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挑战自己--6SQ独家专访《从QC到总经理》作者晨暮
小编语:在6SQ“会客厅”正式上线的本月,我们又迎来了第二位嘉宾。他是《从QC到总经理》作者,也是6SQ品质网的资深会员。《从QC到总经理》此书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从公布到出版,这四年他又经历了哪些?本期专访为你独家揭秘,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回答。
《从QC到总经理》作者晨暮 6SQ资深会员
6SQ:由您编著的《从QC到总经理》一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在当当网和卓越网都有销售。作为6SQ品质网第一位出书的资深会员,请您谈谈编著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主要读者群是行业的哪些人?
晨暮:呵呵,其实从我在6SQ上发帖时就大致说过一些,在最初的发帖时并没想过这些文字最终会形成书籍,所以我在帖子里一直强调的是“我写的这些文字”。
那么在最初写这些文字时的动机,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主要来源于两件事情,第一是来自我们6SQ的网站论坛,里面有着太多品质工作人员的困惑、迷茫甚至是无奈。第二是来自我当时工作的公司,招了一些应届的毕业生,却没有一人愿意从基层学习、煅炼。所以,两方面的原因结合,造成了这种写些东西的冲动,然后就开始发帖,后来在6SQ网站本身的影响力及会员不断跟帖、转帖过程中,出版社编辑找上我,才最终有了这本书。那么读者群其实比较广泛一些,基本上从事过制造业的都可以看看,嗯,另外一个潜在的读者群主要就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了。
6SQ:据了解,当时为了让论坛会员及时看到最新的帖子,您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下您当时的心情。另外,期间是否有遇到一些难题?
晨暮:难题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主要就是时间方面。因为当时我所在的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大的跨度,我个人既要负责平常工作的安排,还要筹划新工业区的规划、新产品线的设定等等。所以,每天能给自己静静思考的时间极其有限,而写作又是一件需要静静思考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我是在每天下班之后,挤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第二天的文字,然后在第二天上班的时间抽空更改再发到6SQ上的。同时也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每天发帖的时间并不能固定。不过,6SQ上会员的催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有这么多人关注自己的那些文字,那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促使我不断的写下去。
6SQ:从您在6SQ论坛上公布出版时,一直到2010年8月《从QC到总经理》正式出版,共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对于作者本人来说,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给准备出书的朋友们。
晨暮:这四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也是特别有收获的四年,简单归纳一下,分别经历了创业、创业失败、企业并购和个人蜕变这几个大的阶段。有一些借鉴意义的呢,我个人认为是蜕变这个阶段,大家所了解的我是一直以为从事制造的,包括我个人创业也是基于制造业的,但现在我的工作中是以金融工具为基础,结合贸易、商业等企业运营战略与制造性的企业达成深度的合作。当然蜕变的过程说来事情就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写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基本我完成了这本仅有15万字的书后,我就有这个感觉。在这四年里,我先后改稿不下十次,由于自己本身文学功底有限,加上最初在网上发文采用的非常通俗直白的描述方式,这些都造成了在书稿审查时有大量的改动工作,加上我的这本书是由国内非常严谨的清华大学出版社来负责出版的。所以,很多细小的问题在他们审阅书稿时全部都提了出来,整本书,一共历经了四位责编,反复修改无误后才上市印刷。有一件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一位责编况小姐,为了书里面的一个句子,在QQ里跟我反复讨论语句语法的通顺性和合理性就花了数个小时,由此可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严谨性。
之所以这本书会用了四年,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我个人的问题,因为这四年里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不过我仍是幸运的,因为我挺过来了创业的痛苦,同时也迎来现在一个全新的事业,并且有所收获,而且这本书即使在我一度放弃了的时候,清华大学出版社却没有放弃,仍然为她的出世而努力,在这里,借着我们6SQ这个平台,我真诚的谢谢他们!
对于想要写书的朋友,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经验,简单说几句吧,第一,主题要明确,第二,平时多练习文笔,自己多读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心态的一个成长。
6SQ:有会员朋友表示,对于一个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有像您一样的性格和机遇。那么对于您来说,从QC到总经理的过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为什么?
晨暮: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社会问题,每一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教育环境都完全不同,这也是现在社会学家热切讨化的话题,所谓的70后、80后、90后表面上是一个时代的划分,但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大环境的改变下,不同时代的人思想观、人生观的变化。
其实无论是那个时代的人,做为刚刚从学校出来走入社会的年青人,都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青春热血、勇于担当、书生意气等褒贬不一的问题。只是在这些表面上共性的东西,我们需要分辨那些是对自身的发展有利的,那些是无利的,要学会在不同的阶层、时时对自己开展审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切忌的是,不要眼高手低。而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永远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保持下去,不断的积累、沉淀和应用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当我从学校出来走入社会,到现在已近15个年头了。从一个只负责基层事务的工作人员,到如今掌控一家企业的全面运营,我最引以自豪的事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有过降低,换句话说,就叫做不安于现状。只有不断的挑战自己,才能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拥有新的资源。我对于工作很少抱怨,因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而只会令自己找到推脱的借口。所以,每次当工作的问题出现和解决后,我都会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是如何解决的,以后怎样防止他再出现,在我现在的人力和体系规划中,是否可以进一步完善从而预防呢,等等这些思考,也就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一步步的走了下去。管理是永无止境的,问题或许仍会不断的出现,但只要你擅于思考,敢于实践,那么既使问题出现了,也会是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6SQ:《从QC到总经理》讲述了您本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故事。您觉得从一个QC成长为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晨暮:简单说两点,一,保持一颗拥有斗志的心。二,不断的学习。
6SQ:在“我的职业生涯,从QC到总经理”帖子中,您曾说过,之所以这些经历都记得这么好,是因为您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作为质量行业的前辈,对于目前众多踏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学些什么?如何走好自己的第一步?
晨暮:是的,写日记这个习惯现在还保持着,我一直不习惯写BLOG,现在每天的日记中基本上都是一些节点。我每天都有做工作笔记,而日记中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工作笔记的内容,而特别一些有感触的事情,我则会另外记录下来。
质量行业是一个在企业行为中不可脱离的重要组成部份,无论是何行何业,无论是什么性质,也无关企业规模大小,经营实力。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基础构成之一,我认为从事质量行业的人,首先应该开心,因为这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可以接触到企业全面运营的职务。而学习的具体选择方向,则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和企业,以及个人的定位有所区分了。比如我书中写到的,一开始我是从专业知识方面下手的,到后来学质量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最后学习企业管理等等,这个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但无论如何,对于现职务的专业技能学习是首要的,然后是其相关性,比如了解一些接口部门的工作运营及专业技能等,这些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6SQ:正如您书籍里所经历的,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有较好的质量体系,而有的企业并没有建立。您作为经历过不同企业的过来人,对于没有建立相应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业,您觉得质量工作者如何才能让老板重视起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晨暮:其实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评论如外企制度多么多么完善,而一些国内民营私企是如何如何混乱,其实这些正是我们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化建设才多少年?中国的企业开始学习现代化管理才多少年?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到产生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同样,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国内有着相当多的企业最高管理者是比较短视的,他们成立企业之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并非打造“百年企业”,这些人只能称之为“商人”,而非“企业家”,而质量管理却是一个企业运行的基础所在,所以,在一些短视的老板所开创的企业当中,要求他们为企业的长远规划去打造质量体系,难度极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不要期望所有的“商人”最终能够成为胡雪岩。
那么相对于一些具备战略眼光的老板,如我文中的边总。他们可能受限于本身的经历、知识构成,对于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心无力,但是他们却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具备管理技能和企业规划的人员展开手脚。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需几个方面的准备:1、心理承受力,没有经历过企业改革的人可能不理解我的这句话,但经历过的人一定理解,企业的改革中许许多多你想到的和你未想到的阻力会伴随着整个改革的过程,而做为倡导改革的你,一定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否则改革最终会变为这个企业改变了你,而不是你对这个企业进行改革。2、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企业战略大局观,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要为了建立体系而去建立体系。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所推行的管理措施,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运营,从而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结果。可惜的是,现行的很多所谓职业人往往做的是本末倒置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企业战略的分析能力,忽略了他所在企业的现行阶段最需要做的事情和为未来发展基础事务的先后关系。所以,这样的改革和推行体系的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跟老板沟通质量的重要性,呵呵。其实不是光凭说的,要凭做。很多人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比如经常老板讲,这样这样不行,那样那样才行。但好象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肯定或回复,其实老板已经听到和记到你所说的问题,但他一般情况下,会接着关注你下面的行动,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往往这时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有一个误区,老板认为你会去做,而职业经理人会认为老板根本不重视,也没有得到授权。其实这个时候,老板关注的是你接下来的动作,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管理效率是否有所突破,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新的信任和更多的授权。所以,我个人建议,在反映问题时,最好连解决方法一并提出,而不是让老板帮你去想和等他让你去做。
6SQ:对于很多6SQ会员来说,都是看着“我的职业生涯,从QC到总经理”帖子慢慢成长起来的。这篇帖子目前在6SQ论坛点击率达到60多万次,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它激励了许多质量人,对于质量行业和6SQ论坛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未来,您是否有计划出创业故事或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书籍?
晨暮:我想至少在五年内都不会有再出书的计划,人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出这本书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并不代表这是我擅长做的。加上现在手头的工作和对自身、企业的规划也不允许我有额外的精力。
当然不出书我也会经常在6SQ网上跟大家交流的,毕竟这是我们国内质量人士共同的家园。
6SQ:很多会员朋友在看完《从QC到总经理》后,对您后面的职业故事也非常感兴趣,能否在这里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目前在做什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
晨暮:好的。我现在是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严格来说是一家中字头的央企,我在深圳的分公司。职务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总经理,而只是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呵呵,不过手中的资源和业绩相比于我曾经的总经理却放大了若干倍,简单说一下,我可以动用的资金约在3亿的规模(不包括信贷),而每年的资金流量约在12.5亿。这是我从未掌握过的资源,对于我个人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
现在工作内容比较繁杂,简括一下大约有:项目评估、业绩评估、经营评估、战略规划、信贷业务等六个大的方面,用语言来形容就是,利用国有企业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和背景等平台,为国内具备发展潜力的项目、企业提供以金融工具为服务,涉及到核心元器件、核心技术及终端市场等的各项贸易活动,全公司这样的项目组一共有六个,我负责的组叫核心电子组,呵呵,如果有人有符合我上面说的内容,可以跟我联系。
6SQ:目前6SQ论坛已拥有30万注册会员,是亚太地区质量管理领域最大的互动社区。您作为06年注册的资深会员,对于6SQ近几年来的变化,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晨暮:6SQ网站的发展变化是在中国整体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06年加入6SQ以来,我印象中6SQ已经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改版,而最为频繁的则是在2010年。看到身在其中的质量人一个个依然活跃的发言,由衷的感到开心,因为这些都是中国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次在广州参加6SQ举办的质量人活动,我也参加了,并且跟龙天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也了解一些龙天对6SQ网站的长远规划和思路,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真心祝愿6SQ网站真真正正成为我们中国质量人的共同家园,真诚希望每一个质量人士都能够在6SQ上畅所欲言,为了中国的质量腾飞、为了MADE IN CHINA不再是低质低价的等同词,让我们一起努力!
《从QC到总经理》作者晨暮 6SQ资深会员
6SQ:由您编著的《从QC到总经理》一书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在当当网和卓越网都有销售。作为6SQ品质网第一位出书的资深会员,请您谈谈编著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主要读者群是行业的哪些人?
晨暮:呵呵,其实从我在6SQ上发帖时就大致说过一些,在最初的发帖时并没想过这些文字最终会形成书籍,所以我在帖子里一直强调的是“我写的这些文字”。
那么在最初写这些文字时的动机,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主要来源于两件事情,第一是来自我们6SQ的网站论坛,里面有着太多品质工作人员的困惑、迷茫甚至是无奈。第二是来自我当时工作的公司,招了一些应届的毕业生,却没有一人愿意从基层学习、煅炼。所以,两方面的原因结合,造成了这种写些东西的冲动,然后就开始发帖,后来在6SQ网站本身的影响力及会员不断跟帖、转帖过程中,出版社编辑找上我,才最终有了这本书。那么读者群其实比较广泛一些,基本上从事过制造业的都可以看看,嗯,另外一个潜在的读者群主要就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了。
6SQ:据了解,当时为了让论坛会员及时看到最新的帖子,您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下您当时的心情。另外,期间是否有遇到一些难题?
晨暮:难题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主要就是时间方面。因为当时我所在的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大的跨度,我个人既要负责平常工作的安排,还要筹划新工业区的规划、新产品线的设定等等。所以,每天能给自己静静思考的时间极其有限,而写作又是一件需要静静思考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我是在每天下班之后,挤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第二天的文字,然后在第二天上班的时间抽空更改再发到6SQ上的。同时也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每天发帖的时间并不能固定。不过,6SQ上会员的催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有这么多人关注自己的那些文字,那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促使我不断的写下去。
6SQ:从您在6SQ论坛上公布出版时,一直到2010年8月《从QC到总经理》正式出版,共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对于作者本人来说,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给准备出书的朋友们。
晨暮:这四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也是特别有收获的四年,简单归纳一下,分别经历了创业、创业失败、企业并购和个人蜕变这几个大的阶段。有一些借鉴意义的呢,我个人认为是蜕变这个阶段,大家所了解的我是一直以为从事制造的,包括我个人创业也是基于制造业的,但现在我的工作中是以金融工具为基础,结合贸易、商业等企业运营战略与制造性的企业达成深度的合作。当然蜕变的过程说来事情就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写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基本我完成了这本仅有15万字的书后,我就有这个感觉。在这四年里,我先后改稿不下十次,由于自己本身文学功底有限,加上最初在网上发文采用的非常通俗直白的描述方式,这些都造成了在书稿审查时有大量的改动工作,加上我的这本书是由国内非常严谨的清华大学出版社来负责出版的。所以,很多细小的问题在他们审阅书稿时全部都提了出来,整本书,一共历经了四位责编,反复修改无误后才上市印刷。有一件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一位责编况小姐,为了书里面的一个句子,在QQ里跟我反复讨论语句语法的通顺性和合理性就花了数个小时,由此可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严谨性。
之所以这本书会用了四年,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我个人的问题,因为这四年里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不过我仍是幸运的,因为我挺过来了创业的痛苦,同时也迎来现在一个全新的事业,并且有所收获,而且这本书即使在我一度放弃了的时候,清华大学出版社却没有放弃,仍然为她的出世而努力,在这里,借着我们6SQ这个平台,我真诚的谢谢他们!
对于想要写书的朋友,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经验,简单说几句吧,第一,主题要明确,第二,平时多练习文笔,自己多读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心态的一个成长。
6SQ:有会员朋友表示,对于一个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有像您一样的性格和机遇。那么对于您来说,从QC到总经理的过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为什么?
晨暮: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社会问题,每一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教育环境都完全不同,这也是现在社会学家热切讨化的话题,所谓的70后、80后、90后表面上是一个时代的划分,但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大环境的改变下,不同时代的人思想观、人生观的变化。
其实无论是那个时代的人,做为刚刚从学校出来走入社会的年青人,都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青春热血、勇于担当、书生意气等褒贬不一的问题。只是在这些表面上共性的东西,我们需要分辨那些是对自身的发展有利的,那些是无利的,要学会在不同的阶层、时时对自己开展审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切忌的是,不要眼高手低。而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永远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保持下去,不断的积累、沉淀和应用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当我从学校出来走入社会,到现在已近15个年头了。从一个只负责基层事务的工作人员,到如今掌控一家企业的全面运营,我最引以自豪的事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有过降低,换句话说,就叫做不安于现状。只有不断的挑战自己,才能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拥有新的资源。我对于工作很少抱怨,因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而只会令自己找到推脱的借口。所以,每次当工作的问题出现和解决后,我都会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是如何解决的,以后怎样防止他再出现,在我现在的人力和体系规划中,是否可以进一步完善从而预防呢,等等这些思考,也就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一步步的走了下去。管理是永无止境的,问题或许仍会不断的出现,但只要你擅于思考,敢于实践,那么既使问题出现了,也会是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6SQ:《从QC到总经理》讲述了您本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故事。您觉得从一个QC成长为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晨暮:简单说两点,一,保持一颗拥有斗志的心。二,不断的学习。
6SQ:在“我的职业生涯,从QC到总经理”帖子中,您曾说过,之所以这些经历都记得这么好,是因为您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作为质量行业的前辈,对于目前众多踏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学些什么?如何走好自己的第一步?
晨暮:是的,写日记这个习惯现在还保持着,我一直不习惯写BLOG,现在每天的日记中基本上都是一些节点。我每天都有做工作笔记,而日记中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工作笔记的内容,而特别一些有感触的事情,我则会另外记录下来。
质量行业是一个在企业行为中不可脱离的重要组成部份,无论是何行何业,无论是什么性质,也无关企业规模大小,经营实力。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基础构成之一,我认为从事质量行业的人,首先应该开心,因为这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可以接触到企业全面运营的职务。而学习的具体选择方向,则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和企业,以及个人的定位有所区分了。比如我书中写到的,一开始我是从专业知识方面下手的,到后来学质量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最后学习企业管理等等,这个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但无论如何,对于现职务的专业技能学习是首要的,然后是其相关性,比如了解一些接口部门的工作运营及专业技能等,这些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6SQ:正如您书籍里所经历的,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有较好的质量体系,而有的企业并没有建立。您作为经历过不同企业的过来人,对于没有建立相应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业,您觉得质量工作者如何才能让老板重视起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晨暮:其实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评论如外企制度多么多么完善,而一些国内民营私企是如何如何混乱,其实这些正是我们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化建设才多少年?中国的企业开始学习现代化管理才多少年?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到产生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同样,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国内有着相当多的企业最高管理者是比较短视的,他们成立企业之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并非打造“百年企业”,这些人只能称之为“商人”,而非“企业家”,而质量管理却是一个企业运行的基础所在,所以,在一些短视的老板所开创的企业当中,要求他们为企业的长远规划去打造质量体系,难度极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不要期望所有的“商人”最终能够成为胡雪岩。
那么相对于一些具备战略眼光的老板,如我文中的边总。他们可能受限于本身的经历、知识构成,对于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心无力,但是他们却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具备管理技能和企业规划的人员展开手脚。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需几个方面的准备:1、心理承受力,没有经历过企业改革的人可能不理解我的这句话,但经历过的人一定理解,企业的改革中许许多多你想到的和你未想到的阻力会伴随着整个改革的过程,而做为倡导改革的你,一定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否则改革最终会变为这个企业改变了你,而不是你对这个企业进行改革。2、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企业战略大局观,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要为了建立体系而去建立体系。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所推行的管理措施,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运营,从而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结果。可惜的是,现行的很多所谓职业人往往做的是本末倒置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企业战略的分析能力,忽略了他所在企业的现行阶段最需要做的事情和为未来发展基础事务的先后关系。所以,这样的改革和推行体系的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跟老板沟通质量的重要性,呵呵。其实不是光凭说的,要凭做。很多人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比如经常老板讲,这样这样不行,那样那样才行。但好象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肯定或回复,其实老板已经听到和记到你所说的问题,但他一般情况下,会接着关注你下面的行动,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往往这时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有一个误区,老板认为你会去做,而职业经理人会认为老板根本不重视,也没有得到授权。其实这个时候,老板关注的是你接下来的动作,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管理效率是否有所突破,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新的信任和更多的授权。所以,我个人建议,在反映问题时,最好连解决方法一并提出,而不是让老板帮你去想和等他让你去做。
6SQ:对于很多6SQ会员来说,都是看着“我的职业生涯,从QC到总经理”帖子慢慢成长起来的。这篇帖子目前在6SQ论坛点击率达到60多万次,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它激励了许多质量人,对于质量行业和6SQ论坛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未来,您是否有计划出创业故事或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书籍?
晨暮:我想至少在五年内都不会有再出书的计划,人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出这本书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并不代表这是我擅长做的。加上现在手头的工作和对自身、企业的规划也不允许我有额外的精力。
当然不出书我也会经常在6SQ网上跟大家交流的,毕竟这是我们国内质量人士共同的家园。
6SQ:很多会员朋友在看完《从QC到总经理》后,对您后面的职业故事也非常感兴趣,能否在这里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目前在做什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
晨暮:好的。我现在是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严格来说是一家中字头的央企,我在深圳的分公司。职务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总经理,而只是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呵呵,不过手中的资源和业绩相比于我曾经的总经理却放大了若干倍,简单说一下,我可以动用的资金约在3亿的规模(不包括信贷),而每年的资金流量约在12.5亿。这是我从未掌握过的资源,对于我个人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
现在工作内容比较繁杂,简括一下大约有:项目评估、业绩评估、经营评估、战略规划、信贷业务等六个大的方面,用语言来形容就是,利用国有企业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和背景等平台,为国内具备发展潜力的项目、企业提供以金融工具为服务,涉及到核心元器件、核心技术及终端市场等的各项贸易活动,全公司这样的项目组一共有六个,我负责的组叫核心电子组,呵呵,如果有人有符合我上面说的内容,可以跟我联系。
6SQ:目前6SQ论坛已拥有30万注册会员,是亚太地区质量管理领域最大的互动社区。您作为06年注册的资深会员,对于6SQ近几年来的变化,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晨暮:6SQ网站的发展变化是在中国整体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06年加入6SQ以来,我印象中6SQ已经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改版,而最为频繁的则是在2010年。看到身在其中的质量人一个个依然活跃的发言,由衷的感到开心,因为这些都是中国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次在广州参加6SQ举办的质量人活动,我也参加了,并且跟龙天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也了解一些龙天对6SQ网站的长远规划和思路,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真心祝愿6SQ网站真真正正成为我们中国质量人的共同家园,真诚希望每一个质量人士都能够在6SQ上畅所欲言,为了中国的质量腾飞、为了MADE IN CHINA不再是低质低价的等同词,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