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读后感】日本制造的沦落,重小技轻战略


《CEO的六西格玛变革的成功之路》读后感动我的第一点就是质量和价格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看看下面这张图就一目了然了,高质量带来的是高的投资回报率,低质量的投资回报率虽然不及高质量的一半,却是中等质量的七倍还多。代表高质量的是欧美企业,他们用百年老店的执著,利用贵族固执于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矜持,引诱暴发户渴望通过消费张显成功的心态,占据着人们心中高贵品质的高地,掠夺着人们的财富,创造并流传着自己的神话。而韩系和台湾系乃至新崛起的中国制造,靠对资源的掠夺,对环境的破坏,对于劳动力的剥削用无所不用的手段,用血汗筑起了自己的王国。夹在中间的日系因为开始的定位错误,加入了与韩系,台系乃至中国大陆系的价格之战,但是又不能当真放下身段抛弃所有的质量面具,当然如果当真摘下质量的保护伞,市场还有什么选择日本制造的理由?

看看右侧“1993年美国市场上VCR的价格和质量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在韩国人眼里二十年前日本制造在质量上已经没有多少优势,而且在价格上却是处于劣势。二十年来日本制造一直期待在速度上超过韩国,在质量上得到美国认可,2012-年了,程式化的日本人在速度上还是没有韩国快。在使用质量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今天,作为魅力质量的创造性,作为营销质量的战略还是和欧美望尘莫及(营销质量---我创造的名词用于形容苹果那样技术上处处不如人,通过过人的营销策略,细心体会用户需要,让粉丝以拥有为荣的现象,我坚信苹果的营销成功背后有炒作的暗箱,苹果的发售每次都推迟中国,让人不可轻易到手,一定是营销的需要,用简单的汉语说就是吊胃口。吊足这块最大市场上的中国人胃口)
没有抛掉韩国,没能追上欧美,不经意之间中国企业势不可挡的成长起来了。不肯放权的日本企业,在几乎所有制造工厂都在中国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中国本土企业的速度。不相信中国人的日本人,在智慧本来就没有中国人灵活的头脑中,不可能产生超越中国人的智慧。日本制造输得其所。
因为日本制造始终关注的是微观的管理和提高,这种管理很容易被中国广泛学习,而在大环境的变化中,应付大环境变化的宏观的术,在日企研究明显不足,这种仅仅关注制造现场的做法,使得生产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但是决定产品成本更应当取决于设计和采购的环节,设计决定采购,采购决定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原材料的成本要比人工费巨大的多,而且采购的改善比较的不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为什么一篇关于六西格玛的书让我思考如此之多。因为在六西格玛的推进中,恰恰体现了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在欧美企业六西格玛是从管理层,从经营层开始推动。但是六西格玛到了日本,变成了QCC的工具,在众多的QCC发表中我们看到了DOE的影子,我们瞅到了MSA的踪迹。在日本企业中六西格玛仅仅被用于现场的改善,用于故障成本的降低,好一点的做到预防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但是很少用到整个经营流程改善。甚至在有的公司MBB在进行内部教育的时候直接越过DMIAC的D阶段,仅仅对于内部的BB或者GB从M开始进行教育。因为D阶段是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但是这些人并不觉得六西格玛是自己应该学习的,而参加学习的人员,并没有权利决定那些最需要改进的项目可以作为改进项目进行立项。所以大家选几个类似QCC的项目感觉自己可以最终作出结果的选项,把用QCC思维进行完了的工作,穿上六西格玛的外衣,就算万事大吉。

53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6sigema
6sigema

质量经理,精通日语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12-02 21:30
  • 浏览: 5122
  • 评论: 53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