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电话算“骚扰”不
我们品质管理部的外线电话与国内营业串在一起,一般那边有人我不轻易接外线。他们对外的业务多,大多都是他们的电话。找我的亲戚朋友同事大多都打我手机,所以找我的外线一般只有三种情况:
一是,来自客户的投诉。这比较少,我们的产品大多出口韩国本社,有问题有本社QC,不会直接找我;国内销售量太少,我们的产品质量还好,投诉也不多。二是来自我们的供应商,因我们要求材料的不断降价,质量问题越来越多,不良通报后的原因分析和改善对策,他们总要打电话询问情况,咨询怎么回复。我们国内企业的质量管理总象些长不大的孩子。三就是我最不爱接的了:
“部长,外线电话。”营业小姐叫我呢。
“喂,是王部长吧,我是经常与你联系的XX管理咨询公司的张。。”在与我套着近乎。
“嗯,你好。”我在敷衍着。
“近期我们根据企业的要求组织精益生产,日本丰田行的研修活动。会对贵司有很大帮助的。我把活动具体内容发给你,贵司有什么打算我再与你联系。”
以前打过交道,我还算客气“这。。。相关的培训我们进行的不少,现没有这项计划。”
“这样吧,你看看具体内容,我再与你联系。”得,最起码还要再接一次。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国内外市场,减少各种技术壁垒,满足客户的相关要求。。。不论企业的基础如何,纷纷进行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哪个总经理手里没有一到两个认证证书,那就不叫企业了。
因而也带动了中国各种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业的发展,那可谓红红火火。各种认证、咨询、管理公司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由于国家的相关管理跟不上,正规的不正规的;合法的不合法的公司比比皆是。名目也在不断翻新:外培,内训,研修。大餐,套餐,加餐。。。。。这不又搞到国外去了。
而这些公司经营目地主要还是为了个钱字,更何况这个行业的项目收费混乱:认证一个体系从一万多到近十万不等,培训不同的内容一人次从几百元到近万元不等。甚至可以直接拿钱买到证书!可想而知,得到的证书和培训的里有多少水分。最终的结果呢,认证前后企业没有多大实际改变;培训前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没有多大改变。更多的企业为认证而认证,为拿证书而认证,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多。烟台有个大而有名的企业投资了十几万元进行了十天的内训项目,结果半年过后企业的管理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了。象我司在这方面的投资已经很多了,但对企业真正有意义帮助实在少得可怜。正因如此中国企业所获证书可信度在世界上越来越低。
世界大,圈子小,也不知他们从那知道我负责公司的体系及培训教育业务。正在郁闷中呢。“王部长,电话!”看,又来了。
“我是XX认证中心的李。。,七月初在青岛有个关于提升班组长能力的培训,贵司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与安排?”
听后马上烦了“现在各种相关资料,幻灯片网上到处都是,我们内部经常做这方面的培训,干嘛还要花银子外培呢?!”可电话那头不烦“我们这次的讲师是在日本和日企留学及工作了十几年特别有现场管理经验的。。。。”我总感觉有贬我之意。不愿听下去“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资料不用再发给我了”挂断。
下午上班不久,电话铃直响。哦,营业课没人,我接吧。
“喂,你好”。“品质部王部长在吗?”“我是”
“我是XX认证中心的刘。。,七月初在青岛我们举办一期班组长。。。。”
我立即叫停:“你们XX公司有几位业务员啊?”
“大概有六位吧”得,她也不清楚。
“你们业务员能不能分分区域,划划片啊”呵呵,我在参与他们的管理了。
“你什么意思啊”她还蒙在鼓里。
“上午我才接到你们公司李小姐的电话,下午你又打来。如果你们六位业务员都来一次电话,我这一天不用干别的了!”
小姐还客气呢“你的建议很好啊,我们研讨一下,对不起打搅你了。”
说实在的整天都是些:材料问题;异常分析;不良判定;部门协调;请示领导;指示落实;体系督导;业务安排;签阅文件;撰写报告。。。已经弄得我身心疲惫了。再接到这些烦心的电话,这心情就象窗外那阴雨的天气--糟透了!
而谁又能管管这混乱的行业,让它成为一块净土!
我把这类电话也称为“骚扰”并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