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戏言APQP文件编制(二)
提醒:本文非专业性的!
接着进入第二阶段,可编制一个第二阶段文件目录。
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设计分析,针对前一阶段确定的几项特殊特性进行会议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确定某些解决方案,APQP小组成员参与讨论人员签字确认。
DFMEA:针对各零组件的功能、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后果、S、O、D按评分标准评分、分类(特性符合)、潜在失效起因/机理、现行预防设计控制、现行探测设计控制、风险顺序数RPN=SOD,建议措施、责任和目标完成日期、措施施行结果(采取的措施及严重度、频度、探测度、RPN的分值重新确定)
工程图样、工程规范--公司的工程图样/工程规范,包含客户提供的尺寸和性能图纸
样件控制计划--手工样、工程样的制作控制计划
样件制作计划,输出样件,对样件进行尺寸及性能测试,输出样件尺寸及性能测试报告
设计验证报告:验证单位及参加验证人员、设计输入综述、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各项试验/检测报告内容摘要及其结论、设计验证结论、对验证结论的跟踪结果;
设计评审报告:项目名称、设计阶段;评审人员名字、部门、职务或职称,评审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评审结论、对纠正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结果。评审内容涉及:合同标准的符合性、采购可行性、加工的可行性、结构合理性、可维修性、可检验性、美观性、环境影响、安全性及其它
新设备/工装设施要求--新增设备/工装(模具)清单,工序名称、对应工序需要的设备及工装名称、数量
量具/试验设备要求--量具/试验设备清单,量具/试验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度要求、有无对应的量具/试验设备、解决方案及责任人和完成日期;量具/试验设备精度是否满足要求、量具/试验设备数量是否满足检测要求;说明事项
特殊特性:--特性矩阵图,产品名称、编号、规格型号、顾客名称、序号、产品特性、产品特性公差、过程(工序)编号
备注:过程(工序)编号须与“过程流程图”、“控制计划”中的过程编号一致;实心五角星可表示重要特性、空心五角星可表示产品关键特性,实心圆表示直接责任,空心圆表示间接责任
*小组可行性计划:
APQP小组在做可行性考虑时并不打算进行可行性评价时面面俱到,但要考虑以下问题。所提供的图样和/或规范已被用来作为分析满足所有规定要求能力基础。对于所有否定答案都要有识别所关注事项和/或所提出要求,以满足特定要求的附加规定。
1产品是否被完全定义(使用要求等)以便能进行可行性评价;
2工程性能规范是否符合书面要求;
3产品能按图样规定的公差生产吗?
4产品能用符合要求的 CPK值生产吗?
5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生产产品吗?
6设计上允许使用有效的材料处理技术吗?
7以下情况不发生异常时,产品是否能正常生产?生产设备成本的提高?工装成本的提高?替代的制造方法?
8是否对产品要求统计过程控制?
9统计过程控制是否用在类似的产品上?
10如果统计过程控制用在类似产品上:过程是否处于受控和稳定状态中?CPK是否大于1.33?
结论:可行--产品可按规定不做修改而生产;可行--建议作出修改(见附件);不可行--需要更改设计以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小组成员认定,制表、审查、核准
*第二阶段评审总结表(管理者支持)评审项目:设计FMEA文件是否已经建立?设计评审是否已进行,并且作有记录?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设计分析是否已完成?产品工程图样/工程规范是否已完成?产品的设计验证是否已完成?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是否已完成?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是否已确定?量具/试验设备要求是否已确定?APQP小组决定(评论)、总经理决定
接着进入第二阶段,可编制一个第二阶段文件目录。
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设计分析,针对前一阶段确定的几项特殊特性进行会议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确定某些解决方案,APQP小组成员参与讨论人员签字确认。
DFMEA:针对各零组件的功能、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后果、S、O、D按评分标准评分、分类(特性符合)、潜在失效起因/机理、现行预防设计控制、现行探测设计控制、风险顺序数RPN=SOD,建议措施、责任和目标完成日期、措施施行结果(采取的措施及严重度、频度、探测度、RPN的分值重新确定)
工程图样、工程规范--公司的工程图样/工程规范,包含客户提供的尺寸和性能图纸
样件控制计划--手工样、工程样的制作控制计划
样件制作计划,输出样件,对样件进行尺寸及性能测试,输出样件尺寸及性能测试报告
设计验证报告:验证单位及参加验证人员、设计输入综述、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各项试验/检测报告内容摘要及其结论、设计验证结论、对验证结论的跟踪结果;
设计评审报告:项目名称、设计阶段;评审人员名字、部门、职务或职称,评审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评审结论、对纠正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结果。评审内容涉及:合同标准的符合性、采购可行性、加工的可行性、结构合理性、可维修性、可检验性、美观性、环境影响、安全性及其它
新设备/工装设施要求--新增设备/工装(模具)清单,工序名称、对应工序需要的设备及工装名称、数量
量具/试验设备要求--量具/试验设备清单,量具/试验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度要求、有无对应的量具/试验设备、解决方案及责任人和完成日期;量具/试验设备精度是否满足要求、量具/试验设备数量是否满足检测要求;说明事项
特殊特性:--特性矩阵图,产品名称、编号、规格型号、顾客名称、序号、产品特性、产品特性公差、过程(工序)编号
备注:过程(工序)编号须与“过程流程图”、“控制计划”中的过程编号一致;实心五角星可表示重要特性、空心五角星可表示产品关键特性,实心圆表示直接责任,空心圆表示间接责任
*小组可行性计划:
APQP小组在做可行性考虑时并不打算进行可行性评价时面面俱到,但要考虑以下问题。所提供的图样和/或规范已被用来作为分析满足所有规定要求能力基础。对于所有否定答案都要有识别所关注事项和/或所提出要求,以满足特定要求的附加规定。
1产品是否被完全定义(使用要求等)以便能进行可行性评价;
2工程性能规范是否符合书面要求;
3产品能按图样规定的公差生产吗?
4产品能用符合要求的 CPK值生产吗?
5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生产产品吗?
6设计上允许使用有效的材料处理技术吗?
7以下情况不发生异常时,产品是否能正常生产?生产设备成本的提高?工装成本的提高?替代的制造方法?
8是否对产品要求统计过程控制?
9统计过程控制是否用在类似的产品上?
10如果统计过程控制用在类似产品上:过程是否处于受控和稳定状态中?CPK是否大于1.33?
结论:可行--产品可按规定不做修改而生产;可行--建议作出修改(见附件);不可行--需要更改设计以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小组成员认定,制表、审查、核准
*第二阶段评审总结表(管理者支持)评审项目:设计FMEA文件是否已经建立?设计评审是否已进行,并且作有记录?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设计分析是否已完成?产品工程图样/工程规范是否已完成?产品的设计验证是否已完成?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是否已完成?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是否已确定?量具/试验设备要求是否已确定?APQP小组决定(评论)、总经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