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six sigma 应用的个人感受

2004年3月开始接触SIX SIGMA至今已经有4年多了,个人感觉这是一套非常系统完善改进改善方法论,并且配套了相应的工具MINITAB, 如果你从内心真正接受了它,并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以SIX SIGMA的眼光看待各种事务",不论是对公司或着个人都是有益的,当然,个人的获益是远大于公司的,毕竟企业里对SIX SIGMA的认同度才决定了它对公司的贡献率 .
04年,公司导入SIX SIGMA 时,首先进行的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中级管理层以上人员的洗脑培训,并接下来选择适合的人员担当绿带,作为公司的"小白鼠"开始实验它的在公司的生存能力, 记得当时有位前辈级质量总监和我说过: 通过这个概念意识培训,他认为SIX SIGMA 其实只是将" 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存在各种质量工具,改进改善方法通过豪华包装后,再隆重推出"而已,并没有推陈出新到一种新的变革, 我同意前辈部分的话,的确在这套方法论中存在很多的知识,理论,工具都是由来很久的, 比如MSA, SPC, DOE, REGRESSION,ANOVA, KJ, 甚至很多小的工具,鱼刺图,柏拉图,散布图,时间序列图等等,但是 如果用5W1H的角度想要去更多的了解这些东西,只有通过一套系统的理论逐步展开,逐步将这些工具导出,才让你会非常清晰的了解他们,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
而在这之前的各种学习,应用,以上的工具,方法都是想对独立开展的,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关联应用并不够明显,用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一个第1次吃西餐的人, 面对一桌子的食物和餐具,他几乎在其他的时间都曾经吃过,用过,但是当作为西餐来说,先动什么后动什么,其实完全不知道的.
而且SIX SIGMA在导入到公司,都是通过项目的开展来实现的,不但有方法论,还有配套的科学的实施方法,完整的组织机构等来确保SIX SIGMA的有效实施.
有时候会听到大家说SIX SIGMA的项目太麻烦,有些其实可以不用SIX SIGMA来做的,这样的说法是对的,我们导入SIX SIGMA ,不是将公司里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通过它来解决,如果是这样, 那这家公司的SIX SIGMA之路必败无疑. 一套SIX SIGMA的方法论中有很多的分类工具,针对不同的问题,你只需要用其中部分的工具就可以了,否则你不是在做项目,而是在套项目.
直到现在,在我的日常工作 (我是做持续改善的), 一直都渗透这SIX SIGMA的理念,而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对这种思路认同的人越来越多,开展项目的难度,因为理念不同而导致的问题越来越少, 如果有了相同的认知,其他的问题在解决上难度会小很多.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一点点感受,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导,谢谢!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8-06-17 10:35
  • 浏览: 1845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