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如人品 质量是生命
读完杨钢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不禁让我想到了日本核辐射的事以及河南“瘦肉精”事件,此次事件直至现在仍然使双汇这个昔日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处于风口浪尖上。曾经拥有众多美誉的企业因质量问题,陷入危机,并且使整个行业都陷入困顿。国内食品行业频发状况,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品质”的怀疑,对国内企业质量问题的极大忧心。
杨钢先生大声疾呼:如今,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在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放眼一看,几乎98%以上的中国企业都在玩命!之所以说在玩命,是因为企业中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高达企业税前利润的5倍。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在服务业则高达30%~40%!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难道不能说明企业在玩命吗?
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院长杨钢先生在其另一部作品《质与量的战争》一书中说到,一家老牌国企焦化厂的老总们在参加完他主讲的“企业精益生产与零缺陷质量管理高级培训班”后,调整了产品的质量战略。他们的老总很感慨地说:“这样每吨焦炭在整个生产的转换过程中,成本就降低了20元人民币”。而实际上该焦化厂每年的出口量基本都保持在600万吨以上。此前的代价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企管科长说:“这都是利润啊!现在想想,我们以前浪费了多少钱,真是后怕。”
对于质量的成本,杨钢在书中也有介绍,其实是很好计算的:质量成本(COQ)=符合要求的代价(POC)+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ONC)。一旦我们认识到PONC,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识别和确认要求了解和改变过程上,从而设定有效的目标——符合已达成的要求。因为要求和过程越清楚,才越有可能把事情做对;要求和过程越明确,才越有可能“第一次”就做对。否则,做得越多,代价越大,成本越高。这正是“缺陷预防”的态度,也正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态。所受的方可使质量成为获利的“最后的机会”,成为“一棵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所以,若是企业都能掌握“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类似双汇的质量危机也不会发生,双汇也不至于直接或间接损失了100亿元。令人揪心的数字更能说明国内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漏缺。
经过日本核辐射和河南人拿瘦肉精喂出的“健美猪”以及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锦湖汽车轮胎,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等等……这些接二连三的事让我们看到,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就必须要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而如何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全世界信任的“中国品质”,正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质与量的战争》一书正是从此出发,为读者提供了“有用的”和“可信赖的”质量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辨别是非、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走出质量的误区。而作为《质与量的战争》的姐妹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出版,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管理者们通过本书的学习与思考,可以有效地促成整个组织质量文化和习惯的培养,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根植到组织的文化基因里面。相信它们一定会对创业者有所教益。
杨钢先生大声疾呼:如今,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在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放眼一看,几乎98%以上的中国企业都在玩命!之所以说在玩命,是因为企业中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高达企业税前利润的5倍。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在服务业则高达30%~40%!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难道不能说明企业在玩命吗?
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院长杨钢先生在其另一部作品《质与量的战争》一书中说到,一家老牌国企焦化厂的老总们在参加完他主讲的“企业精益生产与零缺陷质量管理高级培训班”后,调整了产品的质量战略。他们的老总很感慨地说:“这样每吨焦炭在整个生产的转换过程中,成本就降低了20元人民币”。而实际上该焦化厂每年的出口量基本都保持在600万吨以上。此前的代价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企管科长说:“这都是利润啊!现在想想,我们以前浪费了多少钱,真是后怕。”
对于质量的成本,杨钢在书中也有介绍,其实是很好计算的:质量成本(COQ)=符合要求的代价(POC)+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ONC)。一旦我们认识到PONC,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识别和确认要求了解和改变过程上,从而设定有效的目标——符合已达成的要求。因为要求和过程越清楚,才越有可能把事情做对;要求和过程越明确,才越有可能“第一次”就做对。否则,做得越多,代价越大,成本越高。这正是“缺陷预防”的态度,也正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态。所受的方可使质量成为获利的“最后的机会”,成为“一棵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所以,若是企业都能掌握“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类似双汇的质量危机也不会发生,双汇也不至于直接或间接损失了100亿元。令人揪心的数字更能说明国内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漏缺。
经过日本核辐射和河南人拿瘦肉精喂出的“健美猪”以及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锦湖汽车轮胎,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等等……这些接二连三的事让我们看到,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就必须要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而如何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全世界信任的“中国品质”,正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关键。《质与量的战争》一书正是从此出发,为读者提供了“有用的”和“可信赖的”质量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辨别是非、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走出质量的误区。而作为《质与量的战争》的姐妹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出版,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管理者们通过本书的学习与思考,可以有效地促成整个组织质量文化和习惯的培养,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根植到组织的文化基因里面。相信它们一定会对创业者有所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