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范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范
1、导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切实贯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规范。
不同行业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本规范,并根据发展特点细化和补充本规范的条款,逐步完善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根据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修订,本规范将及时进行修订,以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管理工作总体规范
2.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在总结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历史经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以知识产权法律为准则,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制定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划方案,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1.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的意义、目标与主要类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的意义
a)为企业的整体战略提供保障与支持,将法律理念纳入企业战略;
b)决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方向、目标及开展力度和深度;
c)强化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和创造革新意识;
d)有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参与国际化竞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的目标
a)把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全体员工的企业发展思路;
b)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类型,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统一企业的长期行动方案;
c)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d)强化无形资产管理,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
e)提高企业美誉度,更熟练地运用国际市场法则。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主要类型
a)独占与控制战略:自主进行知识产权研究、开发与投资,控制技术发展,防御竞争对手获取、超越或替代本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b)许可与转让战略:在控制一定知识产权前提下,通过许可实施、许可使用、交叉许可和转让出售等方式获取知识产权收益;
c)投资与合作战略:把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股份参与投资,或者联合其他组织开发相关知识产权;
d)引进与跟踪战略:购买他人知识产权或取得使用许可,或使用到期与失效的知识产权;同时利用后发优势,提高技术类自主知识产权比重,甚至进行回输。
2.1.2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和程序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a)企业股东会与董事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原则与方向;
b)企业总裁与最高管理层,负责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并选择、任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领导人;
c)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制度化过程,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专职负责知识产权事务;
d)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应听取除上述群体以外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建议,如企业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等的建议。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程序
a)了解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知识产权发展历史与动态变化,明确企业所处地位与发展阶段;
b)分析企业现有资源,充分协调各部门力量,合理制定企业近期和长期知识产权工作目标;
c)分析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可能制定的后续应对策略,选择适当的知识产权战略形式;
d)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公开度,选择合适的战略发布渠道;
e)参考企业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议,在一定时期内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评估;并根据行业知识产权状况及企业发展水平的变化,及时对知识产权战略作出修正、调整。
2.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顺应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特定对象和目的,配置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资金和设备,对企业运营中的不同类型、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企业知识产权开展相关事务处理的组织体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该有职能分明的组织结构、稳定的经费供给、完善的信息系统和规章制度体系。
2.2.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的目的和工作目标
◆设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目的
a)贯彻、推广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执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b)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行为;
c)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地位,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d)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利用现有知识产权提高企业效益;
e)鼓励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引进先进的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f)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目标
a)促使企业无形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企业的物质财富;
b)加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企业科学有效地持续性运作;
c)在国际市场大环境下使企业熟悉并熟练运用国际知识产权法则,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d)在更长的时期内和更广的范围内提升并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行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
2.2.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章程
a)章程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参与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订;
b)章程应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独立地位,突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
c)章程应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组成人员的专职化、专业化作出规定;
d)章程应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所属部门与人员的权责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从效率和灵活性角度、规划、安排全体工作人员的分工和合作关系;
e)章程应对知识产权管理专项资金的运用原则,并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防范和相关工作的奖惩制度作出基本规定;
f)章程应根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规范和实际,建立并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
2.2.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权力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
a)根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核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本,制定并推广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和管理制度;
b)统一归口,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应用和实施,审核管理知识产权合同与协议;
c)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预警机制,调节并处理相关知识产权纠纷,诉讼与仲裁;
d)搜集、整理、分析与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文献、资料;
e)奖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人员,鼓励创新;
f)创造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权力
a)协调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有关人员和调动相关资料的权力;
b)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权力;
c)代表企业对外处理知识产权事宜的权力。
2.2.4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人员组成与组织机构
◆人员组成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a)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管理者应当专职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事务,并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
b)对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熟悉;对国际知识产权协议、法规的了解;
c)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阶段、步骤的熟悉与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d)对自身所处的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专业技术的掌握,并能结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工作;
f)较强的信息设备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搜集、情报分析和综合创新能力。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
a)可以根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行业、自身的规模和层次的差异,在专职化、专业化原则下选择适宜的类型;
b)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适合层次分明的综合性结构,即对所有知识产权事宜实行直线管理模式,层层指挥,以少量的工作人员管理综合的知识产权事务;
c)发展中期的大中型企业将不同的知识产权按职能部门分开管理,不同性质的知识产权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d)发展到相当规模的集团企业,适合实行知识产权事业部机构,以企业项目为中心,由项目知识产权负责人实施相关管理,并对有关的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负责,在分类处理不同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保证同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性。
2.2.5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日常例行工作和紧急处理事宜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日常例行工作
a)定期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知识产权信息的搜集、汇总与整理分析;
b)及时更新知识产权资料库,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供不同保密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和决策参考;
c)负责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研发单位的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
d)定期与各级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沟通,汇报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情况,并及时向企业传达最新政策;
e)定期召开由企业领导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的例会,研究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现状,讨论并拟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f)定期进行企业各部门执行相关知识产权制度的监督与考核;
g)随时关注市场状况与新闻媒体,监视对本企业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h)随时提供对企业领导层和广大职工关于知识产权知识、法规、信息的咨询和培训等。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紧急事宜
a)及时应对外部个人与团体对本企业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按侵权程度和处理难度开展维权活动;
b)处理突发性的知识产权涉外纠纷;
c)及时有效阻止、处理企业内部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d)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与上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联系;
e)及时修复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系统故障,防止相关资料的泄漏。
2.2.6资金来源与分配,机构绩效的考评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运作资金来源
a)企业专项资金支出;
b)各级政府财政资助;
c)各级技术项目奖励经费等;
d)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收入;
e)知识产权维权收入。
其中企业知识产权专项开支是主要资金来源,企业应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掌握一定规模的活动经费,资金的总额及其占企业管理成本的比例应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和规模水平的差异制定,但实际总额不得低于维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日常运作所需,包括人员管理成本、信息设备添置和正常公务开支等。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工作绩效考评
a)根据企业知识产权总量和增幅开展考评;
b)根据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开展考评;
c)根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水平开展考评;
d)根据知识产权维权状况开展考评;
e)根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在行业中的影响及对外交流水平开展考评;
f)根据政府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评价开展考评。
2.3企业知识产权文献、资料等相关信息的管理
知识产权的档案制度、保密制度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保存、分析对保持企业知识产权的完整性、时效性、财产性和法律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各个环节,应注重文献资料的管理工作。
2.3.1企业知识产权文献的范畴及其管理工作的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文献资料
a)知识产权相关的协议、合同、规章;
b)知识产权产生、申请过程及其成果的记录与存档;
c)知识产权审查、评估、分析与预测研究等报告;
d)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文件;
e)行业相关知识产权资料库;
f)考核、奖励、惩处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历史存档。
◆企业知识产权文献资料管理工作的作用
a)界定企业现存知识产权的内涵和外延;
b)提供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归属的法律依据;
c)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必要保密措施;
d)提供评估实施、转让知识产权所需的分析、审核材料;
e)提供企业进行技术与品牌创新所需的检索资料;
f)记录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奖励、惩罚事项与人员,以资借鉴。
2.3.2企业知识产权文献资料的管理要求
◆文献管理人员的设置
企业应分派人员专门管理知识产权文献资料;管理人员需要熟练应用相关信息设备,掌握必要的分类、检索与分析技术;管理人员应与企业签订责任协议。
◆文献管理人员的搜集、分类、储存、分析研究与应用
a)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各种载体的知识产权文献归档;
b)建立相应的签收制度,搜集的文献材料形式或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的,应责成有关人员修正、补充;
c)对登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保存,对入档的文献资料设置不同的秘级;
d)企业各部门有义务向知识产权文献资料管理部门及时提供本部门知识产权相关资料,知识产权文献管理部门有义务及时向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检索、分析结果;
e)企业应保证足够的知识产权文献资料管理费用,提供必要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并为相关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
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分类规范
3.1企业专利工作的规范与程序
专利工作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相对成熟、完善的部分。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专利权的获取、维护、实施与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最有效和持久保护的基础措施。要加强与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必须提高专利管理水平。
3.1.1企业专利工作的规范
a)开发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专利成果;
b)申请、维护、应用、放弃专利等环节的决策与实施;
c)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专利资助,奖励专利发明人员;
d)评价、评估专利与运作企业专利资产;
e)规范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员工与外来人员业务活动;
f)监视专利侵权行为,应对专利诉讼;
g)提高专利工作信息化水平,管理专利档案;
h)加强对外专利工作联络;
i)其他相关的企业专利管理事项。
3.1.2企业专利的申请
a)组织知识产权、研发等部门对拟申请的专利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论证分析,及时作出申请专利与否的决策;对于不适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确定是否纳入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范围;
b)组织技术与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要求,撰写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提高专利申请文件质量,加快专利申请和审批的进度;
c)在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代办涉外和国内专利事务,并可聘请专利代理人担任专利顾问;应依法委托,与专利代理人签订代理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代理人的权限、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
d)专人监控申请全过程,负责在专利审查、复审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的联络、交涉和费用支付;
e)在专利申请前,为防止其丧失新颖性,相关专利的评估、评奖、产品展览与销售等活动应在专利申请后开展;
f)在专利申请后,应及时交纳年费或申请维持费,对拟在法定期限届满前放弃或终止的专利与专利申请,应予以论证确认并建立档案;
g)在就相同主题提出多次专利申请的情况下,后续的专利申请文件应提交优先权要求和相关资料,防止优先权的丧失。
3.1.3企业专利的实施与运作
◆专利权的界定
a)企业应认识到“合同约定”原则对确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重要性;企业应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实施专利开发前通过合同约定发明创造的产权归属;
b)界定职务发明或非职务发明,员工在离开企业时应将职务发明的相关资料交还企业,并承担保密义务;企业应支持员工开展非职务发明创造;
c)界定委托和合作开发关系中专利成果的归属关系,既包括开发目的性成果的归属,也包括非目的性技术成果的归属,如相关技术成果、中间技术成果、后续技术成果的归属关系。
d)在专利的委托和合作开发关系中,如专利成果为共有形式,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共有方式,并对共有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或合作方式进行明确约定;
e)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与专利开发部门应在专利开发的各个阶段搜集对专利权归属具有举证意义的材料。
◆专利的实施
a)企业应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情况,实践中应科学地选择专利的实施方式使专利得以有效地实施;
b)企业在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时,应从独占实施许可、独家实施许可、普通实施许可等不同限制程度的许可方式中,选择合理的许可方式,并制定适当的专利使用费标准和支付方式;
c)为避免两个专利技术比较接近的企业相互发生侵权现象,并节省开发成本,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可寻求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的专利双边或多边“交叉许可”,推行“专利同盟”战略;
d)在专利产品或包装上,应标明专利标记或专利号;
e)在专利实施的高级阶段,企业应将专利实施与标准化工作相结合,融合专利技术和产业标准的特点,将国际化专利许可战略构建在技术标准之中。
◆专利权的转让(引进)、赠予和承受
a)企业进行专利权转让(引进),应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相关专利价值评估报告和转让(引进)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由企业领导层审查和集体讨论形成专利转让(引进)决定;
b)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规定;向国外转让专利时必须经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c)一般情况下,专利权的转让应遵循“整体转让原则”,与国际法规与惯例接轨;
d)对专利无偿转让(引进),转让双方应签订专利权赠予合同并办理专利权转移的登记手续;因企业发生改组、合并、分立、解散、破产等情况,专利权归属于其承受权利义务的企业,需要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3.1.4企业专利的保护
a)企业应以知识产权部门为主要力量,依法维护其专利权益;
b)管理机构和人员应跟踪、观察企业专利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实施和维护,及时发现侵犯本企业专利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司法途径加强专利保护;
c)企业员工有权利和义务保护企业专利权不受侵犯;企业员工发现侵权行为时应及时报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动协助相关人员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d)企业专利权益涉及海关保护的,要按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要求,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专利权的海关保护备案;
e)企业应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应对员工开展相关守法教育,并在生产经营各环节设置预防机制。
3.2企业商标工作的规范与程序
商标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意味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商标帮助消费者识别特定的厂商,也起到监督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企业重视商标工作,不仅扩大广告宣传效应,也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2.1企业商标工作的规范与程序
a)依照企业知识产权整体规划制定本单位的商标工作计划和商标战略方案;
b)设计、申请、收购、宣传续展和中止商标等环节的决策与实施;
c)管理商标注册证书及相关档案;
d)监视商标侵权行为,应对商标诉讼;
e)评估商标与运作企业商标资产;
f)拓展商标战略,开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设计,传播企业理念;
g)其他相关的企业商标管理事项。
3.2.2企业商标申请
a)由知识产权、公关、销售等部门提出商标设计思路,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商标设计;进行商标申请前的检索,防止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商标权相冲突;
b)组织专业设计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制作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书》和商标图样;
c)专人监控申请全过程,负责在商标审查、复审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的联络、交涉和费用支付;
d)在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商标代理机构代办涉外和国内商标;应依法委托,与商标代理人签订代理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代理人的权限、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
e)注册商标10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办理商标续展;对拟在法定期限届满放弃或终止的商标,应予以论证确认并建立档案;
f)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要扩大使用的商品范围,不论扩大使用的商品与原来注册商标适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都必须按新商标另行提出注册申请;
g)重视互联网地址即域名的注册,加强“网上商标”的管理;
h)企业商标的价值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应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将其认定为驰名商标。
3.2.3企业商标的实施与保护
a)企业商标应体现企业特征,并做到简洁明了,构思巧妙、文化含量高;
b)企业商标应委托有商标印刷资质的单位印刷,并向商标印刷单位出具委托证明文件;
c)要加强企业商标的广告宣传,做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有持续性;
d)应防止商标作为商品名,而导致商标退化;一种新产品上市时应创造一个可以接受的通用名称,以区别商标;
e)注意保存商标文献,特别是商标申请和商标使用的相关证据,如显示商标最早使用时间、商品在各国各地区的逐年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发货单、销售合同等,以及商标广告宣传情况的记录和相关证据;
f)有效地选择、使用证明商标、等级商标、防御商标和集体商标等不同用途的商标;
g)开展商标许可时,应注意选择技术、产品、管理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进行合作;慎重签订许可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做好许可商标质量控制工作;
h)当企业转让商标、以商标权投资、其他依法需要进行商标评估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
i)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主动向国外申请商标注册,提高在国外的商标注册数量,争创驰名商标;
j)企业应密切注意市场动态,发现自己的注册商标被他人盗用、假冒,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控告,并积极配合进行查处。
3.3企业著作权工作的规范与程序
企业著作权是指企业依法对企业的作品和职务作品以及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他人作品所享有的权利。企业主要拥有的文字作品、建筑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以及电影、电视、录像制品等作品。
3.3.1企业著作权工作的规范
a)对企业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登记管理;
b)管理作品的申报、发表、修改、传播和转让等;
c)进行作品的价值评估,奖励与表彰作品创作人员与团体;
d)监视著作权相关的侵权行为,应对著作权诉讼;
e)其他相关的企业著作权管理事项。
3.3.2企业著作权的实施和保护
a)整理、保存各类作品创作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保留著作权产生的证据;
b)职务作品产生前,企业应与创作员工或团队签订相应的书面合同约定,明确法人享有著作权,同时认可作者享有署名权;受企业委托创作的作品,企业可以成为著作权人;
c)符合要求的作品自动产生著作权,但可以登记的软件类作品应及时向相关机构办理登记;
d)应以不损害企业经济和技术权益为原则,对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科技论文、工程和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等作品,进行发表与否和发表方式的论证和审查;
e)应对著作权转让、许可进行论证分析;开展著作权许可时,许可使用合同应明确规定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确定是专有或非专有使用权,指定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规定付酬标准和方法以及违约责任等。
3.4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
3.4.1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范围
a)依照企业知识产权整体规划制定本单位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计划和战略方案;
b)认定并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c)管理商业秘密相关档案;
d)监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办理有关纠纷和诉讼事务;
e)其他相关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事项。
3.4.2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实施
a)企业应当制定商业秘密保护的规章制度,制定商业秘密密级划分标准和保护期限,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b)企业在与所雇佣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有关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要求及应承担的责任等事项明确列入劳动合同条款;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法制教育;
c)加强商业秘密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严格限制文件起草打印的人员、地点和时间,制定传真、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借阅、查阅秘密资料时施行严格的审批手续等。
d)限制非有关人员进入和使用有商业秘密的车间、试验室等场所;
e)对外交往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对员工要求发表的论文、对外新闻报道、经验交流会以及产品的说明书、广告等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的部分,应经过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审核;
f)在买卖、加工、运输、咨询、法律事务等合同交易中制定合理的商业秘密保护条款;
g)合理评估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对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和转让进行审核;
h)企业商业秘密一旦被侵犯要及时采取补救手段;进行诉讼程序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4、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知识产权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只有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才能保证知识产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不受外来侵犯。
4.1产品研发、设计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a)研发设计全过程应确定项目责任人;
b)责任人应与企业签订产权、保密等协议,明确管理责任;
c)研发设计小组应规范地保存研发、设计计划与进程记录;必要的情况下,应将研发设计资料交公证处封存并确定日期;
d)对研发、设计活动中涉及外部知识产权借鉴的,应规范引进的协商程序并保留必要记录;
e)对研发、设计活动结束后,项目责任人应把本项目研发设计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各项研发与设计成果完整、准确、及时地以书面形式向相关部门作出汇报,并将项目进程中使用的重要技术与知识产权资料提交知识产权部门,建立档案,加密管理;
f)研发部门对外交流涉及知识产权的资料,应送交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审核;
g)研发、设计成果经过分类评估与审核后,应及时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
4.2 产品生产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a)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保护措施;
b)加强生产场地、设备、人员的管理与协调工作,检查督促保密措施的落实工作,对疏漏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c)确定各生产环节知识产权保护的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d)建立激励机制,将生产环节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奖惩范围;
e)应及时总结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成果,通过既定的反馈机制将技术和产品的改进和创造信息,以及随之产生的商业秘密等信息纳入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
4.3 产品宣传、销售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a)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和销售、公关等部门加强合作,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任务开展联合行动;
b)商标、商号和产品包装等设计要突出企业特色,加强防伪措施;合理运用多种媒体和渠道,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与增值,做好广告宣传;
c)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库,有效制定销售策略和客户回馈机制,并加强保密工作;
d)策划和建设严谨的销售渠道,成立打假办公室;发动公司各地区销售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取证,提供仿冒产品代销地点、销售数据及销售时间等资料;奖励打假人员;
e)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负责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时刻关注假冒企业商标和名称、诋毁企业商业信誉、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开展法律行动;
f)对企业经营销售人员加强保密教育,签订保密责任状,杜绝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泄密。
4.4 转让、许可、引进等企业知识产权交流环节的管理要求
a)转让或引进知识产权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该提交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报告;
b)企业领导应会同技术、生产、销售等部门,在研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知识产权转让和引进的专项审查;
c)知识产权交流所签订的合同,应经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签署意见,由行政主管部门加盖企业法人合同专用章;
d)当技术成果为双方或者多方共有时,必须在技术合同上明确共有方式,并对共有技术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或合作方式进行约定;
e)加强合同履行程序的管理,合同履行后,企业应严格进行知识产权交流效益评估;
f)及时准确地处理合同纠纷,最大程度争取和保护企业利益。
5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评价标准,及时开展评估和监督,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范得到实施的保证,也是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弥补知识产权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措施。
5.1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检查、监督机制
a)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定期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检查与评估,并及时向企业领导层报告;
b)企业知识产权机构要对照管理规范和有关评估标准,认真总结本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经验和薄弱环节,发扬成绩,改进工作;
c)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按制定的奖惩制度根据企业有关部门和个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奖惩;
d)地方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监督机构,企业应及时、完整地上报知识产权工作情况,配合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5.2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自我评价标准
序号
考核类别
总分
考核内容
考核要求
评分标准(分)
得分
一
战略
9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落实情况
1、是否将知识产权战略列入企业发展规划
是 3 否 0
2、企业领导层是否长期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是 3 否 0
3、企业各层面是否了解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是 3 否 0
二
制度
12
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实行
1、是否制订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
是 3 否 0
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是 3 否 0
3、是否包含签订职工保密协议等条款
是 3 否 0
4、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行情况
好 3 中1 差0
三
机构与人员
15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人员活动
1、是否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部门
是 3 否 0
2、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否有专用场地和设备
是 3 否 0
3、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职责到位情况
好 3 中1 差0
4、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情况
好 3 中1 差0
5、是否开展长期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
是 3 否 0
四
资金
12
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建立和使用
1、是否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
是 3 否 0
2、是否申请各级政府知识产权奖励资金或补助
是 3 否 0
3、年度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投入增长率
增 3 平1 减0
4、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
好 3 中1 差0
五
信息管理
15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的管理
1、是否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数据库和资料室
是 3 否 0
2、是否建立知识产权分类档案并制定备案制度
是 3 否 0
3、是否对相关信息制定密级确定制度和借阅制度
是 3 否 0
4、是否搜集统计相关产业知识产权最新信息
是 3 否 0
5、经营管理各层面对知识产权的利用情况
好 3 中1 差0
六
产权
12
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实施情况
1、自主拥有及利用他人知识产权数量
高 3 中1 低0
2、知识产权(包括自主和他人)对商品、服务总收入的贡献
高 3 中1 低0
3、是否存在作价、入股、质押等知识产权运作
是 3 否 0
4、是否开展许可贸易等知识产权流转
是 3 否 0
七
保护
12
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
1、知识产权的维护、市场监督等行为的力度
大3 中1 小0
2、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减少侵权与被侵权行为
是 3 否 0
3、是否与知识产权行政、司法部门保持沟通
是 3 否 0
4、是否开展知识产权的国际申报和保护工作
是 3 否 0
八
奖惩
15
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奖惩工作
1、是否有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和标准
是 3 否 0
2、专利相关奖励是否达到国家“一奖两酬”标准
是 3 否 0
3、对企业管理、研发等人员的业绩考核是否以知识产权为参考指标
是 3 否 0
4、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是否获得过国家或行业的奖励
是 3 否 0
5、针对知识产权各个环节损失的惩处是否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是 3 否 0
注:自评标准总分为102分,90—102分为优秀,70-89为良好,50-69为及格,50以下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