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血宰相”的理财术
任何一位学过世界历史的人都不会忽略过奥托·冯·俾斯麦这个人物。生活在19世纪的俾斯麦是当年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人称“铁血宰相”。 先了解一下俾斯麦的历史。俾斯麦(1815-1898)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1862年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同样在这爬上人生顶峰的30年间,俾斯麦也通过投资、运用自己的眼光、地位和能力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俾斯麦招募了一位名为布莱希罗德的人来替他理财。投资之初,布莱希罗德通过大量内幕交易获得暴利。比如,在某一个时期,因为德国政府即将宣布的一些政策将有利于俄国铁路股,俾斯麦本人的投资组合中就有70%被投到了俄国股票上;再比如,他们会购买一些优秀公司的股票,买时价钱很便宜,然后俾斯麦会做出些事情,让这些公司的股票升值。 俾斯麦在股市上挣了钱后,就把利润抽走,用于购买土地和森林,他坚信投资纸质证券是赚快钱的好办法,但真正的财富却要靠能够生长树木的土地来保存。俾斯麦自己做了研究认为,土地的价格会随着人口增长而逐步升高,差不多每年2个百分点,德国的木材价格每年上涨2.75%,而那一阶段的通货膨胀几乎为0,因此,他从林场获得的实际收益约为每年4.75%,即使出现通货膨胀,他也确信他的土地和木材会随之升值,他认为,这是一种无需冒什么风险的财富投机。 事实已经证明,俾斯麦的理财方向完全正确,尤其是在接下来的50年间,德国战火频频,通货膨胀飙升、经济萧条接踵而来,林场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保值。 从俾斯麦的理财方式可以看出,俾斯麦似乎也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看到眼下的某个举动可能在未来引发的一连串事件,直到今天,这仍是投资成功的要诀。尽管俾斯麦可以不断通过内幕交易来迅速扩大的自己财富,尽管生活在那样一个充满动荡、怀疑的年代,他并不一味追求投资回报率,即富了要更富,而是保持冷静一直把利润抽走,购买他认为更实在的土地。 俾斯麦和他的投资顾问有一种俾斯麦曾说过的“投资胆怯症”,每年追求的仅是4%的真实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后),但正是这种胆怯使得他躲开了19世纪70年代的新发行市场以及后来让许多德国人和银行家倾家荡产的殖民地投资热。这种所谓的胆怯事实上就是对市场的敬畏,对不确定性的防范。只要你投资股市,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你回避不了的,任何一个稳健的投资者都不应该把他所有的资产都投入股市。 从俾斯麦的理财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想像,俾斯麦可能担心自己的后代在继承了股票和债券的组合后会不知如何管理,而且就算是当时最伟大的成长股也会衰老,要想超过一代人有效地管理资产,绝大多数的投资顾问都不能指望,所以俾斯麦喜欢拥有林场,这种财富生生不息,不需要投资天才就能管理,他的后代只需永远保有他们,通过卖出木材就可以获得收入。 这一点也似乎颇值得中国的富人们借鉴,可惜这种方法,目前在中国还难以拷贝,原因很简单,因为土地还没有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