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八招”:浅析新车上市定价营销玄机
天气: 晴朗心情: 高兴“降龙八招”:浅析新车上市定价营销玄机
对于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市场既让他们梦寐以求,又让他们水土不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也给他们带了与众不同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信多数合资汽车会高歌“本地化开发”的基调,越来越多欧美在华合资汽车已被披上本地化开发的面纱。这显然“在表面上”符合国家强调自主立国的政策精神。 但,汽车营销面临诸多困局的夹攻,严重阻滞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制造商们为了挽回一点局面,新车上市定价的怪圈游戏不断上演着。对商家而言,新的一年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稳定而合理的价格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开局年的市场动态来看,无论是对于厂家、商家,政策、金融或者是消费者,各方都在蠢蠢欲动,一个新的价格市场营销浪潮正在酝酿、暴发。这些厂家纷纷亮出看家本领,推出了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但在种种招数之中,又有种种招数制约着,不知道厂家、商家、消费者究竟肯接哪一招? 一. 厂家先上市后再公布价格 一些厂家新车上市之后,一段时间再公布价格,而这种公布的价格是一次价格试水。从“新车定价难”的始作俑者。比如:东风标致206,1月6日亮相后,到1月19日公布售价,再到3月6日才开始向用户交车,东风标致206上市的预热历时两个月。 点评:东风标致公司为了给标致206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煞费苦心,甚至用了最狠的一招:把已经制定好的价格配置表流传出来,事后还郑重其事的声明“此配置表不属实”。 二.新车预热价格忽悠造势 有的新车公布价格上市之前,一些车商会发动潜在客户参与有奖竞猜车价,谁预估的价格最接近实际定价,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大奖,以此来为新车造势。 提前为新车做了一次上市预热。比如:华晨骏捷,从2月18亮相,到3月18公布价格,可苦了自主品牌的铁杆支持者。从网友对骏捷价格的六度猜测,到网友对骏捷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其意义已经超过了骏捷作为华晨一款轿车产品本身的含义。 点评:此类活动具有较强趣味性,一些网友为印证自己的判断,往往会继续关注厂商的动作,而引导目标消费者注意力的目的也就达到目的。 三.汽车主题文化活动 一些汽车代理商会根据本地市场的特点,组织开展一些与车型定位相符,并且符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主题文化展示,以此刺激销售。比如:力帆520,车还没有上市,就提前组织各地的汽车代理商对力帆520进行消费的文化展示,让消费者汉没有看到力帆520时,就已经体会了力帆520 的存在。 点评:尽管这种汽车文化是在4S店中完成,带这种汽车产品的特性是,更广泛、更直接地传递给消费者,目的是让车商主动出击,将产品的信号带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第一线。 四.厂家和银行两面夹击营销队伍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2005年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无论是车贷还是车险,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业的过热增长。车市低迷、还款率下跌,银行不得不捂紧口袋,不敢轻易给汽车经销商贷款,这使得车商的资金压力比往年成倍增加。目前,没钱、没车卖的车商在各大城市不在少数。 对许多经销商来说,资金链一断,恐怕不想出局也难了。而前些日子《汽车产品品牌营销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行业门槛,对经销商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看来,车市重新洗牌已不可避免,那些借贷太多而实力又很弱的经销商的日子没了。比如:去年就有部分厂家和银行合作推出家汽车产品付款业务,而且还是免息分期付款,但一些消费者发现,有些厂家为了弥补利息方面的损失,竟抬高指定产品的售价,导致最后难以成功推广。 点评:这种局势,造成销售商利润下降,销售艰难,同时,政策变化造成汽车营销队伍人心动荡,情绪消沉,缺乏决战意志。 五.厂家逼商家投入大量资金 前几年,如果哪家经销商跨进4S店的门槛,也就意味着抱到了一棵摇钱树。比如:2003年众多资金潮水般涌入汽车品牌专卖,北京现代准备建造100家4S店的计划一出,报名竟标者达到了2300家。 从同业竞争加剧来看,建中高档轿车的4S店,固定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建一家经济型轿车的4S店最少也得1000万元以上。此外,厂家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希望其品牌4S店遍地开花。 跨国公司的陷阱不得不小看,国外汽车跨国公司设计了一套中国营销3步走战略,逐步控制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比如:上海大众在北京的4S店有20家。而这些低水平重复的、投资数额巨大的4S店的返点都由厂家说了算。 与国际逆行, 比如广州本田、上海通用等最先把汽车专营店模式引入中国的厂家,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网点过于密集,利润空间逐年减少,经销商无利可图,只能合并或者破产。 点评: 厂家的做法,很少考虑商家他们能不能赚钱,却又要求他们贯彻厂家的经营理念。种种迹象显示,4S店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市场的造化。面对日益萧条的汽车市场,作为汽车行业的衍生物,4S店的隐退在所难免。 六.大型汽车销售市场陷入萧条 早在2005年6月,丰田贯彻TPS(丰田精益生产方式)在中国的推行,一直是把双刃剑。这就要求,丰田首先解决生产和销售的衔接问题。这是因为,中国车市变幻万千,如果在一轮热卖到来前没有车,或者丰田说等待15天左右提车,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讲都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许多经销商都成了事实上TPS的破坏者,他们为了多提到一定的车辆,不惜夸大订单数量或制造假订单。比如:北京市南部一家4S店,2004年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当时,由于2003年车市火爆,大家在前一年吃到了没车苦头。所以纷纷想尽方法提高订单数量。结果到年中车市遭遇寒流后,又纷纷销毁订单。 这势必与丰田TPS精髓相背离。 丰田销售网络扩张已经如火如荼,一家4S店全部成本近2000万左右,目前局面基本是:“只要交钱,就让你开店。”让该人士忧虑的是,一旦销售网络局面失控,包括丰田TPS在内的许多丰田积累多年的生产销售经验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在中国步履艰难。 点评: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营销风险也成倍增加,而其中最为致命的则是现金流的失控,伴随着平均利润率规律逐渐发生作用,汽车产业的周期性矛盾出现,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惑也将不期而至。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会弥补某些产品的不足,而且最能赢得用户的忠诚。 七. 4S店大多开在城市边缘 汽车4S店是指将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但是4S店选址的决定权要由汽车厂商确认。比如:上海通用有5家4S店,对陌生客户来讲,他们选择去哪一家购车都不会有任何依据,而是选择就近购车。甚至许多客户在买车时都不知道自己选择的4S店叫什么名字,只知道进的是上海通用的专卖店。 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城市规划,4S店因为修理部分会产生污染、噪音,不可能在社区发展,越来越多的4S店不得不建在城市边缘,不方便汽车的维修和保养,这种矛盾目前已经暴露在经销商面前。比如:奇瑞就充分考虑到了发展趋势,推出了“限区域独家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其核心内容也是兴建大型的4S专营店,但是和别的品牌专营店有所不同的是,未来奇瑞的4S店在计划中还将建设若干附属店,它们的关系被称之为“旗舰店”和“社区店” 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以50公里为半径设置专卖店,主要是为了充分做好售后服务。而我们现在正好反过来了,单单看中了卖车,服务却非常落后。对于火爆的国内车市来说,总有一天维修、保养的业务会大于卖车的业务,没有区域规划的4S店同样会面临窘境。 点评:即使4S店大多开在城市边缘,但目前4S店已经成为汽车经销领域投资热点,尽管这种销售模式由于投资风险偏大、销售品种单一、网点布局分散等原因,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但出于种种原因和经销某些品牌短期就可收回投资的巨大利益诱惑,从汽车生产企业到经销商,对建设4S店的热情依然不减 八.汽车金融滞后 关于车贷的问题,由于很难通过银行的审核,现在4S店已经几乎没有贷款购车。比如:在2005年贷款买车在销售总量中的比例已经从04年的40%下降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从去年8月份开始,随着通用、大众的金融业务的率先开展,丰田金融、福特金融等也纷至沓来。除了大众金融的交易量占到30%以外,丰田金融的车贷比例只有8%,福特金融在北京的业务还尚未开展,显然,银行的门槛高了,作为车贷重要补充形式的汽车金融的发展还很滞后。 从全球来看,汽车购买平均70%是依托信贷,只有30%是现金支付,其中美国私人信贷购车比例最高,达80%―85%。在我国,虽然自1998年就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但所占比例不足20%。2004年,通过贷款购车的比例仅为5%。 点评:汽车金融在国内发展缓慢,原因在于它们对中国汽车信贷市场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受制于国内金融市场不明晰和整个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因而他们的业务规模前期不会太大,速度也会放缓。还有一个因素,贷款买车比例的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银行抬高了车贷申请的门槛。信贷消费的下降从车贷的方面反映出我国的汽车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大量的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市场作为银行的补充。 小结:以上迹象表明,对开局年的新车上市的定价问题造成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轿车价格大幅度跌落,而近年来钢材、能源等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企业两头受挤,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这一现状迫使整车制造业开始努力削减成本,但是又要考虑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厂家、商家,政策、金融。4S店或者是消费者,各方都在蠢蠢欲动,一个新的价格市场营销浪潮正在酝酿、暴发。
对于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市场既让他们梦寐以求,又让他们水土不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也给他们带了与众不同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信多数合资汽车会高歌“本地化开发”的基调,越来越多欧美在华合资汽车已被披上本地化开发的面纱。这显然“在表面上”符合国家强调自主立国的政策精神。 但,汽车营销面临诸多困局的夹攻,严重阻滞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制造商们为了挽回一点局面,新车上市定价的怪圈游戏不断上演着。对商家而言,新的一年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稳定而合理的价格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开局年的市场动态来看,无论是对于厂家、商家,政策、金融或者是消费者,各方都在蠢蠢欲动,一个新的价格市场营销浪潮正在酝酿、暴发。这些厂家纷纷亮出看家本领,推出了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但在种种招数之中,又有种种招数制约着,不知道厂家、商家、消费者究竟肯接哪一招? 一. 厂家先上市后再公布价格 一些厂家新车上市之后,一段时间再公布价格,而这种公布的价格是一次价格试水。从“新车定价难”的始作俑者。比如:东风标致206,1月6日亮相后,到1月19日公布售价,再到3月6日才开始向用户交车,东风标致206上市的预热历时两个月。 点评:东风标致公司为了给标致206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煞费苦心,甚至用了最狠的一招:把已经制定好的价格配置表流传出来,事后还郑重其事的声明“此配置表不属实”。 二.新车预热价格忽悠造势 有的新车公布价格上市之前,一些车商会发动潜在客户参与有奖竞猜车价,谁预估的价格最接近实际定价,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大奖,以此来为新车造势。 提前为新车做了一次上市预热。比如:华晨骏捷,从2月18亮相,到3月18公布价格,可苦了自主品牌的铁杆支持者。从网友对骏捷价格的六度猜测,到网友对骏捷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其意义已经超过了骏捷作为华晨一款轿车产品本身的含义。 点评:此类活动具有较强趣味性,一些网友为印证自己的判断,往往会继续关注厂商的动作,而引导目标消费者注意力的目的也就达到目的。 三.汽车主题文化活动 一些汽车代理商会根据本地市场的特点,组织开展一些与车型定位相符,并且符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主题文化展示,以此刺激销售。比如:力帆520,车还没有上市,就提前组织各地的汽车代理商对力帆520进行消费的文化展示,让消费者汉没有看到力帆520时,就已经体会了力帆520 的存在。 点评:尽管这种汽车文化是在4S店中完成,带这种汽车产品的特性是,更广泛、更直接地传递给消费者,目的是让车商主动出击,将产品的信号带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第一线。 四.厂家和银行两面夹击营销队伍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2005年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无论是车贷还是车险,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业的过热增长。车市低迷、还款率下跌,银行不得不捂紧口袋,不敢轻易给汽车经销商贷款,这使得车商的资金压力比往年成倍增加。目前,没钱、没车卖的车商在各大城市不在少数。 对许多经销商来说,资金链一断,恐怕不想出局也难了。而前些日子《汽车产品品牌营销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行业门槛,对经销商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看来,车市重新洗牌已不可避免,那些借贷太多而实力又很弱的经销商的日子没了。比如:去年就有部分厂家和银行合作推出家汽车产品付款业务,而且还是免息分期付款,但一些消费者发现,有些厂家为了弥补利息方面的损失,竟抬高指定产品的售价,导致最后难以成功推广。 点评:这种局势,造成销售商利润下降,销售艰难,同时,政策变化造成汽车营销队伍人心动荡,情绪消沉,缺乏决战意志。 五.厂家逼商家投入大量资金 前几年,如果哪家经销商跨进4S店的门槛,也就意味着抱到了一棵摇钱树。比如:2003年众多资金潮水般涌入汽车品牌专卖,北京现代准备建造100家4S店的计划一出,报名竟标者达到了2300家。 从同业竞争加剧来看,建中高档轿车的4S店,固定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建一家经济型轿车的4S店最少也得1000万元以上。此外,厂家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希望其品牌4S店遍地开花。 跨国公司的陷阱不得不小看,国外汽车跨国公司设计了一套中国营销3步走战略,逐步控制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比如:上海大众在北京的4S店有20家。而这些低水平重复的、投资数额巨大的4S店的返点都由厂家说了算。 与国际逆行, 比如广州本田、上海通用等最先把汽车专营店模式引入中国的厂家,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网点过于密集,利润空间逐年减少,经销商无利可图,只能合并或者破产。 点评: 厂家的做法,很少考虑商家他们能不能赚钱,却又要求他们贯彻厂家的经营理念。种种迹象显示,4S店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市场的造化。面对日益萧条的汽车市场,作为汽车行业的衍生物,4S店的隐退在所难免。 六.大型汽车销售市场陷入萧条 早在2005年6月,丰田贯彻TPS(丰田精益生产方式)在中国的推行,一直是把双刃剑。这就要求,丰田首先解决生产和销售的衔接问题。这是因为,中国车市变幻万千,如果在一轮热卖到来前没有车,或者丰田说等待15天左右提车,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讲都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许多经销商都成了事实上TPS的破坏者,他们为了多提到一定的车辆,不惜夸大订单数量或制造假订单。比如:北京市南部一家4S店,2004年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当时,由于2003年车市火爆,大家在前一年吃到了没车苦头。所以纷纷想尽方法提高订单数量。结果到年中车市遭遇寒流后,又纷纷销毁订单。 这势必与丰田TPS精髓相背离。 丰田销售网络扩张已经如火如荼,一家4S店全部成本近2000万左右,目前局面基本是:“只要交钱,就让你开店。”让该人士忧虑的是,一旦销售网络局面失控,包括丰田TPS在内的许多丰田积累多年的生产销售经验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在中国步履艰难。 点评: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营销风险也成倍增加,而其中最为致命的则是现金流的失控,伴随着平均利润率规律逐渐发生作用,汽车产业的周期性矛盾出现,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惑也将不期而至。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会弥补某些产品的不足,而且最能赢得用户的忠诚。 七. 4S店大多开在城市边缘 汽车4S店是指将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但是4S店选址的决定权要由汽车厂商确认。比如:上海通用有5家4S店,对陌生客户来讲,他们选择去哪一家购车都不会有任何依据,而是选择就近购车。甚至许多客户在买车时都不知道自己选择的4S店叫什么名字,只知道进的是上海通用的专卖店。 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城市规划,4S店因为修理部分会产生污染、噪音,不可能在社区发展,越来越多的4S店不得不建在城市边缘,不方便汽车的维修和保养,这种矛盾目前已经暴露在经销商面前。比如:奇瑞就充分考虑到了发展趋势,推出了“限区域独家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其核心内容也是兴建大型的4S专营店,但是和别的品牌专营店有所不同的是,未来奇瑞的4S店在计划中还将建设若干附属店,它们的关系被称之为“旗舰店”和“社区店” 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以50公里为半径设置专卖店,主要是为了充分做好售后服务。而我们现在正好反过来了,单单看中了卖车,服务却非常落后。对于火爆的国内车市来说,总有一天维修、保养的业务会大于卖车的业务,没有区域规划的4S店同样会面临窘境。 点评:即使4S店大多开在城市边缘,但目前4S店已经成为汽车经销领域投资热点,尽管这种销售模式由于投资风险偏大、销售品种单一、网点布局分散等原因,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但出于种种原因和经销某些品牌短期就可收回投资的巨大利益诱惑,从汽车生产企业到经销商,对建设4S店的热情依然不减 八.汽车金融滞后 关于车贷的问题,由于很难通过银行的审核,现在4S店已经几乎没有贷款购车。比如:在2005年贷款买车在销售总量中的比例已经从04年的40%下降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从去年8月份开始,随着通用、大众的金融业务的率先开展,丰田金融、福特金融等也纷至沓来。除了大众金融的交易量占到30%以外,丰田金融的车贷比例只有8%,福特金融在北京的业务还尚未开展,显然,银行的门槛高了,作为车贷重要补充形式的汽车金融的发展还很滞后。 从全球来看,汽车购买平均70%是依托信贷,只有30%是现金支付,其中美国私人信贷购车比例最高,达80%―85%。在我国,虽然自1998年就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但所占比例不足20%。2004年,通过贷款购车的比例仅为5%。 点评:汽车金融在国内发展缓慢,原因在于它们对中国汽车信贷市场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受制于国内金融市场不明晰和整个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因而他们的业务规模前期不会太大,速度也会放缓。还有一个因素,贷款买车比例的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银行抬高了车贷申请的门槛。信贷消费的下降从车贷的方面反映出我国的汽车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大量的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市场作为银行的补充。 小结:以上迹象表明,对开局年的新车上市的定价问题造成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轿车价格大幅度跌落,而近年来钢材、能源等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企业两头受挤,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这一现状迫使整车制造业开始努力削减成本,但是又要考虑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厂家、商家,政策、金融。4S店或者是消费者,各方都在蠢蠢欲动,一个新的价格市场营销浪潮正在酝酿、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