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品質管理系列--品質為誰??
作為產品的一組固有特性,“品質”究竟是為誰而存在?客戶(消費者)、企業(所有者)、作業人員(勞動者),還是有其它的存在?利益決定了品質的存在方式以及存在的程度。而對於在企業裡,為了保證產品的這一特性而獨立存在的品質部門而言,品質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如何將日常的“救火”工作,提煉出對品質的更深入的理解,由“救火”到“滅火”在到“防火”的轉變?也許不斷的“救火”,已經讓我們精疲力竭,沒有多余的精力與時間來考慮如何“防火”。但若卷入連續的“救火”循環中,等待我們的將是備“火”燃燒成灰燼!!
這裡必須提到的重點是,在滅火的過程中我們所能夠熟悉的“火”的特性與規律,這些在浴火戰斗中累積的經驗將是我們如何將“救火”轉到“防火”至關重要的極高價值的財富。何時、何地、何人、何物、何機容易“起火”,起什麼性質地“火”,用什麼樣地措施可以“滅火”,在得出這樣得連貫性信息,我們難道還不知道如何“防火”嗎?
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救火的人員與防火的人員是脫離開的,救火人員常常一直處於救火的現場(品質工程師:原料、制程、客服),尤其是客戶服務人員,長期的駐在客戶處,處理大大小小的險情。沒有火可救的時候也是難得休息一場,放松去了,這也無可非議。但如果將這些放松的時間用來整理歸納並總結“火情”,得出規律,傳遞給內部的“防火”人員(品質主管、經理)。或許在客戶處的“救火”員們,早已熟悉了這些“火”的特性,但為了強調個人的無可替代的作用,變這花樣的謊報火情,如果這樣的話,在職業需求的個人角度來說,不存在道德與否的概念!生存需要使然。而對於內部的工作人員來說,生存的考驗就增加了壓力,而且根本就搞不清楚真實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的改善對策都是蒼白的!!更深入一些,直接一些,甚至某些客戶的部門也存在這樣的工作方式,為了所在公司的利益,設下一個又一個品質陷阱,在連環的圈套中,沒有實戰、技術、品質超強能力的人員,如何能夠擺脫假象,得到真實!?得到了真實又如何呢?因為某中潛在的利益關系,知道真相內幕的人,結果往往備暗流所淹沒!
這樣,對品質的新人類,是否是一種打擊呢?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所考慮的是讓更多的品質工作人員,了解更多的品質背後的東西。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品質,品質所涉及的東西往往比品質本身更要寬廣的多!
偶然的機會,進入到品質的行列。由羨慕品質的權威,到漸漸了解品質的內慕;由激情超越自我,到逃避現實;由混戰十面埋伏,到左右逢源;由斗天斗地斗部門,到耍你耍他耍天下。品質的道路,一半清醒一半醉,一半迷惘一半希望。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又是誰將品質分化出來,以至形成獨立的品質管理部門。是社會生產進化使然,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出了某種意想不到的因數,使得現在的品質管理如此的地步!??對中國品質的反思,必須延展到內地大陸的企業、台灣企業、香港企業,以及來華的外資企業,而外企又分亞洲、歐美。重點在於有中國人存在的企業裡,品質的狀況是如何的?直接的,產品的受滿意程度的地域性差別可以判斷,品質的優劣,而從品質的優劣又可以得出企業的優劣,企業的優劣得出內部管理者的優劣,管理層的優劣得出地域的優劣。更深的可以從管理層的人力分布狀況得出民族的進化程度。也許這樣的推斷很是片面,但從邏輯的角度來說任何的現象,總有形成的背景因素。(待續)
[ 本帖最后由 jackni 于 2005-7-15 19:20 编辑 ]
如何將日常的“救火”工作,提煉出對品質的更深入的理解,由“救火”到“滅火”在到“防火”的轉變?也許不斷的“救火”,已經讓我們精疲力竭,沒有多余的精力與時間來考慮如何“防火”。但若卷入連續的“救火”循環中,等待我們的將是備“火”燃燒成灰燼!!
這裡必須提到的重點是,在滅火的過程中我們所能夠熟悉的“火”的特性與規律,這些在浴火戰斗中累積的經驗將是我們如何將“救火”轉到“防火”至關重要的極高價值的財富。何時、何地、何人、何物、何機容易“起火”,起什麼性質地“火”,用什麼樣地措施可以“滅火”,在得出這樣得連貫性信息,我們難道還不知道如何“防火”嗎?
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救火的人員與防火的人員是脫離開的,救火人員常常一直處於救火的現場(品質工程師:原料、制程、客服),尤其是客戶服務人員,長期的駐在客戶處,處理大大小小的險情。沒有火可救的時候也是難得休息一場,放松去了,這也無可非議。但如果將這些放松的時間用來整理歸納並總結“火情”,得出規律,傳遞給內部的“防火”人員(品質主管、經理)。或許在客戶處的“救火”員們,早已熟悉了這些“火”的特性,但為了強調個人的無可替代的作用,變這花樣的謊報火情,如果這樣的話,在職業需求的個人角度來說,不存在道德與否的概念!生存需要使然。而對於內部的工作人員來說,生存的考驗就增加了壓力,而且根本就搞不清楚真實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的改善對策都是蒼白的!!更深入一些,直接一些,甚至某些客戶的部門也存在這樣的工作方式,為了所在公司的利益,設下一個又一個品質陷阱,在連環的圈套中,沒有實戰、技術、品質超強能力的人員,如何能夠擺脫假象,得到真實!?得到了真實又如何呢?因為某中潛在的利益關系,知道真相內幕的人,結果往往備暗流所淹沒!
這樣,對品質的新人類,是否是一種打擊呢?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所考慮的是讓更多的品質工作人員,了解更多的品質背後的東西。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品質,品質所涉及的東西往往比品質本身更要寬廣的多!
偶然的機會,進入到品質的行列。由羨慕品質的權威,到漸漸了解品質的內慕;由激情超越自我,到逃避現實;由混戰十面埋伏,到左右逢源;由斗天斗地斗部門,到耍你耍他耍天下。品質的道路,一半清醒一半醉,一半迷惘一半希望。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又是誰將品質分化出來,以至形成獨立的品質管理部門。是社會生產進化使然,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出了某種意想不到的因數,使得現在的品質管理如此的地步!??對中國品質的反思,必須延展到內地大陸的企業、台灣企業、香港企業,以及來華的外資企業,而外企又分亞洲、歐美。重點在於有中國人存在的企業裡,品質的狀況是如何的?直接的,產品的受滿意程度的地域性差別可以判斷,品質的優劣,而從品質的優劣又可以得出企業的優劣,企業的優劣得出內部管理者的優劣,管理層的優劣得出地域的優劣。更深的可以從管理層的人力分布狀況得出民族的進化程度。也許這樣的推斷很是片面,但從邏輯的角度來說任何的現象,總有形成的背景因素。(待續)
[ 本帖最后由 jackni 于 2005-7-15 19:2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