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那些年】 我待过的私企


看到大家都在记录那些年遇到的好领导,好公司。感叹羡慕的同时忍不住回顾了自己这几年经历的公司及同事。
我不是幸运儿,工作近5年,经历了两家私企,一家伪外企(香港人注资,马来西亚人当经理,但CEO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实事求是的说,私企伤不起……如果让我再有选择的机会,第一家公司我一定不会再选择私企了。
第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小私企,员工总共50人吧。机构不完整是肯定的,以至于工作两年后重新进入新公司时发现原来还有计控部,采购部等等……因此,对于一个完整公司的了解在两年之后才在脑海中形成雏形。这对于我的职业生涯来说,起步有些太晚了。
所以,第一家公司,至关重要,尽量选择大的,完整的,规范的公司。毕竟刚毕业的我们是什么也不懂的,需要的是吸收,学习。如果进入的是类似家庭作坊似的不那么规范的公司,那么就无法尽快适应职场,无法尽快寻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
在这家公司,接触到东西可谓杂七杂八,当然,质量是主要的,也许是因为我是理工科的缘故。就安排做了质量部的不知道什么职位的工作。体系,实验室,做报表,跑测试机构,反正整个小小的质量部,一个经理,一个我,下面都是小学或中专毕业的工人负责检验。
所以,凡是要应付客人检查或者体系审核的都是叫我去准备。
当时的我,干得那叫一个投入,那叫一个废寝忘食。充满激情地努力工作,幻想自己成为专业的,牛X的质量人员。但是,当我做的越多,越久,我心里的慌乱也就越来越多。
小私企的质量体系是根本不可能认真做的,就是为了拿证而拿证。所以,很多时候,为了应付检查,我得造假。这个过程中的我很幼稚,欢天喜地地造着假,混过审核后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呢?造假?当我在这两年中完成两次外审之后,我仍然不能准确地理解体系的作用,甚至没能接触到一套真正的体系文件。而所谓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也都是我自己编造的。这些都让我对ISO体系认证充满了不屑,因为我觉得它根本没有对公司起到任何作用,只是一张证书。
但我知道我是大错特错的。我之所以会那样想,是因为我处在一个扭曲的环境,井底之蛙,根本没有了解到ISO的皮毛。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随便混了一下就拿到内审证,现在我都为自己那时的自我满足而感到羞辱。更为自己没有早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遗憾。
现在想想,那两年的我真真是不知道什么叫职业。做着不专业的质量,兼着招聘和财务……自得其乐,真可怕!
也许是那时的我太渴望一份工作,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所以尽管工资很低,没有五险一金,我还是咬牙做了两年,因为那时经济危机,工作并不好找,我如果不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而我也曾单纯地幻想可以和老总一起把这个小公司做大,他会分我一杯羹,但是我想错了,不管赚钱与否,都是没有我的羹……我是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一个打工仔而已。
私企大多数都是亲戚关系浓厚,没有背景的你处在其中,是很难寻找到机会的。私企老板不需要你太有能力,他要的是放心,要的是能够帮他赚大钱。同时,私企里面纷繁复杂地背景也会让你在内耗中疲惫不堪。而不规范地薪资福利更是严重和付出不对等。
这几次职业的选择都是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立即工作,才会在没有过多时间等待,筛选,判断。但是我也不后悔,如果没有这几份工作,我也没办法帮家里还那些债,没办法存下钱来改善生活,没办法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
我需要在生活能让我喘口气的时候,认真地,好好地规划我的职业。写出来,是希望还有机会的朋友们可以珍惜第一次选择公司的机会,不要像我那时一样茫然,一样急迫。
那天听广播听到一句话很好“生活如果一帆风顺,那是精彩。生活如果很糟糕,那是经历”
希望这些经历都是为我以后的精彩做准备!

4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05-08 10:24
  • 浏览: 2196
  • 评论: 4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