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管理思潮 来去匆匆

多面手”咨询机构往往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曾经风靡一时的众多管理思潮曾给企业界带来了强烈震撼,但为什么它们又迅速消失了呢?    最近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管理咨询机构应对此负一部分责任。这是因为此项研究所说的“赶时髦者”──咨询机构经常在某一理论走红时匆匆推出此项服务,而不管他们自己是否具备这个领域的专长。    麦吉尔大学管理研究学教授、该研究的合作者罗伯特·大卫说,每当一种管理理论盛行,需求最高,经理人也最需要帮助时,这些不太胜任的赶时髦者就会大量涌现。本研究的作者们认为,众多水平不高的咨询机构使企业难以实施管理策略,给它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最终,兴趣就会下降,红火的景象也一去不再。    罗伯特·大卫同康乃尔大学的大卫·斯特朗的研究报告发表在 《管理学会杂志》上,这份报告对管理理念为什么总是流行一时提供了最新的解释。还有一些研究则提到了咨询机构和管理咨询师的销售策略,以及管理人员由于害怕落伍而产生的危机感,等等。    任何一位管理人员都能证明,学者、咨询师和媒体不断为企业提出各种建议。2003年一本名为 《什么是伟大的思想》的书列出了140种新的管理理念,从“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到“零基预算”,不一而足。    一些研究人员称,这些理念比以往来得更快,去得也更快。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拉斐特分校的教授在2000年对过去50年中的16个“管理时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管理理念的寿命周期正在缩短。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某一理念的兴趣通常要10年以上才能达到顶峰 (以媒体提及的次数衡量)。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个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3年。    大卫和斯特朗的研究对提供全面质量管理顾问服务的咨询机构进行了分析。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在整个公司实施质量改进计划。这个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异军突起,原因之一是丰田汽车公司等重视质量的日本制造商取得了成功——但在2000年时失宠。    大卫和斯特朗发现,在1992年,当人们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兴趣高涨时,在178家提供全面质量管理服务的咨询机构中,仅有12%的机构具有丰富的质量控制知识 (以在主要质量控制协会中的会员数衡量)。他们发现,到1995年时,绝大多数提供全面质量管理服务的咨询机构都是 “多面手”,而不是只关注质量管理的机构。    美国贝恩顾问公司航天及国防事务负责人迈克尔·戈德伯格回忆道,有的咨询公司利用全面质量管理解决各种公司问题。戈德伯格说,他曾受聘帮助一家公司取消100多个全面质量管理项目中的一部分。他称,对所有问题都采用同一解决方案的咨询机构是在搞“一刀切”。    大卫说,许多不具有质量管理知识的“多面手”咨询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末放弃了全面质量管理服务,当时经理人已经开始抱怨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价值。大卫正准备开展一项研究,分析在全面质量管理兴盛时进入,并在衰落时退出的咨询机构是否对其他管理理念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大卫称,这些咨询机构多为规模较小的不知名企业。在较大的企业中,他提到了科尔尼公司和波士顿咨询公司。    波士顿咨询公司不予置评。科尔尼公司首席执行长亨纳尔·克莱因称,该公司并没有追逐管理潮流。科尔尼在上世纪90年代末放弃了全面质量管理服务是因为这一直不是其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说,全面质量管理在该公司1992~1993年的全球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克莱因称,去年有98%的机构客户对该公司的服务评价为好或很好。    克莱因还表示,过于热切的客户和夸大新理念的管理大师也为管理热推波助澜。    巴森学院教授托马斯·达文波特说,咨询公司应该开发新理念,引导潮流。他说,大多数咨询公司都是在客户表现出兴趣后才开始开发某一领域的管理知识。达文波特曾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机构任职。    达文波特说,出现一个措手不及的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他是业务流程重组最早的支持者,也是《什么是伟大的思想》的合著者。他认为,过于夸大导致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可能为业务流程重组带来负面影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卫和斯特朗还发现,随着公众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关注程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消退,越来越多的专家加入了这一领域。结果是,后期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那么企业领导人评价最新管理思潮时应该怎么做呢?大卫的建议是:不要贸然行事,当一种管理理念风头最劲时,先做个深呼吸,这比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要好得多,至少给自己留出了思考的空间。来自质量报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小葱
小葱

此人已死,有事烧纸。小事招魂,大事挖坟!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8-04-11 09:11
  • 浏览: 1860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