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管理:让团队健康成长
用数据说话,是管理者一项必备的素质。而在管理系统中预测、计划、控制、报告都是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基础,可见量化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项目管理中涉及4个环节,无论是报告式的文字还是表格式的管理工具,数据是会经常见到的。能有效避开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我们的量化管理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常犯5个错误
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多必导致工作的模糊,而工作的发展和进度又必须以数据为基础,所以会存在很多定性带来的问题。
结果小于计划。计划制定了,经过执行发现结果往往小于计划。领导不满,属下也充满委屈。结果小于计划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计划的模糊,并且下属没有得到精确的解读。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实现了,但在领导看来,却没有实现。另外就是对执行的不到位和控制的不量化,针对此类问题,计划制定后,团队要按照这个目标进行工作,并且务必要实现这个目标。
数据没有甄别。量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方法也得到普及,但由于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自己得到的数据理解不一,凡是数据都作为依据反馈给上级。结果却发现,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所得结果远远高于现实情况,明显有水分。这种虚假上报的行为于工作不利,大大损害了量化真实性的原则和底线。如不加以辨识和甄别,作为决策的依据进行执行,可想而知,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应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据可查的追溯,并对结果进行预估核对,对于明显不符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直至所有数据真实有效才作为分析的依据。
控制没有量化。量化的计划被执行,但控制没有量化,时间没有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需要的结果没有量化为具体的数量,人性弱点再次发挥了优势,往往就会出现常说的“大锅饭”现象。是否将所有计划和控制都具体到人头上,是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为团队作业和单体作业各有优势,而并非所有工种都能将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头上,这就造成了团队作业的天然土壤,一旦控制没有具体到人头上,或是无法具体控制到人头上,那么管理中就会出现控制不可量化的现象。
量化范围模糊。量化范围没有具体到真正的细节,最终导致执行结果出现偏差。针对量化范围模糊的问题,有人不认同这是一种错误,而是领导风格的不同导致,但从结果导向看,量化范围模糊不是最关紧要的。如此一来,如果团队规模小,执行人员有着较高的自觉性,还能避免此类错误。而现实中,规模较大的团队较多,就无法保障整体作业的觉悟性,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要解决此类问题。
量化3大节点
项目管理之所以有量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无论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务必保障所有结果准确无误的达成。因此,从开始到结果,都必须以量化的数据进行监督和检验。
目标要量化。目标量化要具体到每个细节,“客户满意度要提升20%、市场占有率要提升10%……”对于所有需要解读的地方,一定要使每个人确认理解为止,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否是100%理解。
方法要量化。在项目管理中,方法要量化往往被人忽视或者是弱化。领导给出了目标也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但没有给出方法或是给出的方法不适用。
这里并非要求所有执行人员千篇一律刻板执行,但作为一个参考方法,能减少人员工作的浪费。特别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是实用的。至于高层管理者,则另当别论,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任务,这点是基层人员无法达到的。
结果要量化。对于结果量化,上面有所阐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结果不能只有一个,在一个大的结果下,应该有阶段性的小结果,以便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最终保证大的结果完全实现。
除此之外,量化管理还需注意真实有效、去伪存真。数据的真实性是使用的底线,数据的有效性是需要管理者甄别筛选的,并非所有数据都有用,一些干扰性的数据要进行排除。
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实高度的洞察力。
在所有数据中,对数据的缺失和对未来发展的不预见性,都能导致量化管理的不到位。因此在量化管理中要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数据,并能有一定的预见性,预估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数据。
数据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存在的,因此在量化管理时要注意数据间的联系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数据与数据之间是整体的联系的,往往在数据与数据之间,能产生很多有用的信息。
量化管理,作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作业方法,不仅给管理者带来科学的依据,而且能在量化管理中让自己的团队得到成长和发展。
在一些企业,他们以“用数据管理”作为年度活动主题,时刻提醒自己的员工用数据管理。也许,企业的发展并非一日千里,但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要有所进步,不断坚持下去,量化管理就会发挥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