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转:给信仰留一片后花园




文/赵启光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靠信仰来解决
  目标和理想差不多,理想就好像天上北斗星,你可能到达不了,但它会像水手一样指引你的方向。比如康德说我的理想是“使自己完美使别人幸福”。能有几个人完美?说完美是达不到,但是这是一个北斗星指引他的方向。所以理想高于你自己的目的地。当然说一个目标我想当公务员也可以,但我认为目标和理想更接近,更像一个高的层次作为一个指引的方向而言。

  而信仰呢,好像更抽象,更难以达到,实则不然,是更容易取得的。信仰就好像太阳,可以照耀在你身上,如果你打开心扉它可以温暖你的心,照亮你的内心世界。你如果有一个信仰你打开心扉之后它会温暖你的心,所以你有一个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但是你要温暖内心还是要信仰像天上太阳一样温暖你的心扉,如果只有目标没有信仰不行,只有信仰没有目标也不行。
  理想是我在现实世界中要达到的目的,比如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信仰是我超越现代生活某一种意识,没有理想的人谈不到信仰。现实、理想、信仰三个层次,现在的人常常到理想为止,你可以有理想,但如果只停留在理想而不到信仰程度上,这个理想常常是自私的,只是我要做什么,更高层的意义忽略了,有信仰的人理想更容易合理化,更容易无私。
  只有理想的人往往是个人主义,容易造成这个。虽然你说我想做什么,做一个医生,为大家谋福利,但是你不在信仰的高层次。这个理想,比如我想做医生,什么待遇,做什么事啊,出现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来解释理想和现实中间的矛盾,有了信仰之后这些矛盾比较好解释一下。
  乔布斯在大学典礼上说过:“信仰源于内心和直觉要追求你最真实的想法”,你什么事都可以自欺欺人,你目标都可以自欺欺人。我们小时候每个学生都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学生让老师给高分说我长大想当老师,唯独信仰在交流的时候很少说瞎话。除非是在某种情况下,基督教曾经说如果你不从基督像走过去我就不杀你,你不走过去我就杀你,但有的人坚决不走,所以信仰是比较原则的一个信仰,所以应该是内心的流露。如果你连信仰都骗自己,你恐怕世界上没有不蹁自己的东西,信仰是对社会人生真实的认识,这个信仰像照耀我们的天上的太阳一样温暖我们内心。

给信仰留出一片后花园
  在我们的社会中,你很难找到信仰。第一是传统原因;第二中国人比较务实;第三生存压力比较大。虽然我们现在富裕了等等,但求生存焦虑把这个空间占的太满了,没有空下来一个地方留给信仰。这是一个特点,可是在新时代,在物质变化这么多的情况下,大家都处于焦虑状况,都非常现实。我建议应该给这个抽象的信仰留出一席之地,然后我们打开心窗让太阳晒进我们内心,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综合性的比较抽象的理解,恐怕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具体问题的一个有利武器。

  我并不在这儿宣扬任何宗教,但是我想,一种对于崇高的追求,对于美的追求,对于超越自己的星空中的一种力量的追求,你和它的接触会使你在茫茫的人海中,在人生的孤寂中有一个慰藉。你只在那儿奋斗,你没有一个退路,你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你那个家只有房子没有后花园,我们中国人真的是没有后花园,那个房子都是一栋一栋的小别墅,你没有一个后花园可以退的。其实古人是有的,我们古代讲究儒道并行,外儒内道,大家知识层面有,劳动人民从知识间接层面也有这种影响,经常所说的物极必反,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种思想就是接受的道家思想。道家不失为一种好的信仰,说的是它的价值观,它追求和谐。
  比如人和人打架有一个自然的和谐,刚才说蓝天白云这很好。老子说修得一身得其真,他说没信仰这其实也是一种信仰。但是这是古老的东西,我们可以把一个新道家和哲学联系起来,和科学联系起来,然后我们作为一个儒家社会的另一个支点。不然我们全是现实,每天现实来现实去,我们也给自己家园种一棵花一棵草,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知识和信仰使人美丽
  我们不一定24小时都在工作,你10小时全用来工作,你就会心情焦虑没有方向。我不否认你忙工作,但是不要把全部时间投入当中。你在工作的时间决定你有什么,你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决定你是什么。他刚才说的《瓦尔登湖》是我最喜欢的,是美国作家亨利•贝戴维索罗所著的,这个《瓦尔登湖》是这个人在麻塞诸塞州的瓦尔登湖边住了一个小茅屋,自己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湖我还去过呢,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然后他写了一本书叫《瓦尔登湖》。他说每天在湖边游荡看着芦苇看着自然,很像道家。我建议大家也去看看《瓦尔登湖》,他看见一轮弯月非常好,但不要忘了看完弯月还要为人生奔走,你奔走之后晚上睡觉的时候没必要继续奔走,你可以同时欣赏《瓦尔登湖》同时奔走。白天你当儒家晚上你当道家,你大脑的计算机不能太小,只能储存这一点存档,你要存新东西就得把旧的删掉?我又存工作又存《瓦尔登湖》,你欣赏大自然,你的生活中的,你在那儿一坐就洋溢着生气。看过《瓦尔登湖》和没看过的人是不一样的,知识和信仰使你美丽,你不用去做美容术,男同志看了很多书自然会有一种凛然正气。

中国人聪明,但不注意自己的灵魂
  中国的环境下问信仰问题,这个答案有代表性。三个人恐怕就可以代表14亿人。说自己没有信仰,或者那位先生说的虽然有信仰,但和一般意义上的信仰还略有区别,你更倾向于政治哲学政治理想,而非灵魂。

  这就是我们中国,是现代中国,所以我们回到传统问题了,我们中国人常常说我们现在是特殊时代,我们年轻人想的问题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一样,我们这个时代是独特的。其实每个时代都这么说,1949年的时候这么说,五四时也这么说,清朝末年的时候也这么说,这一百多年都特殊。可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你是一个光谱上不同的格子,但你还是一个光谱,和历史还是完全一致的,你是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为什么我这么说?这不是我自己说的,咱们看外国人的观察,这个人鼎鼎大名谁都知道他,这个人的书大家不常读。我说要读天下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可以说是天下奇书,《道德经》可以说是天下奇书,马可波罗观察中国有很多奇特的东西,中国少有石头,中国人用纸当钱,中国纸可以当金子使,北京大城市如何壮烈,他完全是作为友好的姿态出现的。
  如果我们中国人不承认马可波罗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就没有朋友了。马可波罗说中国人非常聪明但中国人不注意自己的灵魂。这句话再翻译一下是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为什么说这句话?每个人说话都有观察角度,从他那个角度观察,他所来自的欧洲,他认为自己有灵魂有信仰,当然就是指宗教。但中国人的宗教观比较薄弱,这个事也好也坏,咱们不必争论这个事。咱们中国人2000年,3000年生生不息从孔子时代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全民的人格,有佛爷也好、或者老子后来变成太上老君,但是那种信仰和欧洲人的那种神的崇高、高尚和绝对权威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农村人信仰佛爷,比如说过去信仰菩萨,小孩病了全家磕头拜,菩萨救救我孩子,救好了我许你猪头一个,和神做买卖。神不是神,治好了再塑金身也行,但是一旦天工不作美小孩死了,上去把佛爷像踩了,砸了,所以这不是一个信仰。马可波罗说的是中国人这一点。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孔子开始,是这个意识,我没信仰也好,信仰蓝天白云也好,都是在这个层次上。

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
  信仰可以帮你摆脱困惑,你知道人从何处来,知道应该到何处去。我们这代人被种种问题所困惑,都生活在现实中,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反信仰的时代,一切的物化了,都用数字来衡量了。你赚多少钱,你买多少平米的房子,你月供多少,都变成数字。但数字之外的东西被忽视,你有了信仰之后,你对现实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你可以做人生的指引。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不可理喻的事情。比如说,他就可能跳楼,他也可能杀人,这个人没有约束。我的约束呢就是我的利益,但我的利益被破坏了我就铤而走险,我不对谁负责。中国人有约束没有?中国人有约束,我不是说批评中国人,比如说西方宗教的信仰,基督教的约束是“罪”,西方的约束是“罪”。我做这件事我有罪,我如果今天骗你了,上帝看见了我要受罪下地狱。中国人说的是“耻”是面子,我做这件事别人瞧不起我,孔子说“忠、孝、礼、廉、耻”,都是我中国人面子的判断,中国人好面子以别人对自己的判断作为行为准则,这其实也一种信仰,如果这些事情全没有了你会做非常可怕的事情。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就是说这个民族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没有共同的准则。所谓一盘散沙,各做各的,都奔各自的利益,不肯为共同的理想牺牲。当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坚定不移的,无耻无罪的选择了个人的利益。如果这样下去,这个民族的内部的混乱,不良运用,彼此消融,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奔走,那岂不可悲吗?
  在东西方冲突的时候,各种信仰都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是考验也是机会。有这么多机会是幸福的人生,但同时你的责任也很大。信仰是你发自内心的想法,对信仰的追求一定由你自己决定。时间是一定的,信仰是永恒的。信仰应该是长期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我们的信仰有所修正甚至抛弃某种信仰接受另一种信仰,这个允许的。信仰是更长远的更有指导意义的。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beibeikang
beibeikang

静水流深……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2-19 09:13
  • 浏览: 1698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