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_质量玩偶和人妖
在我看来,让质量人自己去影响自己的老板,这是不负责任,不是事倍功半,而是全无用处,特别是很多看起是在质量工作或者有着质量头衔的人,本身对质量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中国的管理系统和西方是不一致的,所以,现代质量管理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是没办法落实的。这不是使用何种工具的问题,也不是想方设法纳入财务考核的问题,而是从本质来讲,由于我们没有分立的体制,导致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职能缺失。不仅仅质量管理如此,所有和监管,测量,控制相关职能在国内都是玩偶,摆设。统计局的数据,一直被认为缺乏权威性,领导决策也很少有依据数据决策的,而是拍脑袋,拍口袋,拍胸脯决策,这难道让统计局的同志去影响领导吗?有多少高级的会计,不是以财务管理,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这些基本技能吃饭,而靠的是做花账,做假账,做蒙股民的财务报告吃饭的?这难道要让财务经理们去影响董事会,去建立健全透明的,开放的财务管理体系吗?有多少人事经理,对于领导的小舅子,大姨子,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所有的考核,技能要求,要量体裁衣,要削足适履,若领导说,他的秘书劳苦功高,想做个分公司总经理当当,你一个人事经理能拦得住?更不用说现在人人口诛笔伐的足球圈,这里面你还能看到正常的监督管理吗?你要想改造就得大清洗,甚至可能是中国人都不要,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就缺乏这种监督管理思维意识。为什么,我转我的一篇博文来说明搞这个问题。----------------------------------------------------------------------------------------------------------------------------------------------------------喜欢通读历史的人,如教历史的袁腾飞,写历史的黄仁宇,翻译过资治通鉴的柏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够直面中国人的劣根,而且也不再寄希望于能够自己改正,自我反省,我们已经失去了那种能力和动力,只是乌鸦看乌鸦都一般黑。所以袁腾飞讲历史,以古喻今(因为本质上是相通的),黄仁宇完全是以一个第三者,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甚至连中国的文字都一起批判,成了阻碍中国数字化管理的绊脚石,柏杨则毫不客气地写出《丑陋的中国人》。但中国人并不觉得自己丑陋,认为别人都是对我们有偏见,因此就这样孤独地,固执地不肯,也不能改变自己,以各种借口,理由,闭关锁国,不与世界接轨。在货币战争里讲中国和欧洲(欧洲的文化是从爱琴海文化展开的,很难讲就是欧洲本土文化)从文化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异?中国的历史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权”,中国是围绕着权利斗争,分权集权的历史。西方的历史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钱”,英女王没钱也调不动贵族,也雇用不到骑士。因此西方人读中国的历史很难读得懂,如汉武帝这个人物,在《从罗马到长安》一书中,就讲过中国和欧洲人的差异,西方人看到一个皇帝,在任杀了那么多大臣,让那么多商人破产,还没收贵族的财产,认为这就是魔王,但在中国人看来,这算是有才能的君王。我们也读不懂欧洲的历史,帝王怎么都那么憋屈?因此西方从根本上是商品交换史,是基于承诺,契约,规则,法律,章程。中国是一部权利争夺历史,有权的可以剥夺没有权利的人的一切,浓缩到最后就剩下征服与被征服,天子和奴才,对内如此,对外也如此。我们为什么会忽视证据,数据,如果你有了权利,你可以指鹿为马,可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以莫须有,可以风闻言事,可以道听途说,你搞那么清楚有必要吗?说到底,皇帝老子要杀你,九千岁要办你,你低头是死,抬头也是死,明白是死,糊涂也是死,结果是一样的。反正所有的证据也抬不动印把子,你翻几本记录有什么用?你史家再公证,现在还有人能搞清楚李建成是怎样的人吗?历史是人写的,证据也是按照需要编的,这还想不明白吗?卷帘将军,打翻了琉璃盏,被丢到流沙河,那是沙悟净没本事,孙悟空拆了御马监,打残了马天君,打着旗号叫板,还被封为齐天大圣,后裔一口气射死了帝喾(俊)九个儿子,帝喾还得自己安慰自己,这不是还给我留了一个吗?人是死的,规矩是活的,要看是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儿。谁说天条是铁律,不可更改,那是对七仙女,织女,猪八戒,沙僧之流。悟空说我打,沉香说我劈,后裔说我射,天条算个鸟!?玉帝说,对,那东西连鸟都算不上!被鸟一样的东西给束缚了,这只能说明你没本事,还是踏踏实实地趴在地上喊“遮”吧!等你有本事了,你能让乾隆趴在地上给你喊“遮”。高俅被抓到梁山的时候,他就是孙子,宋江被招安了,宋江就是孙子。这就是我们的逻辑,懂得这个逻辑,不需要学科学,不需要捋清楚,搞明白各种关系,不用面面俱到,这些都没用的。朱元璋对胡惟庸说,我就是要灭你九族,你给我个找个让我灭你九族的理由,我就赏你个全尸,胡惟庸除了感恩戴德还能怎么着?道理,没有道理就是道理,今天老子说了算!水浒里,高喊:“我老爸是太尉!”现在高喊:“我的爸爸是李刚!”你还忧心个啥?------------------------------------------------------------------------------------------------------------------------------------------------------------楼主读过质量发展史,这很好,但在1940年之前就没有质量管理了吗?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建于1853年,上一家公司成军于1928年,那个时候就没有符合性质量了吗?这显然不是的,而是当时还没有质量管理这个分支,是做财务的人在做质量的判定。从财务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产品是修,是改,是报废,哪一个最经济就采用那一种方式,是将复杂的技术方案要折合成成本,财务报告,然后让老板能够决策,后来有了标准工时,有了标准的成本估计,预估过程变得简单,则由工程师自己评估。后来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爆发,需要大量的一致性,标准化的武器,才逐渐有了符合性的概念。因此从本质上,质量管理是财务管理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它管理的是符合性,这也是现代质量管理成为一个独立分支的标志。但并不是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符合性的概念变化了,而是符合性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而符合性的本质是不变的。如这个人言行合一,则这个人可以被信任,因为符合性,这个公司自己规定的流程,员工同意的流程,得到遵守并贯彻,这也是符合性,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是符合性,产品符合顾客潜在的没有明示的需求还是符合性。从财务的角度看,符合则纳入收益,纳入应收账款,不符合则纳入成本,纳入支出,纳入损失,对产品如此,对工作也是如此,你做的这件事情符合要求,则这个工时你在为公司挣钱,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额外的工时,额外的支出。那么为了验证符合性,必须投入怎么办哪?这个投资回报率该怎样算哪?当然是投资为0最好,受益最大,怎样做到为0?于是一次就做好,于是要提高质量意识,要有质量意识,要有防呆措施,要有0缺陷,要持续改进,要预防,要纠正。当不能以0成本,去做符合性的检验,实验,验证,怎么办?则在过程稳定的情况下用抽检,因为抽检则要考虑失败的风险,这就是5%,1%的由来,这就是PPK CPK,control chart,SPC等等的作用。为了降低在研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失败成本,于是引入DOE,回归,方差分析,等等去减少试验成本,减少次数。说到底,质量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细化的分支,从宏观上看,管理的是公司的诚信体系。那么现在若财务管理都是内掌柜的水平,或者都是一本烂帐,花账,你就算玩出花来,你对老板能有多大影响?若一家公司连自己的预算都管不好,你能指望这家公司的运营管理,运筹管理达到何种水平?质量管理的水平有可能脱离财务的母体,脱离运营的基础独立成行吗?在国内你可以用最烂的供应商,如果赔不起,就不玩了,大不了倒闭再换个牌子,换个领域接着玩,中国的倒闭成本太低,失败成本更低,甚至连做毒餐盒,垃圾安全帽的企业因为利税大,还是属于被保护单位。可以说人人不怕失败,人人敢于失败,人人享受失败,管符合性,管失败成本的职能不就是多余吗?如果不是国门敞开了,外商,外贸需要,根本就没必要设这个质量管理职能,从工程分一个检验科就齐活。既然财务,人事,统计,法务等等都是收边包缝,贴花边的,质量管理也就萧规曹随,既然财务内掌柜就可以干,那么质量小秘,小姨子,小二,小三,小四就都能干。都是花瓶,还不找个养眼的?最后,这就是为什么,外企在进入中国之初,在财务,质量都是选用老外,后来只招在外企工作的人做质量,财务,而不从国内找人的根本原因,因为国内的质量人和国际上的,从各个方面都不在一个平台上,一个平面上。我们公司有9个区域质量经理,经过3年的接触,我们发现我们其实都是一个类型的人,性格特点极其相似,逻辑性强,严谨,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幽默,擅长总结和分析,对数字和证据敏感,擅长做报告和培训,个性保守,固执,创新能力差,决断不果断,但一旦决定后就特别的强硬。有意思的是,9个质量经理中有5个是天秤座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就有在想,这是不是不同的公司的HR在选材的时候,在职业规划的时候,采用了相类似的规划的结果吗?我也留给大家几个问题1. 中国的管理已经发展到需要质量管理的水平了吗?2. 如果是,你适合做个质量人吗?3. 你愿意放弃技术,进入管理经营甚至销售团队吗?第三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个参考答案,做质量管理的人的个性和销售有是相类似的地方的,销售人员不会惧怕敲开一家陌生的房门,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质量人员不会惧怕这个人头衔,去考虑这个人是不是和你有冲突,去阐述自己的意见,销售人员要做很好的演讲,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质量管理人员也一样。因此,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就有2次,曾经被销售总监认为我是站错了队,如果我做销售是一个很出色的销售人。质量经理和财务经理不一样的就是,你要去推销自己的策略,这些策略都是大多是长期坚持才会有效,但短期看不到希望的。我的法国总监也告诉我,他也是这样的人,所有的好的质量人,都是擅长让对方接受或者去考虑自己的意见的,用管理的语言就是,通过施加影响来取得成绩的人。在我看来很多技术出身的人,往往缺乏这个能力,习惯用实力说话,不是去施加影响,而是去直接行动,最终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无法在长期发展的道路上为公司清除路障。原文:致质量“玩偶”及“人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