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实习报告
张总:
上午好!
非常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工作机会,让我在XX公司工作。 我觉得,加入XX公司并成为其中的管理人员,本人深感荣幸。
作为一名职业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他从事的行业,产品充满热爱,赋予感情,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非常感谢张总信任,对我委以重任,我在充满压力的同时也满怀信心,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施展才华,与公司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我在一些资料上面看到,国内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XX公司作为已经成立逾14年并且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声誉的的企业,其已经在市场,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从2012年开始,汽车行业进行一个低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要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那么,后续就变成了产品差异化(SUV,两厢,三厢,微车,电动车等),质量以及成本(进口产品本土化)的竞争。以及汽车升级换代车型替换产生的增量。这对于XX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和机会。
我从5月10日入职到现在已经4天了,通过车间的实习,发现,公司具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思维和较强的执行力,例如:
5S管理的推行,在很多民营企业都做的不好,但是在XX公司,5S推行工作做的很不错
另外,员工按照规范作业,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有利于车间的管控,提升产品质量。
当然,车间也还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有些问题主要是体现在细节上,希望后续能够进行一些改善,例如:
1) 车间员工缺乏培训,不了解产品检查的原因。
2) 车间的作业指导书和实际操作的参数控制不符。
3) 车间看板的更新不及时。
另外:车间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好,正常来讲,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我们的公司在检验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实际质量部人员59人,其中产品检验员达到40人),包括体制上面的流出责任追究,而不是发生责任追究造成了质量成本的高企(例如:员工进工厂上班,如果没有打卡,最后算工资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员工,为什么没有打卡,而不能找保安,你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员工没有打卡,对策是:员工不打卡就罚款,而不是:增加保安检查有没有员工不打卡)。
公司各部门需要形成不生产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的氛围,而不是每个工序增加检验员围堵不合格品。
我今天查询了2012年的数据:
去年客户退货达到50615个,其中94%是零公里(说明是生产过程的控制出了很大的问题,但是质量部新员工偏多,失效检查不出来),我估计退货率已经达到了5%(具体的生产数据我这里没有查到),客户要求的的不良PPM时100以内,而我们实际上达到50000左右,这必将公司的质量成本直线上升和信誉的损失。
去年索赔达到121W,如果按照12000W产值计算的话,索赔达到1%。
如果加上过程返修不良的数据的话,我估计公司的失败成本要达到总销售额的10%以上(最少1200万)。而这些是公司的纯利润。怎么降低这个损失,提升公司利润?我想,需要一个重新的质量界定
关于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公司综合生产能力的体现。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于过程控制,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两个波动造成,
1):正常波动,这种波动是公司没有能力或者是解决绝对不经济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产生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的,这种波动是以降低为主。
2):异常波动,例如:设备的预防性保养没有做,没有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管理,设备参数没有受控,人员变更或者是人员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作业,前期验证不充分,部分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没有识别等等,这种异常波动会造成很大的质量后果,是必须解决的的。所以,我认为,过程质量和供应商的的管控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1):设备工装: 推动设备工装的预防性维护,工装的易损件管理,
2):作业指导与检验指导: 车间的检验指导和记录需要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尽量向可视化。车间的不良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改善报告促成共享,以给过程改善提供支持。做成管理台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跟进。
3):加强变化点的管理,如果我们只是在产品成型以后确认尺寸,那么,就容易形成“死后验尸”的情况。所以:产品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好的产品首先必须保证过程是受控的,并且检验员需要对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点进行确认,那就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4)加强人员培训:现在的检验员新人较多,即使责任心/质量意识较强,但是毕竟适应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每周最少一次的培训,以让检验员最快的了解公司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公司的最新制度,部门管理的想法,思维,以有利于沟通。其次,现有的检验记录的设计上面也存在缺陷,所有的问题不能正确描述,例如:检验记录上面的尺寸检验,上面有一个尺寸,但是没有注明白是那个位置的尺寸,及其容易搞错测量位置。这样的话,虽然每天都进行了测量,记录,但是由于检验员无法正确的表述问题,这种记录容易流于形式。检验指导和记录需要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尽量向辉门格式靠齐。
5)加强工程师的培训,对车间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的分析,工程师除日常问题的处理外,每周或者每月跟踪一个大的问题,并且和各部门一起提出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改善的效果( 包括资料的改善)。
6):加强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新产品的PPAP资料必须获得质量部SQE的批准,老产品的认可资料逐步进行完善。并将供应商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反馈,定期确认改善效果和跟踪审核(确保改善结果在供应商管理资料上面冻结并获得洛卡特的认可),确保改善有效。 每月最少一次供应商会议,需要将供应商最后TOP10的供应商召集,了解其想法,并有针对性的解决。
以上6条,是我到公司实习后的一些感想和建议,因时间原因,仓促成稿,准备不足,难免缺陷较多。但是从理论上说:如果这些能够实现,必能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讲,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质量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基础。 可能实际的执行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逐步推进。我相信,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成功。
报告人:
上午好!
非常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工作机会,让我在XX公司工作。 我觉得,加入XX公司并成为其中的管理人员,本人深感荣幸。
作为一名职业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他从事的行业,产品充满热爱,赋予感情,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非常感谢张总信任,对我委以重任,我在充满压力的同时也满怀信心,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施展才华,与公司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我在一些资料上面看到,国内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XX公司作为已经成立逾14年并且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声誉的的企业,其已经在市场,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从2012年开始,汽车行业进行一个低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要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那么,后续就变成了产品差异化(SUV,两厢,三厢,微车,电动车等),质量以及成本(进口产品本土化)的竞争。以及汽车升级换代车型替换产生的增量。这对于XX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和机会。
我从5月10日入职到现在已经4天了,通过车间的实习,发现,公司具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思维和较强的执行力,例如:
5S管理的推行,在很多民营企业都做的不好,但是在XX公司,5S推行工作做的很不错
另外,员工按照规范作业,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有利于车间的管控,提升产品质量。
当然,车间也还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有些问题主要是体现在细节上,希望后续能够进行一些改善,例如:
1) 车间员工缺乏培训,不了解产品检查的原因。
2) 车间的作业指导书和实际操作的参数控制不符。
3) 车间看板的更新不及时。
另外:车间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好,正常来讲,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我们的公司在检验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实际质量部人员59人,其中产品检验员达到40人),包括体制上面的流出责任追究,而不是发生责任追究造成了质量成本的高企(例如:员工进工厂上班,如果没有打卡,最后算工资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员工,为什么没有打卡,而不能找保安,你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员工没有打卡,对策是:员工不打卡就罚款,而不是:增加保安检查有没有员工不打卡)。
公司各部门需要形成不生产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的氛围,而不是每个工序增加检验员围堵不合格品。
我今天查询了2012年的数据:
去年客户退货达到50615个,其中94%是零公里(说明是生产过程的控制出了很大的问题,但是质量部新员工偏多,失效检查不出来),我估计退货率已经达到了5%(具体的生产数据我这里没有查到),客户要求的的不良PPM时100以内,而我们实际上达到50000左右,这必将公司的质量成本直线上升和信誉的损失。
去年索赔达到121W,如果按照12000W产值计算的话,索赔达到1%。
如果加上过程返修不良的数据的话,我估计公司的失败成本要达到总销售额的10%以上(最少1200万)。而这些是公司的纯利润。怎么降低这个损失,提升公司利润?我想,需要一个重新的质量界定
关于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公司综合生产能力的体现。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于过程控制,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两个波动造成,
1):正常波动,这种波动是公司没有能力或者是解决绝对不经济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产生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的,这种波动是以降低为主。
2):异常波动,例如:设备的预防性保养没有做,没有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管理,设备参数没有受控,人员变更或者是人员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作业,前期验证不充分,部分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没有识别等等,这种异常波动会造成很大的质量后果,是必须解决的的。所以,我认为,过程质量和供应商的的管控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1):设备工装: 推动设备工装的预防性维护,工装的易损件管理,
2):作业指导与检验指导: 车间的检验指导和记录需要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尽量向可视化。车间的不良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改善报告促成共享,以给过程改善提供支持。做成管理台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跟进。
3):加强变化点的管理,如果我们只是在产品成型以后确认尺寸,那么,就容易形成“死后验尸”的情况。所以:产品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好的产品首先必须保证过程是受控的,并且检验员需要对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点进行确认,那就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4)加强人员培训:现在的检验员新人较多,即使责任心/质量意识较强,但是毕竟适应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每周最少一次的培训,以让检验员最快的了解公司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公司的最新制度,部门管理的想法,思维,以有利于沟通。其次,现有的检验记录的设计上面也存在缺陷,所有的问题不能正确描述,例如:检验记录上面的尺寸检验,上面有一个尺寸,但是没有注明白是那个位置的尺寸,及其容易搞错测量位置。这样的话,虽然每天都进行了测量,记录,但是由于检验员无法正确的表述问题,这种记录容易流于形式。检验指导和记录需要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尽量向辉门格式靠齐。
5)加强工程师的培训,对车间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的分析,工程师除日常问题的处理外,每周或者每月跟踪一个大的问题,并且和各部门一起提出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改善的效果( 包括资料的改善)。
6):加强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新产品的PPAP资料必须获得质量部SQE的批准,老产品的认可资料逐步进行完善。并将供应商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反馈,定期确认改善效果和跟踪审核(确保改善结果在供应商管理资料上面冻结并获得洛卡特的认可),确保改善有效。 每月最少一次供应商会议,需要将供应商最后TOP10的供应商召集,了解其想法,并有针对性的解决。
以上6条,是我到公司实习后的一些感想和建议,因时间原因,仓促成稿,准备不足,难免缺陷较多。但是从理论上说:如果这些能够实现,必能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讲,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质量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基础。 可能实际的执行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逐步推进。我相信,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成功。
报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