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写这篇文章时,是有些诚惶诚恐的,因为网上有太多这方面的读后感受和评论,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这本书的情况可谓是只知皮毛,哪能有言语方面的“卖弄”和评论?但看过了,总有些话要说,总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点总结,基于此,才有了以下的话。只是一种理解和领悟,只是一点愚见和浅析,但愿不会被泼冷水和拍砖! 这本书原来听说过,也看过一些评论的文章,对此也没什么兴趣。倒是一次广播里的评书让我对这本书来了兴致,不为别的,原来的历史性的书籍都显得较为呆板和枯燥,但听过这本书的内容后,感觉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写,也可以用如此泼辣、幽默和诙谐的语言来表述!惊叹作者有如此语言功力的同时,也是抓紧时间来一阅方休。没有了很多年前找到一本好书的那份狂野和超强的精力(记得看《平凡的世界》时,被路遥平素而优美的文笔而吸引,晚上看到凌晨二点钟而没有睡意。)只能是慢慢地欣赏与品味,一开始就被作者的这种写法所吸引,战争的描述和人性丑恶与光辉的渲染都是如此的强烈。对于每个人物的介绍都像是每个人的简历式的描述,显得鲜明而有特色。 明朝有276年的历史,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从朱元璋开明建国到崇祯的上吊自缢,从兴盛到衰败,其中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明朝见证了一个帝国的强盛,也宣布了一个帝国的衰亡。朱元璋的生平史是一个穷苦孩子的奋斗史,从平民、乞丐、和尚到反元义士再到大明帝国的掌权者,他先后战胜了张士诚,陈友谅,继而推翻元朝的F·B统治。作者给张士诚的评价是只能做豪杰而做不了枭雄,用厚黑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他心不够黑。而陈友谅才是一代枭雄,心狠手辣,差点把朱元璋给掀翻,让其洪武公司的建立颇费了一番曲折,由于他太过于黑,把自己也给黑了一把。 张士诚的结果告诉我们,如果想做大做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想安居乐业是不行的,还要不断地奋斗,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才是胜利。而陈友谅的结局表明,成就一番事业光靠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也是不行的,失去诚信的人最终的结局不会好到哪里去? 朱元璋在赶走了元顺帝后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洪武王朝,他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辅佐下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政权。在历经长久的屈辱、困苦,抉择的痛苦中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管理者,他知人善用,不断运用PDCA的方式改善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用自己的过人胆识、坚韧毅力成就了一番霸业;他吸取了元朝统治者的失败教训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繁荣昌盛的开端,为后面的明朝管理者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不得不说的一个皇帝,他开创的“永乐盛世”也是丝毫不比“盛唐”逊色。在他的支持下,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航海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命解缙等人对《永乐大典》的编修完成,,让清朝的《四库全书》也难以望其项背。他的迁都让北京至今仍然成为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所做出的功绩不可谓空前,让后世一直为其感叹! 这本书上我看到了于谦、海瑞的清廉,他们的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他们的“石灰精神”让世人永久传唱。而作者也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明朝史上一些善于玩心计和谋略的人物,一个个在明朝的史书上书写着同一个道理:人活一世不要老想着去埋汰别人,埋汰别人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挖坑而最终失去自我。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奸臣魏忠贤,严嵩等人的一个个的下场,也让我们看到张居正、徐阶等人的不同结局,是否更让我们深思?权谋中人像徐阶的又有几人?做到这种是至高境界吗?每个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目标相同,不同的是每个人所付出和得到的都不尽相同,这样所折射出的每个人的境界和心态的区别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 由此,我常常在想,有太多的公司里面太多的人不是去想着如何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老想着看别人犯错的心态,不是讲究合作精神,而是充分发挥了拆台的扭曲心理。让公司内部陷入内耗状态,历史的教训我们是否更要多多地去思考和避免呢?工于心计,玩政治手段这些东西时常被国人美其名曰为“中国特色”,这些何尝不是我们国人的一种悲哀呢?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个人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所起的反应应该最终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历史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总结,而作为职场中人,唯有从祖先的这些历史的经验中总结一些教训,少走一些弯路;“前事之师,后车之鉴”,我们更应该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将历史赋予我们的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为后世做一些有意义和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 对此,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更多的话想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