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心灵鸡汤---第二辑活着真好 2

屏幕上接着显示出这样的场景:宝宝摇摇摆摆地出现在屏幕上。他瞪着一对大眼睛,手指头含在小嘴里,一颠一颠地向镜头跑来。突然,他“啪”地摔在地上,随即号啕大哭起来。看到宝宝可爱的样子,小罗情不自禁地笑了。 看完录像带,小罗已感动得满眼泪花。原来这5年里,她获得了这么多欢笑和快乐。 滋养心灵: 生命本身就是个过程,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魅力,那结果对你来说也只是一个过程——无数个结果串联成生命的过程。懂得享受过程的人,才真正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心灵的孔洞 有个老人一生十分坎坷,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断;中年时,妻子也因病去世了;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可是,在别人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爽朗而又随和。有一次某个人终于冒昧地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一点伤感?” 老人默默地看了此人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那个人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那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那个人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可是,它到底像什么呢? “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那个人仔细一看还真的十分像心脏的形状,心不禁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那个人凑去。那个人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的声音舒缓地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深秋,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得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它热爱着阳光、泥土、雨露,它热爱着自己的生命,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滋养心灵: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是绵延到永远的,它有起点更有终点。我们敬畏它的不屈不挠,更敬畏它不着痕迹、毫不留情地逝去,所以生命需要我们去热爱,热爱生命,你体会到的将是生命中更深邃的意义。 生命需要挑战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病情会中途发作。” 她父亲回答说:“如果你发作,我知道怎样应付。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 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时,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她向父亲表示了自己的心愿:“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父亲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距离跑步的最高纪录是80英里。 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640多公里);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2400多公里);高三时的目标在圣路易市(3200多公里);高四则要向白宫进发(4800多公里)。” 虽然派蒂的身体状况与他人不同,但她依旧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来说,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不因此消极退缩,相反,她更加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高一时,派蒂穿着上面写有“我爱癫痫”的衬衫,一路跑到了旧金山。她父亲陪她跑完了全程,母亲则开着旅行拖车尾随其后,照料父女两人。 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的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跑啊!”但在这段前往波特兰的路上,她扭伤了脚踝。医生劝告她马上中止跑步:“你的脚踝必须上石膏,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她回答道:“医生,跑步不是我一时的兴趣,而是我一辈子的至爱。我跑步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要向所有人证明,残疾人同样可以跑马拉松。有什么方法能让我跑完这段路?” 医生表示可用黏合剂先将受损处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说,这样会起水泡,到时会十分疼痛。 派蒂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派蒂终于来到波特兰,俄勒冈州州长还陪她跑完最后一英里。一面写着红字的横幅早在终点等着她:“超级长跑女将,派蒂·威尔森在17岁生日这天创造了辉煌的纪录。” 高中的最后一年,派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由西岸长征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总统召见。前后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她告诉总统:“我想让人们明白,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滋养心灵: 要想练就真金,需经烈火燃烧,要想采得灵草,需上悬崖高峰;要想铸就宝剑,就得千锤百炼,然而要想见证生命的价值,抢占生命的制高点,就得勇敢地挑战生命。 生命的激情 她一生中见过的绝大多数花都在病房里,花的开,花的败,人的生,人的死。因为她是医生。 记得有一次,一场与死神的搏杀告败局过后,她无意间看到,病人床头柜上的花竟还在大朵大朵地绽放,仿佛浑然不知死亡的存在,黑色的花蕊像一只只冰冷嘲弄的眼睛。 她从此不喜欢花。 然而有一个病人第一次见到她,便送给她一盆花,她没有拒绝。也许是为了这个病人稚气、孩子一般的笑容,更可能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除非奇迹的奇迹,他是没有机会活着离开医院的。 那次,是他不顾叫他多休息的医嘱,与儿科的小病人们打篮球,满身大汗。她责备他,他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然后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花,三瓣,紫、黄、红,斑斓交错,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张顽皮的鬼脸,附一张小条子:“医生,你知道你发脾气的样子像什么吗?”她忍俊不禁。第二天就换了一种,是小小圆圆的一朵朵红花,每一朵都是仰面的一个笑:“医生,你知道你笑的样子像什么吗?” 他告诉她,昨天那种花,叫三色堇,今天的,是太阳花。阳光把竹叶照得透绿的日子他带她到附近的小花店走走,她这才惊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这么多种花,玫瑰深红,康乃馨粉黄,马蹄莲幼弱婉转,郁金香艳异咄咄,栀子香得动人魂,而七里香便是摄人心魄了。她也惊奇于他谈起花时燃烧的眼睛,仿佛忘了病,也忘了死。 他问:“你爱花吗?” 她答:“花是无情的,不懂得人的爱。” 他只是微笑,说:“花的情,要懂得的人,才会明白。” 一个烈日的正午,她远远看见他在住院部的后园里呆站着,走近喊他一声,他急切回身,食指掩唇:“嘘——”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缀满红色灯笼的小花,此时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无数花籽像小小的空袭炸弹向四周飞溅,仿佛一场密集的流星雨。他们默默地站着,同时看见生命最辉煌的历程。 他俯身拾了几颗花籽装在口袋里。第二天,送给她一个花盆,盆里盛着黑土:“这花,叫死不了,很容易种,过几个月就会开花——那时,我已经不在了。” 她突然很想做一件事,她想证明命运并非不可逆转的洪流。 四天后,深夜,铃声大震,她一跃而起,冲向病人的身边。 他始终保持奇异的清醒,对周围的每一个人,父母、手足、亲友、所有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说:“谢谢,谢谢,谢谢。”唇边的笑容,像刚刚展翅便遭遇风雪的花朵,渐渐冻凝成化石。她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了。 她并没有哭,只是每天给那一盆花光秃秃的土浇水。然后她参加医疗小分队下乡,打电话回来,同事说:“看什么都没有,以为是废物,丢窗外了。”她怔了一怔,也没说什么。 回来已是几个月后,她打开自己桌前久闭的窗,震住—— 花盆里有两瓣瘦瘦的嫩苗。仿佛是营养不良,一口气就吹得走,却青翠欲滴。而最高处,是那么羞涩的含苞,透出一点红的消息,像一盏初初燃起的灯。 她忽然深深懂得花的情意。 滋养心灵: 易朽的是生命,似那转瞬即谢的花朵;然而永存的,是对未来的渴望,是那生生世世传递下来的、不朽的生命激情。每一朵勇敢开放的花,都是一个死亡唇边的微笑。 命运不相信眼泪 1946年的秋天,二十六岁的汪曾祺从西南联大肄业后,只身来到上海,打算单枪匹马闯天下。在一间简陋的旅馆住下后,他就开始四处找工作。工作显然不好找,他便每天在胳肢窝里夹本外国小说上街。走累了,他就找条石凳,点燃一支烟,有滋有味地吸着,同时,打开夹了一路的书,细心阅读起来。有时书读得上瘾了,干脆把找工作的事抛到一边,一颗心彻底跳入文字里沐浴。 日子越拖越久,兜里的光洋越来越少;能找的熟人都找了,能尝试的路子都尝试过了。终于,有一天下午,一股海涛般的狂躁顷刻间吞噬了他!他一反往日的温文尔雅,像一头暴怒不已的狮子,拼命地吼叫。他摔碎了旅馆里的茶壶、茶杯,烧毁了写了一半的手稿和书,然后给远在北京的沈从文先生写了一封诀别信。信邮走后,他拎着一瓶老酒来到大街上。他边迷迷糊糊地喝酒,边思考一种最佳的自杀方式。他一口口对着嘴巴猛灌烧酒,内心里涌动着生不逢时的苍凉……晚上,几个相熟的朋友找到他,他已趴在街侧一隅醉昏了。 还没有从自杀情结中解脱出来的汪曾祺很快就接到了沈先生的回信。沈先生在信中把他臭骂了一顿,沈先生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地,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 沈先生在信中谈了他初来北京的遭遇。那时沈先生才刚刚二十岁,在北京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梦想着用一支笔闯天下。但只读过小学的沈先生最终成功了,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作家。读着沈先生的信,回味着沈先生的往事和话语,汪曾祺先是如遭棒喝,后来一个人偷偷地乐了。 不久,在沈先生的推荐下,《文艺复兴》杂志发表了汪曾祺的两篇小说。后来,汪曾祺进了上海一家民办学校,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再后来,他也和沈先生一样,成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 滋养心灵: “在灰色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命运从不相信眼泪,它相信的只有抗争命运的人。 抓住自己的“树叶” 托尼在伯父的林场里散步,时不时听到树上小枝子断裂时发出的噼啪声,偶尔也可以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大卫,奶奶为什么会死?”八岁的堂弟汤姆突然问他。托尼吓了一跳,因为他没有想到汤姆会跟他说话,他们散步这么久了,汤姆还没跟他说过一句话呢。 “那是上帝的意愿。”托尼边说边捡起一根树枝,用力甩了出去。他转过脸看看小堂弟,接着说:“上帝出于某种原因让她死的。” “我不明白,你讲讲死到底是什么?”汤姆大声说。他的语气让托尼吃惊,他的眼睛好像有了泪水。 “奶奶去世,你一定很伤心吧?”汤姆点点头。 “好吧,我来跟你讲一讲。”托尼停下来,希望这时能看到一只兔妈妈带着小兔子穿过树林,这样就可以用它们来做个例子。可是,四周除了高高的橡树,什么也看不到。“汤姆,奶奶老了。”他正说着,一片树叶落下来,他捡起树叶递给汤姆,“这片树叶曾经很年轻,可现在老了。”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死的吗?”汤姆看着树叶问。 “当然不是,就像所有的树叶不会以相同的方式落下一样。” “别的树叶是怎样落的?” “有的落得很慢,像奶奶一样……” “这我知道。”汤姆打断托尼的话,“告诉我,其他人的树叶是怎样的?” “我刚才不是在说吗?有些树叶落得很慢,像老人;有些落得很快,就像有人患了癌症。”托尼从地上拾起一块鹅卵石,抛向天空。 “为什么有的树叶落得快?”托尼真想不到汤姆会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这,我也说不清,也许是因为有的树叶天生虚弱,要么就是它们病了,就像我们有的人很早就死去。” “有时候我看到,树枝断的时候,成百上千的树叶同时落下,那是怎么回事?” “你想想,遇到飞机失事或地震时,不是也有成百上千的人死亡吗?这跟树叶是一样的,有时会一起落下来。” “托尼,你的树叶呢?”汤姆好像有点害怕提这样的问题。 “肯定在什么地方,但我现在说不清。”托尼感到有些冷,便把上衣拉链拉上去。 “托尼,我要保护你的生命,我要抓住你的树叶,不让它落下来,这样你就不会死了。” 托尼惊愕了。“听着,小孩子,人总是要死的,只是迟早而已。死是避免不了的,正如你不能把所有的树叶都抓住,就是这样。” “可是春天来了,树上又长满了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像新生儿替代了死去的人。”托尼抬头望望天空,天色已经暗下来。 “那么,托尼,婴儿是从哪来的?” “这不容易解释,这里好冷,咱们回家吧。我跟你赛跑,看谁先跑到家。” “等等,托尼,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预—备—跑!” “什么?” “没什么。从现在起,让我们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吧!” 滋养心灵: 杰克·伦敦说:“人的主要功能是生活,而不是存在。我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延长寿命,我宁可好好地使用我的时间。”珍惜生命的价值,紧紧抓住“自己的树叶”吧! 像牛一样活着 红卫兵年代,他,一位老教授下放到农村放牛。 运动来了,他就得上台,被人骂被人斗。折磨够了,就被押往牛棚。 这种非人的生活使很多过来人都想到了死。老教授也是,他想以死来抗争这疯狂的世界。 但是,是牛救了他,是牛的眼神让他的心灵感到一种无言的震撼。他对着牛哭,牛只是看着他,很平静很安详地看着他。这种眼神,像是在告诉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好像是在取笑他:“你太懦弱了。” 挂在牛棚上的绳子被他解下来扔了。但在那个时代活着,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当时的政策,牛是不能屠杀的。但那个时候,一年到头,村人难得见到油腥。年关将近,为了能吃到肉,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弄死一头牛。 最终,他们想到了老教授。大队长命令老教授把一头老牛牵到一处悬崖边,然后把牛推到悬崖下,这样会让人以为牛是失足摔死的。 老教授在队长的威逼下这样做了。老牛在滑向悬崖的时候,用前脚拼命扒住了一块石头,眼神里仍然平静,但奇怪的是,牛的眼眶里满是泪水。 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摔下悬崖……那个年关,全村的人都吃到了牛肉。 不久,厄运降临了。有人告发了这件事,一切的罪责都落到了老教授的身上。他以破坏生产罪被判了15年徒刑。 在北大荒的15年,他受尽非人的待遇,但每当想到自杀的时候,总是想起那头牛摔落悬崖时的眼神。 他要活着,像牛一样地活着,终于,老教授坚强地活下来了。只有活着才会感觉这世界上的一切——痛苦与欢乐。 滋养心灵: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再苦再难都要珍惜难得的生命。 生命如花 花市上,姹紫嫣红,芬芳袭人。 花贩甲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花贩乙说: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在白天时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花贩丙说: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花贩丁说: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滋养心灵: 生命如花,有着它特有的活力与调令,只有用心灵去品悟,才能真正地触摸到它的最深处。 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段生命的醒悟: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世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计算着。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 “可以的话,我会去多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险的地方也不怕去一去。以前我不敢吃冰激凌,不敢吃豆,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清醒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用心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在户外,甚至整夜不眠,用这个身体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园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 “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这就是人生,真的不可以再来一次。 今天,正值韶华的你,如果每天巧用一分钟,会是怎样呢? 多读一分钟:书太多了,人的时间太少了,多浪费一分钟,少阅读一本书。经常省下零零星星的一分钟,拿出一本喜欢又被遗忘很久的书来阅读。多读一分钟,你会感到很惬意。 多玩一分钟:人生倏忽一百年,少得可怜。每天多留一分钟,看一看山水,看一看大海和天空,看一看星星和月亮,把人生演绎得美妙多情些。 多陪孩子一分钟:孩子才是人生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多一分钟赚钱,便少一分钟与孩子相处的机会,要珍惜。与孩子相处,你可以返璞归真,拥有童稚之心,无忧,欢乐。 多陪爱人一分钟:爱人不是用来拌嘴的对象,她是六十亿分之一的缘分与修得五百年福分的集合,在终老之前多陪她一分钟。一个一分钟很少,百个一分钟也不多,但是千千万万个一分钟,可就不少了。每天预留一分钟给家人,人生便多了许多一分钟的美好。 滋养心灵: 过好每一分钟,人生足以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不能输给自己 我们奋斗在人生的旅程中,与天斗、与人斗,不应轻易服输,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然而很多时候,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天灾人祸,面对尔虞我诈,是我们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失败。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开始写作。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3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画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在生活的艰难跋涉中我们要坚守一个信念:可以输给别人,但不能输给自己。因为打败你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 一个不输给自己的强者,他是不忘自己人生权利,在困境时也能选择积极心态的人;他是能正确对待失败,永不放弃的人;他是有傲骨而没有傲气的,看重自己做人的尊严胜过自己生命的人;他是能尊重、宽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应怎样对待自己的人;他是能驾驭时间,高质量利用时间和能跟时间赛跑的人;他是对财富有正确的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他是理解爱情真谛,拥有强大情感支撑的人。 滋养心灵: 一个人可以输给自己的对手,但绝不能输给自己。被自己打败的人再也无法站起。不输给自己,命运总有一天会向你低头。 热情是一笔财富 热情,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都有着积极的心态、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人群当中,热情是用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对别人的支持。拥有热情的人,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行动。 热情的人,往往是积极的人,它不是来自外在空间的力量,而是自信、热忱、乐观、激情在人的内心翻转,最后有机地综合而来的。人们喜欢热情的人,心中永远保持住热情,积极的精神状态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剑桥郡的世界第一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她成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从8岁时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地下降,医生们断定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到12岁,她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 她的目标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么一类音乐家。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像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成为一名音乐家,而不是一名耳聋的音乐家,于是她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聋学生提出过申请,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入了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从那以后,她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并且为打击乐独奏谱写和改编了很多乐章,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专为打击乐而谱写的乐谱。 至今,她作为独奏家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因为她很早就下了决心,不会仅仅由于医生诊断她完全变聋而放弃追求,因为医生的诊断并不意味着她的热情和信心不会有结果。 滋养心灵: 热情的人总是面对朝阳,远离黑暗。因而,他们不仅性格光辉灿烂,而且命运也是铺满阳光,即使在危难之时,他们也总是转危为安。因为不仅命运之神青睐他们,人们也愿意把友谊奉送给感染自己的人。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6-15 09:23
  • 浏览: 1579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