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成为最小笨蛋
一位推销员从总公司被派到欧洲分公司,他报到的时候,带来了公司CEO写给分公司总经理的一张字条:“此人才华出众,但是嗜赌如命,如你能令他戒赌,他会成为一名百里挑一的出色推销员。” 总经理看完纸条,马上把这位推销员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听说你很喜欢赌,这次你想赌什么?” 推销员回答:“什么都赌,比如,我敢说你左边的屁股上有一颗胎痣。假如没有,我输你500美元。” 这位总经理一听大叫道:“好。你把钱拿出来!” 接着,他十分利索地脱掉裤子,让那位推销员仔细检查了一遍,证明并无胎痣,然后把推销员的钱收了起来。事后,他拨通了CEO的电话,洋洋得意地告诉他说:“你知道吗?那位推销员被我整治了一下。这叫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毒攻毒。” “怎么回事?” 于是总经理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CEO叹了口气回答说:“他出发到你那里之前,同我赌1000美金,说在见到你的五分钟之内,一定能让你把屁股给他看。” 停了一会儿,CEO又说:“不过,我和董事长打赌5000美元,说你会让这个推销员参观你的屁股。” 在这场环环相扣的博弈中,每个人都很聪明,但每个人又都是笨蛋,因为他们在把别人当作筹码的同时,又成为别人赌局中的一个筹码。但是笨蛋又有大小之分,整场博弈中的最大赢家,实际上不过是损失最小的那个笨蛋而已。最小笨蛋的概念,来自于经济学上的最大笨蛋理论。 所谓最大笨蛋理论,就是说经济活动中,即使你明知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很小,甚至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原因在于你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博弈成败的关键,在于你对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的判断。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最大笨蛋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的。 1919年8月,凯恩斯借了几千英镑做远期外汇投资。仅4个月时间,他就净赚一万多英镑。但是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和借来的本金亏了个精光。7个月之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此后,他把期货品种做了个遍。还嫌不过瘾,就去炒股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赚得盆满钵满,到1937年他因病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通过对自己投资经历的总结,这位经济学家给后人留下了极富解释力的赌经——最大笨蛋理论。期货和证券以及赌博等投机行为,都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的。比如说,你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为10块钱,但为什么肯付出20元一股的价钱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25甚至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后来,马尔基尔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在每一次博弈中,要回答谁是最大的笨蛋只需要等待片刻,但是要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不仅需要深入地认识自己,更需要对别人的心理有高超的猜测和判断能力。凯恩斯曾经说过:“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你应该怎样投票呢?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 在这个社会上,天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成与败。所不同的是,多数人把成败归结于偶然性,如果失败了,拍拍屁股爬起来头也不回地向前冲,结果“在哪儿爬起来又在哪儿摔倒”,而且不止一次;只有少数有耐心的人,对自己的成败会静下心来观察研究,发现和学习其中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不再一次次成为最大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