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忙文化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处在成长期的民营企业里,“忙”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现象,甚至上升为一种文化--“忙文化”。车间灯火通明、机声隆隆;众多员工加班加点,日以继夜,甚至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管理人员蹦上跳下,走路带风;各种文件、通知、报告、表格,各种会议、部署、沟通、嘴角,各种检查、监督、考核、罚款……表面看好像没有一个闲人。
但是,冷静思考一下,一个企业真的需要这么忙吗?我们的忙有多少用在了点子上?有多少是可以避免的?忙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效率和效益吗?反反复复的返工、直通率和良品率长期没有提高、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下降的综合成本和人员流失率、部门之间扯皮拉筋、矛盾重重……理不清,剪还乱,这一切都是对“忙文化”最好的诠释。
“忙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导向错误
企业里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天长日久就会蔚然成风,也就是形成所谓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里的高层心态浮躁,赞赏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怀揣“我花了钱雇你,你就得拼死拼活地卖命”的思想,“忙文化”就会如春后雨笋,遍地开花。
二、流程制度不健全
一般“忙文化”比较严重的企业,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要么没有,要么太多、太复杂;要么程序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要么朝令夕改,老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金口玉言;要么执行层面操作、监督不到位……
三、职责不明
具有“忙文化”的企业,一般来说各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有了事情,临时安排一下。员工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主管不知道该叫谁去做。责任心没有了,技能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自然就不能提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出现“忙文化”还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紧密的关联,比如没有先识人再用人;没有打造一支高效的中层队伍;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调动、协调部属,不知工作的轻重缓急;没有建立跟踪监管的机制;没有开展以正激励为主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的内部培训体系;员工素质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一个健康的人走路虽大步流星,但决不气喘吁吁;一条正常的流水线人人专注,各施其职,但总是有条不紊;一家企业要想长九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努力消除“忙文化”。

31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9-08-31 09:25
  • 浏览: 1190
  • 评论: 31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