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美丽的南岳传说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指的就是湖南南岳山;在家乡一直对南岳山有着崇高的敬仰;
南岳进香拜谁(一)——圣帝朝拜南岳圣帝 南岳衡山之神,大多数人认为是祝融氏,后被称为“南岳圣帝”。传说祝融氏是太古时代的一伴善于执政的王者,他是大庭氏继女娲氏得天下而后,传至第七代的君王,比有巢氏还要先两代。他教民以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故号日赤帝。他广行德政,薄施刑罚,从鸟鸣声中得到启发,制乐作歌,以谐神明,以和人声,移网易俗,所以天下洽和,万物咸遂。他在位百年,生前曾游息于南岳之最高峰。这么说来,作为南岳衡山之神的祝融氏,不仅是一尊被历代帝王公卿、文人学士、乃至庶民百姓尊崇为“位在翼轸,德尊离宫,昭融万类,涵育群灵”的神祗,而且是一位名幅其实的中华南方人文始祖。这种神祗、先祖的尊崇在祭祀仪式中得到体现。南岳庙主祀的神即祝融氏,就是人们通常讲的“南岳圣帝”。 朝拜南岳圣帝的典礼,起源很古。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是“柴望”阶段,见于秦以前诸代。 第二是“庙享”的阶段。从隋代起,南岳就兴建了专祀岳神的庙宇。这种祭祀,皇帝是亲自过问的。除定期祭祀外,还有许多特殊的临祭:一是新皇帝登位,嗣承大统时,求佑帮家,永固皇基;二是皇帝或皇属诞时,求神保佑,万寿无疆;三是皇帝皇属病重时,向神祈祷,早日康复;四是年岁丰稔,答谢神恩;五是遇到水旱虫灾,求神消弥;六是兴兵作战,求神助威;七是胜利班师,向神告捷;八是修葺庙宇,以安神享。定期的常年祭祀,大抵是命当地的官史,下至省抚,下至知府、知县临祭。间或也直接由朝廷派大员来主祭。至于那些特殊的临祭,则一定是派朝廷大员,由翰林院撰写祀文,专程至南岳莅祭。南岳进香拜谁(二)——寿佛朝拜寿佛 祈福求寿最具有南岳特色,最能体现南岳福寿之实的,当属历千年而不变的民风民俗。南岳民风民俗中,围绕着“福”、“寿”字发展了几千年,也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约定成俗的内容。作为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俗,它以“寿岳”为依托,以庆寿、祈寿、贺生、求寿为内容,采用多种方式,由古至今一脉相传,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每年的农历二初八,就是朝寿佛日。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宗慧,唐朝资兴人,十六岁出家,享寿一百三十九岁。修行123年,因道行甚高,驻赐南岳回雁峰雁峰寺,圆寂后累显灵异于湘南一带,大约明代中期又出现在衡阳一带,故有“五百年转回雁峰”之传说,当地人们看到这些迹象,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所以衡岳一带为了祭祀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他生前坐禅的寿佛殿前举行寿佛的盛会。每到此时,寿佛殿内举行盛大法会,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为寿佛庆寿,为家人祈福。殿内香烟缭绕,殿外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为“二月初八朝寿佛”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南岳大庙有寿佛殿,半同亭上有寿佛寺,南岳大庙后更有万寿宛、万寿广场、中华万寿大鼎、福寿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七月中旬至九月底。省内外各地香客纷纷赶来南岳进香,大都是为祈求南岳神灵为之添寿、消灾。按照传统,成群结队,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统一服装,头扎红巾、胸挂香袋,口唱朝香《十愿歌》,虔诚来南岳烧香拜佛。《歌》云:
“一愿父母登寿城,寿如彭祖八百春;
二愿父母多福泽,福如东海宽无垠;
三愿父母似松柏,松柏四季不凋零;
四愿父母无灾厄,一切灾劫化烟尘;
五愿父母永不老,容如冠玉令人钦;
六愿父母双目明,明如日月识纤尘;
七愿父母又耳聪,耳如师旷辨五音;
八愿父母手足健,身体灵巧如少年;
九愿父母德望高,高如南岳受人尊;
十愿父母心宽好,万事称意享天年。”
《十愿歌》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优良传统,又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健康的渴望,人们祈福又祈寿,但以祈寿为先,因为无寿,福便无从谈起。南岳进香拜谁(三)——先贤南岳祭祀先贤主要由祭祀开云亭、李邺侯祠、二贤祠、双忠亭、延寿亭组成。据史书记载,邺侯李泌于唐肃宗时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筑居室曰“端居室”,藏书极丰。后其子李繁任随州刺史,乃于南岳庙左建书院一座,称南岳书院,既以奉祀其父,又以藏书,亦供后人浏览、讲学。四百年后宋宝庆年间(1225-1227),转运使张嗣可有感于该书院紧靠市肆,难避喧闹,便迁建于集贤峰下,并改称邺侯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43),太常寺少卿夏良胜谪守茶陵,同翰林院编修张治游南岳,过集贤峰下,见书院圮废,因而与衡山知县彭簪商议,就遗址修复,并集唐宋名贤人祀其中,故此更名集贤书院。当时入祀的先贤有李泌、韩愈(昌黎)、赵忭(清献)和周濂溪等四位。数十年后,该书院又圮废,祭祀也随之中断。明万历(1573-1620)中,礼部朗中耒阳人曾风仪介首捐资,重新修复,且置了田租,以李泌、韩愈、朱熹、张轼、赵忭、周濂溪诸贤合祀书院。其实朱、张早已祠方广寺,只因为当时地方官员感到道远难达,湖广巡按使,又在邺侯故居室右侧建书院一栋,额曰“明道山房”。于是朱、张便仍祀方广,邺侯专祀明道山房,而集贤合祀之典如故。至清初,明道山房又久圮,而掷钵峰下之福严寺亦中废,邑人乃就寺侧筑明道山房以祀邺侯,并割寺田归祠,令僧人看守。未几,僧式庵于乾隆初年重兴福严寺。但福严寺虽兴复,而明道山房却又圮废矣!光绪十六年(1890)夏,邑人陈治与集贤书山长戴心蔡访得端居室故址欲重建,旋以地僻山深,逐移建于古寿佛寺侧数百步,即今院址,仍称邺侯书院,已无书院其他职能,故后人为其作联曰:“三万轴书卷无存,人室追思名宰相;九千太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对李邺侯祠的祭祀是在每岁春秋择日,由书院山长致祭。前后行三跪六叩之礼。祭祀时的陈设较简单,帛一、羊一、豕一、酒醴粢盛咸备。对二贤祠的祭祀也是于每岁春秋择日,由邑绅诣祠致祭、陈设、仪规与邺侯祠同。1933年,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随西南联大迁南岳时访二贤祠,作“二贤祠里拜朱张,一会千秋嘉会堂。公所可游南岳耳,江山半壁太凄凉”,颇富新意。对开云亭、双忠亭、烈光亭、延寿亭祭拜礼仪亦然。南岳进香拜谁(四)—朝拜佛祖菩萨南岳衡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约在两晋、南北朝时代佛道教先后传入南岳,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佛道两教各具教义经典,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依托名山求发展。从先是相互排斥对方,继而相互影响并存,最终形成佛道共荣的特色。据史载,道教先进入南岳,魏晋六朝,说道风盛,因而宫观相望,道流大行。梁陈年间,慧思自北方来南岳弘法,受到九仙观道士欧阳正则的非难,两人为此在朝廷打了一场官司。传说慧思佛法高强,在官司中大获大胜,陈宣帝欲怒斩欧阳道士,而慧思却保其性命,放归南岳。自此,两教有影响的人物化怨恨为挚友,为后来的佛道并存奠定了基础。至唐代宗教鼎盛时期,怀让、希迁大开禅风,司马承祯,刘玄(元)靖也屡受皇封,但双方均翼护南岳名山之主神祝至今。现南岳大庙中轴线主体部分为南岳衡山之神祭祀之所,而东厢是八个道观,西厢是八个佛寺,体现了佛道地位同等,共护岳神。南岳佛道教千百年来共存共荣的独有特色,为中国乃至世界名山所罕见。


礼拜的方法礼拜,也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起礼佛,愿你们以此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注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观想后,弯腰,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把)。 2、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 3、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把,合共叫“两把半”。这是老名词)。 4、以头垂叩於两掌中间拜垫上。 5、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 6、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立起。合掌依然。 8、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这叫问讯。合掌的方法佛弟子们恭敬虔诚的第一个表示,就是肃立(两脚与肩同宽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一般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说:“两掌合紧不留馀隙,是为外道合掌,第一会沦为外道,(因心为形役,难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会感生在无佛的地方,不闻三宝之名”。拈(上香)的方法1、将香点燃;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4、再举香齐眉;5、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6、开始用左手分插香。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佛”;第二支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僧”。总括而简单。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请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成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请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支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人;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礼佛的方式礼佛,就是向佛礼拜,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靡然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和佛菩萨形像、赞叹诸佛相好庄严、歌颂佛德,或以各种乐器演奏妙音、合掌、低头鞠躬、跪拜……。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成佛道,其中以跪拜礼佛的功德最大。 礼佛的方式,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都可以行之。要是没有佛菩萨圣像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郊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十念法:正立合掌,念六字或四字佛号,尽一口气为一念,这样连续念十口气,叫做十念。但必须把念出来的声音自己听得清楚。气长气短可以随各人的自然,不可勉强伤气)即可。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上香)。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8-02-18 14:53
  • 浏览: 2890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