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谈谈为什么背光源企业与供应商关系通常都那么紧张



大家好,早上闲来无事,逛6SQ论坛的时候看到小编在论坛里征文的帖子,就想结合实际谈谈,写得不好,请大家见谅。
据我在苏州的了解,苏州大多数背光源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都是相当的紧张。这是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这样?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说的不贴切一点就是鱼和水的关系。背光源厂,就好比是渔民,而供应商就是提供水的。鱼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成长,而水的质量又关系到了鱼的品质,进而关系到渔民的收入。很多看到这里一定想说,鱼我们是换不掉,那么水的品质不好我们可以换水来养鱼么。别急,请你往下看,或许你就不会这么想了。既然是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好好相处呢,为什么总是找不到互利共赢的平衡点?我想对于此点,阐述下我的看法。
背光源是大概在2002年在苏州开始兴起的,在2005年到2008年的时候,是背光源市场最好的时候。每当我和供应商聊天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到:“我们在2005年的时候,出一包膜材就能赚一半的钱。当时行业内膜材厂家比较少,有膜材专业技术的厂家也不多,市场内又急需大量的背光源。很多背光厂的要求并不像现在这么高,有的时候有点瑕疵的膜材,客户为了赶产量也让我们照样发货。那时的日子真的是很舒服,公司里的机器就好像印钞机一样,只要做得出来就能卖得掉,哪像现在,哎!”在当时,确实,背光源厂没有大量兴起,市场内的背光源需求还未饱和,无论是客户和供应商都是有利可图的,在大量的利益之下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的矛盾并不是特别的尖锐。而过了2008年,背光源的市场开始进入了冬天,大量的背光源企业兴起,市场背光源产量急剧攀升,品质开始良莠不齐,市场开始饱和。大量的背光源涌入市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背光源的价格直线下跌,我公司曾今做过一份统计,2003年的时候20寸的背光源能卖到50美金,而打了2010年,已经不足20美金了。当然产品过剩只是价格下跌的一方面,还有技术的日趋成熟,升级产品和替代品的出现等因素。但是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导致了2大问题的出现,第一,就是公司为了在这个已经固定了范围的蛋糕中想分到一份,必须提升自己的品质。第二,就是公司必须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而供应商和公司的矛盾就是从这两方面衍生而来的。
一方面公司为了保住客户,必须提升自己的品质。而产品的品质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供应商来料的品质。但是经过了2005和2008年的黄金期后,供应商市场已经变得紊乱不堪,很多供应商为了想在这个黄金期间,分到一杯羹,而在自身的技术和工艺没有达到比较好的标准的时候就开始大量生产,并以比各大公司略低的价格的方式占领一些市场。所以很多品质较好的原材料还是掌握在少数的大公司手中。
在一方面公司为了想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不被淘汰,必须降低产品价格。价格战开始了!公司在内部工作,运转,管理等方面开始COST DOWN的同时,很大一部分开始对来料价格的COST DOWN。而很多大公司的产品价格却往往没有达到公司的标准,采购迫于无奈,只能找小的企业供料。而往往能够找到并且谈拢的企业的产品,品质都是不过关的,或者说仅有少量的品质过关。讲到这里,很多在做品质的朋友和我一样要开始骂采购了,很多比较无赖的低级供应商就是他们找的。其实也不怪他们,公司的指标是死的,比如公司给你的指标是一包膜材2美金,而大多数像3M等大公司的膜材价格都在3美金以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采购为了达成自己的指标(说白了,很多时候就是采购找烦了,也就从次品的供应商中找良品了)往往就选了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这个例子就很好得回答了为什么不能换其他水的原因,因为在价格的制约下,往往能选择的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多。很多品质又要想问了,那么这些供应商材料不行又是怎么能通过层层关卡进入公司的呢。一般来说,新的材料进入公司都会进行验证,而验证往往是最严格的,这一点供应商也知道,所以供应商为了要打入客户的公司,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验证的那几批料给做好了。再加上,供应商通常会保证品质会逐渐提升,制约产品品质提升的因素会逐渐解决。等采购把供应商验证结果往上报的时候,高层问起供应商的制成能力和品质能力的时候,采购大多数时候会打马虎眼。而高层会让品质部门去监督和帮助供应商改善品质,因为高层总是觉得,供应商能做出良品来,价格又这么低,没有留有以后出货会有问题,再加上有品质部门的监督。这一系列下来的结果,很多品质的朋友又开始皱眉了,问题来了。这个问题就是,供应商慢慢开始供货,而品质却一次不如一次,品质人员让供应商来重工,安排退货,不予入库,甚至很多品质人员被公司派去驻场,但是技术和设备不是这些措施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品质和供应商开会,供应商总会把问题推脱到技术和设备上,什么技术不过关和设备落后等,进一层次就会推脱到他们公司的高层,资金困难,不拨款项更新等,如果你觉得我们有问题,你可以向我们领导反映。往往会议谈到这时很多品质的朋友就开无语了,其原因就是本来是你跟供应商的会议,可以说平级的对话,或者你比他高一级的对话,现在在他的这么一说之后变成了你与他们老总的对话,而供应商成了传达话的人。所以很多扯皮和推诿由此而生。
除了这种供应商,还有一种供应商比这种供应商更加难对付,那就是客户指定的供应商.这种供应商通常会认为自己是客户指定的而相当嚣张.我也认为这种供应商确实相当难管理,或者说就不应该品质人员来管理.因为如果说一家比较烂的供应商成为了你们客供料,那么显而易见,这家供应商的老总肯定与你们的客户有着深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又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品质人员能够撼动的?当然我也不排除那些社交能力比较强的朋友,一个人就搞定了客供料.我的做法就是把我的上级拉上,尽量把事情闹大,闹大了才能让说话有用的人站出来,当然这也需要应时应地应事得做,不然会引火烧身.
背光源厂还有一种就是工厂里的矛盾,转变成你和供应商的矛盾.背光源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说白了就是只要你有人,就有产品,而产品的品质不能保证.如今的社会,因为很多的原因,作业员在工厂里流动比较大,很多作业员不能完全的掌握作业技术就开始进行批量作业.带来的后果就是,不良品会很多,材料的耗损会很多.而生产部门又是有指标的,很多的材料耗损他们是不能够接受的,那么怎么办呢?供应商就是一个很好的替罪羊.他们会招来品质部门的人,开始扯供应商材料的问题.如果品质能够鉴定出不是供应商的问题,那也就算了.要命的就是很多时候事情总是模凌两可的,等事情闹大了,制造停线了,客户订单完不成,高层怪罪下来,了解了一下情况,也不会说是自己制造的问题.我们公司就是这样,因为制造部是创造利润的,而品质部不是不创造实际利润的.我们创造的是隐形的利润,默默地为公司挽回无形的损失,可是谁又看得见呢,除了我们!
说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想发发牢骚.我想说,很多时候品质源于企业的某些制度的漏洞!品质不好做,做好品质的人不容易,但是出了问题,咱也不怕,大不了人,但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这样.
很多时候可以找供应商和制造采购一起开会,我们不收不良品,那么制造就没有良品,采购库存里没有材料,采购就开始着急,我们必须会转稼我们的风险,因为,凭什么黑锅总是咱做品质的人背!

16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2-08-27 11:14
  • 浏览: 3709
  • 评论: 16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