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在外企做SQE的日子【六】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前段时间回了一趟家,再回工作岗位时发现我们IQC的(我们公司SQE是挂在IQC课长下面的)课长搞了一个供应商绩效考核表出来。结果发现考核排在末尾的全是一些交货量非常少的供应商。一个月一两批的交货量,只要发生一次不合格就是50%或者100%的不合格率。而有些交易量大的供应商因为分母比较大,虽然每天都出现异常,但是却排在不起眼的位置。如果按照这个表格来执行的话,就意味着我们要采取辅导措施的对象都是公司的一些供应冷门配件的非主流供应商,而真正的主流供应商并不在这个辅导计划内。
当时我一看,就提了一个意见,我说街头小店不能跟沃尔玛放在一起评吧。评比范围应该按照交易量进行分层,实力基本对等的供应商才能放在一起评啊。转眼过了一个月,供应商考核报告又出来了,评比范围是进行了简单的分层,将月交易批次十次以上的分成一个层次,月交易量不足十批的分成另一个层次。这一次没有进行排序,而是进行了分数的计算与等级评定。
问题又出来了,按照评分的结果,大多数的供应商都被评为D级供应商,包括一些平时交货质量与公司实力都很好的供应商。对D级供应商,要处理吗?可是如果处理的话,很多材料就没有合格供应商了;不处理吗?后面再来讨论供应商考核的时候,还会有人重视吗?种人参的跟种萝卜的,注定不是同一个层次。结构件、电子元件、包材,这些不同行业的供应商本身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非要放在一起考评。那被淘汰的肯定全是包材供应商,再就轮到结构件供应商。电子元件厂商一般会做得比较规范,出问题的概率会比包材与结构件低,所以可能总是排在前面。
所以在评价供方绩效时,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供应商分层考核。比如说,结构件供应商共有10家。其中生产主要部件的规模在300人左右的有6家,另外生产一些辅助配件的规模在200人以下的有4家。那么正确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将6家供应商作为一个考核群体,每月评出排名最后的一至三家,进行“修理”或辅导。另4家供应商作为一个考核群体,每月对排名最后一名的进行“修理”或淘汰,对这种供应商一般辅导没有太大的意义。
同样的道理,对电子元件厂商、包材厂商分别分层进行考核。这样子的方式,一个是可以真正找出需要辅导或淘汰的对象;而且在执行“修理”或淘汰时不至于大伤元气,才可以执行得下去。
【未完待续】

68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6-15 17:55
  • 浏览: 20605
  • 评论: 68
  • 赞: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