开了IMS(原TQM)。Hubert的解释,也很有意思,好好看看Suba(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和技术相关的质量人员,如PIM, (PE) TIM (Testing improvement management)做一个30~50个小时的培训,他们就能取代QC,TQVO,他们的Essential competence 有太多的重合点,最经济的办法就是给供工程师提供培训,让他们直接取代QC,TQVO.若要把一个QC培养成PE,则需要长得多的时间,所以QC将来会合并入PIM和TIM,而TQVO直接归采购管理,他们的工作质量,可以通过Audit来确认,QC,TQVO都是将来可被替代的人员。(有兴趣可以读一读美国质量协会对未来10年的预测,就谈到了技术人员有可能因为学习了质量工具,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替代现在的一些岗位,反过来质量人员替代技术人员则难得多得多,如果你能替代技术人员,实际上你就已经是一个掌握的质量工具的技术人员了,属于符合未来需要的人才。)至于说IMS(TQM),现在要解决的是监督体系运行,进行标准化,去减少由于第一次没有做好而产生的费用,这就已经忙不过来了。若到产品的状态,到生产线再去考虑如何控制质量,那么就已经晚了。 特别是现在我们是全球一体化工作,工作是跨国家,洲际对接的,有太多的损失都出现在工作包之间的Transition上了。搞质量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大家都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是吗?管理人员出错的几率比产线上的大得多,浪费的金额也高得多。有的只是没注意到的小地方,如你今天发表的presentation,上就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你用的日期格式用的是YY-MM-DD, 公司标准是MM-DD-YYYY,这就会造成其他同事的误解不是吗?Hubert笑嘻嘻地看着我。我没有敢问为什么我们不主导这次变革的问题,但我知道这个看起来似乎最擅长喝咖啡,和稀泥的老大,确实不简单。下一个番外篇,将讲,我的三个先知后觉,流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全球一体化管理。

43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12-05 12:07
  • 浏览: 2703
  • 评论: 43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