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研究技术的质量人员没有未来-----为什么我不支持质量人员深入技术领域,和大家探讨。

首先欢迎拍砖,我需要不同意见,尤其驳斥。

在网上看了很多帖子,基本上都支持质量人员要懂技术。我不反对质量人员学习技术,这是现实的需要,但质量人员深入技术是我不支持的,这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这里的技术是指产品工艺技术,不是质量管理技术。先想一下,你们的职业生涯里看到过多少人深入研究自己专业领域外的人取得成功?一个生产经理会因为精通财务取得成功吗?虽然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部,一个销售经理能成功的变成生产经理吗?那么为什么一个质量人员要深入研究技术呢?你见过质量人员成功的成为技术人员吗?至少我没见过。

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把以前我的帖子的内容摘录汇总一下。

先说懂技术质量人员的困境

打开招聘网站的质量经理要求,充满了熟悉产品这样的条款,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来给我解决现在应该是职能部门要解决的问题。隐含的是我更注重短期。来吧我需要你帮我解决技术,工程,采购,研发等问题,虽然这些领域你是二把刀,运用你的质量处理经验,数据处理经验,避重就轻经验,对付审核和客户的经验,拉兄弟一把。然后,然后你的结局就是质量没管好。管好了你会发现到质量经理也就到头了,职业发展不起来。

还记得社会分工吗?质量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技术是专才,质量是通才,专精的领域不一样。企业规模越小,技术方面越需要专才,规模越大越,越需要技术专才和技术通才的组合,没人能做到即专又通。质量在各种公司都是复合型人才,但越小的公司越需要质量技术复合,越大的公司越不需要。高层更不需要。相反需要质量与商务,管理,人事复合。
质量起源于财务和风险控制,是不是有点奇怪,那么,知道质量大师的专业出身吗,如戴明,费根鲍姆,他们出身于风险管理专业,用风险控制的方法实现财务目标才建立了现代质量。然而大师们不是技术专家。
质量工具大多是由他们和现场工作人员共同创立的。形成了日系,美系做法。然后互相借鉴引用。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大家要各司其职。质量研究的是探测,预防,方法论,数据分析这条技术应用路线,同时还有小组建设,问题分析方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领导力,战略管理这条管理专业路线。
你们在任何质量教材上看到了行业技术知识了吗?没有!那是辅助知识。

研究技术的一定是质量工程师,那么质量工程师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供应商品质管理工程师(SQE), 目前比较热门,原因是国际分工与Jump in time.目前市场机会多,但对综合能力和性格要求高,从前景看中短期应该不错,长期看我个人不确定。这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高,善于即时反映的职位,但职位的视野要求不高,将来的方向应该是供应链或项目管理。但战略性思维不多。不过退路很好,最差也可以到供应商处寻找高级职位。
制程品质工程师(PQE):相对比较成熟,向质量技术复合型技术人员转化,较稳定但发展空间有限,属于技术型专业人才,对方法论的要求较高,对管理和人事要求低。将来的前景也是专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没有明显的个性要求。
客服工程师(CQE):技术(工程应用)与商务的复合型服务人员,对沟通能力和控场能力与应变能力要求高,将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在销售或市场领域。对性格中的外相,韧性,应变要求较高,对些调和沟通能力要求高。应该在未来是一个热点但受制于行业和客户,转行的难度中等。
体系工程师(ISO工程师):比较难说,发展空间最大,同时被边缘化的也最多,但需要从符合型思维转换到有效性和长期性的思维模式,属于参谋型人才,成功与否更主要的取决于性格,也有可能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前提是战略性思维,运营角度看问题和领导能力与个人魅力。前景的变数最大。
ROHS工程师:相对来讲不看好职业发展前景,属于事物性人员,不过对协调能力要求高,如果做好了向其他领域转化比较容易,如项目管理。不过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加,随着环保安全劳工权益的发展,向EHS方向发展能使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不论何时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一般都会要求在下限满足法规就可以了。
仪校工程师:专业性强,比较适合在专业领域发展,公司一般需要低级人才,培训机会与发展机会不大,但其强大的数理统计知识扩大了职业选择范围。不看好这个职位。将来可能更多的在第三方机构出现。
QA工程师:是一个比较笼统地职位,正在被细分成上面的各种职位。如果没有进行细分,那么发展方向也是多样的。
但是没有一个可以转到技术领域。这符合只有专转通,却不能通转专的规律。技术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也许自己是技术出身的质量人员,也是因为技术能力善于解决问题才得到提升进而学到了管理。自己也在解决问题和组织利用别人的力量中间苦苦挣杂了很久,才明白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质量服务的对象是老板,方法是替老板监督,监督的标准是客户需求。自己的责任是让别人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帮助他们给他们数据和线索来让他们锁定问题点,判断标准是效果。
从质量工程师出身的人往往陷在自己以前的技术或独善其身的思维模式里出不来,不明白质量是借力,借公司的力,借其他部门的力,借其他人员的力。这时真的需要帮助,不然害了下属,也害了自己。
不懂借力,在质量领域高级工程师和初级经理就是你的极限。

可是我们的现实是企业需要即懂质量又懂技术的质量人员啊!这时事实,现阶段质量人员跨不过的坎,所以我不反对学点技术,但反对深入学习技术,技术方面我们永远是二流的。那不是我们的菜!

现在现实和长远,就业和职业发展冲突,专精技术机会多易成为骨干,但职业晋升机会小,哪怕和其他方面和你持平,但技术能力弱的对手竞争,你也不见的有优势,因为上级提升的考虑是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能力,还有人员组合和整体实力,对上级而言,他更希望给你机会作为问题解决专家的面目出现来增加团队实力。专精技术的质量人员离开行业价值缩水严重,就业选择面不见的扩大。面对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你自己选择吧。如果选择了技术,注定是过渡型人才,没有将来。
国内的实际情况是质量和工艺两个转业的事情一个质量部门负责,这在中小企业很普遍,这是一个职业生涯发展上的致命问题,导致了我们博而不精。工艺和质量是两个差异极大的专业,主攻的方向完全不同。质量实际是流程和人员领导的符合专业,国内注重的是技术分析与人员管理。但这会让质量人员在中级经理这个程度停滞不前。质量不好忙死,质量稳定了,就不受重视。质量的高级阶段是系统,流程和文化,重技术很难跨过这种思维差异,仍然用技术分析的手法就不够了。
再次欢迎拍砖。

另我知道不懂技术更容易站在用户角度看质量,但我一直不能认可乔布斯要求苹果技术工程师必须把电路设计的对称,有美感,并不息为此开出了前来说服他的工程师和主管,这一个被广为称颂的措施,也许是技术思维作怪?希望得到解惑。

11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旷野
旷野

质量相关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4-01-11 00:05
  • 浏览: 3481
  • 评论: 11
  •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