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个人信息买卖利益链
其实,倒卖公民个人信息链条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等部门工作人员。
揭秘个人信息买卖利益链,有中间商称买卖信息像赶集,警方透露——
据新华社电“一千多万名公民的个人信息被犯罪嫌疑人掌握,这是多么可怕的概念?”今年8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历经大半年时间,专业质量交流企鹅群:叁而已巴思而呜呜零,侦破一起特大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从犯罪嫌疑人手中查获一千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缴获500余张银行卡,近百台电脑。目前,这一特大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中33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个人隐私成诈骗的根源
去年年底,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慧(化名)突然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对方不仅知道她的名字、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还知道她最近正在尝试减肥。“我的个人隐私竟然都被陌生人详细掌握,让我很吃惊,也很气愤。”
吃惊的不止是张女士一人,去年以来,许多张家口的市民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都接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对方或推销保健品或推销降血压药等,都恰好契合接电话者的个人状况。在接到报警后,张家口市警方展开侦查,于今年3月对涉案的张家口市“博藏”公司进行了查封。
据公司负责人张华(化名)供述,公司主要是通过电话营销出售一些假冒伪劣的药品、保健品,刚开始业绩很差,工作人员都是盲目拨电话号码,打几百个电话也许能碰上一个买家。去年10月,偶然发现在网上能买到一些患者电话。“我们花钱买了上万条个人信息后,电话营销精确度大大提高,生意好得出奇。6块钱一盒的药我们卖到60块钱,照样有人买。”
顺线追踪,张家口警方又追查到多名贩卖个人信息给“博藏”公司的中间商。一名来自安徽的中间商郑前介绍,他本人是做山寨版儿童学习用品生意的,为了节省成本,他最初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两万多条个人信息,推销效果很好。后来郑前购买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他开始兼职做中间商,把自己手头的个人信息再转手卖给别人。
被抓获的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精确营销对于公司企业尤其是一些不法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就相当于有了“导航仪”,想推销什么样的商品就找什么样的消费者,事半功倍。
1000元左右可买几万条个人详细信息
据在深圳被抓获的一名中间商、犯罪嫌疑人周强(化名)介绍,他最初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由于老完不成业务量,就花1400元在网上买了几万条与保险业相关的个人信息,结果工作业绩直线上升。后来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后,觉得自己以前掌握的个人信息没用了,就想卖掉。
“我先在网上搜索一些关键词,加入特定的QQ聊天群,发现里面可热闹了,买卖个人信息跟赶集似的,你出个价,我出个价,你有老板信息,我有官员信息。过去花1400元买来的信息,卖了十多次后,净赚八万多元。”周强说。
通过中间商再往上挖,警方终于找到了泄露个人信息的多处源头。其中一名源头犯罪嫌疑人王刚(化名)是山东某电信公司的网络维护人员。据交代,去年3月,一位朋友希望他提供部分拨打某“400”专属号码电视购物人群的呼叫记录,他就把一些个人电话号码卖掉,一条信息四毛钱。
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宏势ISO9001认证验厂承诺:没有我们做不好的项目,都是方便获得个人信息的部门。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些源头犯罪嫌疑人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无须成本就能获得个人信息然后售卖,是无本取利。下家购得这些信息后,既可以供自己营销,还能再多次卖给另外的下家,一本万利。由于几乎没有门槛,贩卖个人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产业链也越来越庞大。在此次张家口市公安局抓获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手中,警方发现他一个人就拥有300多万条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住址、爱好、家庭成员状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标注。不仅分为高端客户、白领名录、普通百姓等诸多大项,大项里详细分有各种小项,如高端客户还分为手机VIP用户、高尔夫会员、银行高管等。
揭秘个人信息买卖利益链,有中间商称买卖信息像赶集,警方透露——
据新华社电“一千多万名公民的个人信息被犯罪嫌疑人掌握,这是多么可怕的概念?”今年8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历经大半年时间,专业质量交流企鹅群:叁而已巴思而呜呜零,侦破一起特大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从犯罪嫌疑人手中查获一千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缴获500余张银行卡,近百台电脑。目前,这一特大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中33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个人隐私成诈骗的根源
去年年底,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慧(化名)突然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对方不仅知道她的名字、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还知道她最近正在尝试减肥。“我的个人隐私竟然都被陌生人详细掌握,让我很吃惊,也很气愤。”
吃惊的不止是张女士一人,去年以来,许多张家口的市民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都接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对方或推销保健品或推销降血压药等,都恰好契合接电话者的个人状况。在接到报警后,张家口市警方展开侦查,于今年3月对涉案的张家口市“博藏”公司进行了查封。
据公司负责人张华(化名)供述,公司主要是通过电话营销出售一些假冒伪劣的药品、保健品,刚开始业绩很差,工作人员都是盲目拨电话号码,打几百个电话也许能碰上一个买家。去年10月,偶然发现在网上能买到一些患者电话。“我们花钱买了上万条个人信息后,电话营销精确度大大提高,生意好得出奇。6块钱一盒的药我们卖到60块钱,照样有人买。”
顺线追踪,张家口警方又追查到多名贩卖个人信息给“博藏”公司的中间商。一名来自安徽的中间商郑前介绍,他本人是做山寨版儿童学习用品生意的,为了节省成本,他最初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两万多条个人信息,推销效果很好。后来郑前购买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他开始兼职做中间商,把自己手头的个人信息再转手卖给别人。
被抓获的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精确营销对于公司企业尤其是一些不法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就相当于有了“导航仪”,想推销什么样的商品就找什么样的消费者,事半功倍。
1000元左右可买几万条个人详细信息
据在深圳被抓获的一名中间商、犯罪嫌疑人周强(化名)介绍,他最初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由于老完不成业务量,就花1400元在网上买了几万条与保险业相关的个人信息,结果工作业绩直线上升。后来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后,觉得自己以前掌握的个人信息没用了,就想卖掉。
“我先在网上搜索一些关键词,加入特定的QQ聊天群,发现里面可热闹了,买卖个人信息跟赶集似的,你出个价,我出个价,你有老板信息,我有官员信息。过去花1400元买来的信息,卖了十多次后,净赚八万多元。”周强说。
通过中间商再往上挖,警方终于找到了泄露个人信息的多处源头。其中一名源头犯罪嫌疑人王刚(化名)是山东某电信公司的网络维护人员。据交代,去年3月,一位朋友希望他提供部分拨打某“400”专属号码电视购物人群的呼叫记录,他就把一些个人电话号码卖掉,一条信息四毛钱。
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宏势ISO9001认证验厂承诺:没有我们做不好的项目,都是方便获得个人信息的部门。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些源头犯罪嫌疑人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无须成本就能获得个人信息然后售卖,是无本取利。下家购得这些信息后,既可以供自己营销,还能再多次卖给另外的下家,一本万利。由于几乎没有门槛,贩卖个人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产业链也越来越庞大。在此次张家口市公安局抓获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手中,警方发现他一个人就拥有300多万条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住址、爱好、家庭成员状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标注。不仅分为高端客户、白领名录、普通百姓等诸多大项,大项里详细分有各种小项,如高端客户还分为手机VIP用户、高尔夫会员、银行高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