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经理人的成长历程


不知从哪里来的一种莫名冲动,很想将自己从事质量管理的经历付诸文字,勉励自己继续前行。

从学校一毕业就投身于南方打工一族的大军,还清晰记得99年老哥从四川老家把我这个刚从象牙塔出来的懵懂壮小伙,弹指一挥间,出来工作已经13年了,其中的十年时间都为质量管理工作服务;从一名月薪350元的小QC,到现在月薪上万的质理经理。从管理几人的小团队,到十几人,几十人,然后到目前上百人的质理管理团队,也算是一名资深的质量管理人,我在此不是想炫耀自己有多成功,我知道离“成功”二字的道路还很长,还需要付出更加多的努力。

我今天想说的,是做质量管理一个过程,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过程,还有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感悟,还有在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成长辛酸泪。

生活不仅要懂得感恩,工作中也需要,感谢赏识你的人,曾经排挤过你的人。因为没有他们,我也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努力过,奋斗过,争取过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并不能有所收获,但不努力,不争取结果只有一种,就会庸庸无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付出得来的才会倍加珍惜。

做质量管理,要让你的上司,你的老板满意的前提条件,都要掌握一些工作上,产品质量上的一些细节事情。无论你是大企业,大公司。都是需要生产产品而赢利,如果对于老板,管理层最关心的东西都不了解,出现问题就是一问三不知,一次可以,如果连续超过三次,你无论能力有多卓越,你上司,老板一定会改变对你的看法。这是我十年来感触较深之一。因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很多的上司就是栽在这上面的,工作了十多年,也面试过不少的公司,在面试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无论成与否,我都会问招聘前一任的不足之处,或是对前一任的工作不满意的地方,很多都会告诉我是很多因为这个原因,就是对现场的不了解。当然这也不完全是绝对的,除非你是在超级的大公司的最高层质量管理者。

无论是大公司,或是小工厂,无论是主管或是经理,我都一个习惯,早上一次,中午或是下午下班一次,巡查所有的车间。它有几点好处,一是可以了解每个车间的产品的状况,生产状况,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你的下属也会很直接,自然地反应问题。你会了解得更多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在统计的数据你会知道这些真实不? 制作SOP或是审核SOP你就不会空洞,是给你的QE一些专业,细致的指导性意见,让你的下属更佩服你。二是,如果你是善于分析与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在巡视车间处理一些重大的事情时,你就能发挥一些独辟的见解与方法。让你的对手(生产部门)更加相信你。三就是,如果经常走动,有益健康,我的体重有一次飞跃性的上升,差不多上升了10KG,那个时候生活太安逸,我想现在的生活更加好。但体重一直没有上升,得益于我经常去车间走动。解决了工作中的困难,又适当地煅炼了身体。四,对于现场的了解,更能准确地知道品质控制要点,并适度地进行人力资源分配。

说得人力资源,一个企业到底配置多少QC人员才会合理呢?很多管理方面的都有介绍,5-10%,卓越一些的企业就5%也能将质量做得很好,如果底子经较薄的企业就可能要到10%的QC人员也不一定能将品质做得很好。其实做质量,并非一定要人海战术。抓住主要的,关键的部分就行了。我现在的企业是中外合资企业,但实际上是一家传统的港式管理模式,刚来的时候,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居然QC配置了差不多20%的人员。我在想这样的企业能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是公司业务能力强,肯定很难支撑下去的。经过一年的改革之后,现目前配置的人员在6-9%,但相对而言,我认为这个企业9%是比较合理的,6%运作起来是有相当的难度。我所说的因为生产的相当一部分全检工作都是由QC人员来完成的。如果可以抽检,生产也能配合我对不合格的配置进行全检,我只需要5%的QC人员即可。

这场减员风波,让老板意识到人员的庸肿导致了很多的资源浪费。在公司内形成了一种多米 诺骨牌效应。一年过去,居然公司赢利持平,当然不完全是这样的原因,我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素。

做质量并非是人海战术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好像一条河,你想要让水不往下流的办法,如果你去堵,是最蠢的办法,最有效就是截住源头。让水不往下流,做质量也是同样的道量,在根源上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一个一小时就可以了,(方法有效的前提)如果我在后面堵,你可以需要10个人10小时就还不一定能控制得好。这样用的人少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在工作中一直是朝这方面努力的,道理很简单,但执行与实施起来并不是每个做质量管理的人都能运用得很好。

说到方法,有两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一、管理方法,二就是质量管理的方法。 管理方法我是看了许多的余思维的很多讲课,当然不是现场听讲课的,听说是非常贵,那个时候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自己的电脑, 就在工厂附件的网吧,每天下班之后就带上张与笔,去网上看视频讲座,他的讲课对我的管理方法起得了很大的转变。并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二就是上一家外资企业,从接触,培训,参与,实施 lean six-sigma .

绿带 黑带之后,从认知,意识与能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不单单是培训,而且还有一种氛围,外资企业与CI项目管理的氛围那是一般的培训花钱所能学到的。因为绿带与黑带的培训与教材在网上四处都有,而且很多机构都有这方面的培训。这一方面我是比较幸运的。

有人会说,做得好的人遇到的机遇特别多,我可不这样认为,因为我觉得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成功或是取得成就更大的人,都是善于去把握机会,更善于去创造机会的。所以结果也得不一样了。我自认为是一个不太会创造机会的,但对每一个机会,我都会认真地去对待。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也能较快地适应,并生存下来。当然也不是安全一帆风顺的。其中也会遇到诸多的挫折与失败。相信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成长。

性格的蜕变,才能成就今天的,能力与经验可以经过时间与工作慢慢积累,但是性格能改变 一个人的整个职业规划,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积累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经验,自以为是,现在看来就是一个井底之蛙,排挤上司与同事,好的经验也不会分享,不会与人交流。也不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整 个人就是固步自封的状态。慢慢经历过一些事,我认为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改变了自己的性格,现在认为帮同事,也是帮自己,帮生产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了等于更好提升品质。好的经验与知识可以更能跟大家一些分享,这样好过自己努100分,跟10个人努10就可以达到的一种效果。 所以一切的经验与知识,我都将传授给我的下属。以前我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是很多的人在跟我一起战斗。因为现在的企业更多人像我以前一样固步自封,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帮助他们一起解决生产效率上的问题。记得前面讲过,我不单学过six sigma, 还有Lean在现场生产管理中运用到很多的。

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现在的我,或是以前的我,都一样,喜欢学习与愿意主动接受一些新的事物。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落后,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保证工资能与CPI一样同步增长或是超过CPI的增长。别笑我,大家都一样很实际。

87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03-29 15:29
  • 浏览: 3231
  • 评论: 87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