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改进的十大利器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2012/11/03再次学习了“质量改进的十大利器”感触颇多,培训老师李华是我六年前的老大,本来一个礼拜的课程,我们的培训老师压缩成了一天,李老师把质量管理工具的每个利器比作一个个珍珠,关键是贯穿这些珍珠的那条“绳子”,针对这条“绳子”李老师花了3H把自己的经验与我们分享,其中一些例子再次让我引起共鸣。
  1. 走动式管理。李华在新亚由质量部经理升为总经理的时候,经常会用“走动式管理”进行工作,无论多忙他每天都会到车间转3遍,比如发现一些车子或箱子没摆放到位,都会用脚稍微搞一下(当然不会把它搞到位,关键是让负责这个的人知道总经理关注这个,后面总经理没向负责人提,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如果总经理关注到了,负责人还像个没事人那他就惨了。);比如一次发现3个搬运工躲在楼梯底缩成一团用大衣包着,本以为他们在躲懒,一了解原因是他们刚搬完东西,浑身是汗,担心着凉了,等汗干了再穿衣服,于是李华第二天就给他们配了2个取暖器,过了几天李华又走到搬运工休息的地方,发现他们的取暖器没有用,于是就问他们原因了,他们回答今天天气不算很冷,给公司“省点电费”。“2个取暖器”感动了3个员工,“省点电费”感动了李华,有了这样的归属感,可想他们对本职工作肯定尽职尽责。
  2. 书友会的分享。之前在南方新亚(即现在的雷勃电气)的书友会名字叫“南方夜话”,10个人左右,出于自愿,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加自身的知识面,培养中层的归属感。每个礼拜的周五18::00~21:00分享知识成果,每天换一个主持……“书友会”在我离开新亚的时候已经解散了。
  3. QC小组。也就是项目小组,利用头脑风暴、鱼刺图、推移图等专门解决产品、棘手的质量问题、公司制度不合理等,改善前和改善后作一个比较,QC小组成功了公司为他们举行庆功宴、发项目经费。一方面可以为公司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成功案例公示出去客户参观看上去相当像正规军,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不过在我离开新亚的时候也已经解散了。
  4. 电脑的使用。很多人使用电脑时都是上网页、Email、聊天忽略了电脑的统计、计算的功能,很多人在输入数据在Excel里的时候旁边再算着计算器,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出错率,“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会使用工具,动物不会。”,我们可以把电脑、QC7工具(即质量改善的十大利器)适时的运用在工作上去。
  5. 当然像李华的很多工作方法和技巧如交叉培训、处理员工问题等……
还有李老师提出来的一些影响质量的观点也很独道:
  1. 对ISO的评判——如果哪个公司或哪个部门的文件还是A0,说明他们肯定有问题,没有一个部门是没有出现问题的,出了问题不进行改进仍然是A0,说明ISO就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趋于教条。
  2. 不要欺负供应商。ISO中的八大原则的最后一条就是与供方互利,供应商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一分价钱一分货,李老师讲述了自己怎么欺骗客户的(将好的产品放在上面),现场很多人都干过这样的挫事,当然供应商也包括内部的,记得当时有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如果你不提供相应的资源,别想让人家给你你要的结果,因为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让你的供应商感动,你的供应商也会让你感动。
  3. 中国民企计件制的不合理。人性的本质决定操作工肯定把数量放在质量之上的,计件制肯定影响质量,100个外资企业有95个以上都是计时不是计件的。世界上质量大师很多戴明、朱兰、费根堡姆道奇和罗明等等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就是QE、SQE、QA、QC等也就这10年才从国外传进中国,外国淘汰了20年的计件制被中国的民营企业当个宝,李华预计5年以后中国的民企的计件制将会被质量管理改变。
  4. 其它的一些理论,如一些问题如果改变就是找死,不改变就是等死;全员参与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等
具体的质量改进的十大利器具体内容太趋于教条和6年前他讲的一样,我就不多说了,具体可以查阅PPT文档,最后感谢公司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提升自己。






总结人:
2012/11/04

97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haigang335
haigang335

豪放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11-05 07:56
  • 浏览: 6182
  • 评论: 97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