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命题:SQE如何让三流公司交付一流公司的产品
在6SQ看来的一个问题,看完糊涂,糊涂完毕后突然有所发现,那就是----这TMD是个伪命题。
原来的大意是:老板为了追求低成本,故意选择了一个明显不符合公司常规要求的供方(所谓三流)导入进来,并要求SQE辅导供方,让他们能够像一流的公司一样稳定交付出好的产品。
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我们认知世界的起点“定性”……从一开始就错了,因为SQE或质量工作者需要牢记“世界上没有二流的供应商”。
这一点一定要在心中,因为我们必须知道,供方只存在两种:
第一种,是能够交付满足贵司要求的产品的公司;
第二种,是不能够交付满足贵司要求产品的公司。
那么我们再回头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能够交付满足贵司要求的产品?”
于是乎就出现了下面几个方向值得分析:
1、是否贵司作为客户端的要求相对合理,或确实值得提这么高的要求?
2、作为客户端的贵司是否能够保障供方在满足了这些要求之后,依然有充足的利润来生存?
3、贵方的采购量,是否足以形成买方主导的市场形态?
4、在不符合贵司要求的产品中分选出能够满足贵司使用的产品的情况下,如自行安排人员分选是否相对过去明显提高了贵司的综合管理成本?
----解释如下
a.不同的技术/质量/服务等要求作为起点输入,已经直接定义了产品本身的成本,或许在行业内有些出入,但是一个资深的技术/质量人员可以很快分析出它的真实成本范围;如果产品的报价低于或者这个范畴内,那么恭喜你,SQE的工作将无比繁重,且没有成效;
b.卖方市场决定了,产品的好坏不由客户决定,而是由生产和销售方面决定,爱要不要爱买不买……
c.要求过高或无谓的要求过多。
这个在国内的行业内已形成了默契,于是我们经常以精品甚至是艺术品作为样本,要求低成本企业给我们生产;忘记了核心要求其实很少很简单;这一点在国外企业就做的很好(不是国内的外企,这点请注意,是我在目前这个外企里发现的现象)。
举个技术层面的例子吧:
大家有机会拆掉大众汽车,看进口发动机和国产发动机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国产的略好于进口,如果解剖开甚至会发现气道油道什么的内表面质量可能明显优于进口的……但是性能呢?一般刚好反过来。
管理层面的例子也很多,这里就不谈了,咱也保留一些吧。
d.当我更换了一个相对技术/管理水平低于前供方的企业时,必然是由于明示的产品报价降低;此时很多老板没有考虑到由此引起的控制成本的变化,并由此引起综合成本的变化;此时就需要我们质量人员站出来,搜集有效且完整的信息,测算出综合管理成本在供方变化前后的变化,是否合算……如果不合算的话,老板也不是SB,不是钱多了涨的蛋疼,之后必然还会“从善如流”的。
原来的大意是:老板为了追求低成本,故意选择了一个明显不符合公司常规要求的供方(所谓三流)导入进来,并要求SQE辅导供方,让他们能够像一流的公司一样稳定交付出好的产品。
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我们认知世界的起点“定性”……从一开始就错了,因为SQE或质量工作者需要牢记“世界上没有二流的供应商”。
这一点一定要在心中,因为我们必须知道,供方只存在两种:
第一种,是能够交付满足贵司要求的产品的公司;
第二种,是不能够交付满足贵司要求产品的公司。
那么我们再回头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能够交付满足贵司要求的产品?”
于是乎就出现了下面几个方向值得分析:
1、是否贵司作为客户端的要求相对合理,或确实值得提这么高的要求?
2、作为客户端的贵司是否能够保障供方在满足了这些要求之后,依然有充足的利润来生存?
3、贵方的采购量,是否足以形成买方主导的市场形态?
4、在不符合贵司要求的产品中分选出能够满足贵司使用的产品的情况下,如自行安排人员分选是否相对过去明显提高了贵司的综合管理成本?
----解释如下
a.不同的技术/质量/服务等要求作为起点输入,已经直接定义了产品本身的成本,或许在行业内有些出入,但是一个资深的技术/质量人员可以很快分析出它的真实成本范围;如果产品的报价低于或者这个范畴内,那么恭喜你,SQE的工作将无比繁重,且没有成效;
b.卖方市场决定了,产品的好坏不由客户决定,而是由生产和销售方面决定,爱要不要爱买不买……
c.要求过高或无谓的要求过多。
这个在国内的行业内已形成了默契,于是我们经常以精品甚至是艺术品作为样本,要求低成本企业给我们生产;忘记了核心要求其实很少很简单;这一点在国外企业就做的很好(不是国内的外企,这点请注意,是我在目前这个外企里发现的现象)。
举个技术层面的例子吧:
大家有机会拆掉大众汽车,看进口发动机和国产发动机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国产的略好于进口,如果解剖开甚至会发现气道油道什么的内表面质量可能明显优于进口的……但是性能呢?一般刚好反过来。
管理层面的例子也很多,这里就不谈了,咱也保留一些吧。
d.当我更换了一个相对技术/管理水平低于前供方的企业时,必然是由于明示的产品报价降低;此时很多老板没有考虑到由此引起的控制成本的变化,并由此引起综合成本的变化;此时就需要我们质量人员站出来,搜集有效且完整的信息,测算出综合管理成本在供方变化前后的变化,是否合算……如果不合算的话,老板也不是SB,不是钱多了涨的蛋疼,之后必然还会“从善如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