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天气: 大风心情: 平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2006年度“中华管理杰出人物”、中国十大质量人物、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杨钢先生刚刚推出一部新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幸运地购买并拜读了此书,颇有一丝感想,愿与君分享。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工作难免会出错,怎么可能一次就做对呢?读了这本书后,我们发现错误的发生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甚至是纵容错误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自已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的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一直默认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听任它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的确是难乎其难,而这又反过来说明错误发生的“必然性”。
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世界上有哪位父母会容忍一个护士接生婴儿的差错率发生在自已身上?作为乘客,有谁能容忍一个司机每行驶多少公里可以发生一次车祸的几率正好发生在自已身上?作为飞行员的家属,又有谁会允许航空公司每年飞行事故的发生几率发生在自已的亲人身上?
谁都不会允许!
因为这与我们自已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只有当产品与自己切身利益变得遥远而模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高谈阔论,奢谈什么“差错率”。记得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在二战中,一家生产降落伞的公司产品良品率已由99%提高至99.9%,但军方仍不满意,要求所交付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同时,要求该公司负责人亲自登机试验以检验产品质量。结果该公司所交付的降落伞的质量始终保持在100%。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厂商负责人提高了工作标准,把“零缺陷”视同自已的生命一样珍惜!为了保住生命,他必须要下定“零缺陷”的决心。只要我们对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事情,制定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它就永远存在:可是当它不被接受时,就会自然消失。所以说,无论是工作质量问题还是产品质量问题,都是我们“心想事成”的结果,因为如果您心里允许错误的发生,它就一定会出错。然而,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零缺陷是可以做到的。当一个人有了“零缺陷”的决心,他就会把决心变成标准。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地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整真义。
回想着我们日常工作,我觉得很多事情本来就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而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对呢。我们已经过多地沉迷于习惯,习惯着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没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情。因此我们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过多的返工、大量的报废、交付的延迟、顾客的抱怨等。
为了减轻激励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所造成两头挤的压力,为了更富有成效推进TQM、TPM、QCC和CR活动,我们很有必要践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准则,因为它可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然而“零缺陷”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所有场合、所有机会中都绝对第一次做对。实际上,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 “零缺陷”用象征的说法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它是用来衡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执行到位的标准。当我们确定“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后,我们就会开始有意识地去确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要求,有意识地拒绝差不多,进而更大程度上让顾客满意。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7-02-04 11:07
  • 浏览: 2436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