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发一个被盗帖的QQ日志,小供应商质量管理

刚才在网上看了一个求助的帖子,关于小加工点的。对于论坛上的求助帖子,我已经失去回答的兴趣了。很多求助者想要的是答案,不是考虑问题的思路,方法,不是问题的核心点。这是一种缺乏职业精神的饭碗文化,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不过网上不时有一些号问题值得思考,所以我坚持逛论坛。今天看到的问题是关于小加工点的。

我们是一家私营电子厂,初期是靠线材押出后来因为顾客需求变更,由线材采购变更为完成品采购,没办法我司就找了一些加工点做线材的加工,但一些加工点没有很好的团队管理,品质质量一点也不稳定。
来货基本上是靠全检出货,因为不良项目较多全检出货后顾客处仍投诉;
目前公司内有了三个较稳定的点,是直接在加工点上设我司的检验人员效果好一些呢?如果设本公司的检验人员会有哪些利弊???还是大家有其它的办法将品质提升?请各位多多指点一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在思考影响质量的根本因素是什么?似乎就是人机料法环。企业的规模并不是根本原因,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什么?可信度。这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但是它属于第二层次的质量管理,是在人机料法环的基础上对风险点的识别和管控。第三个层次应该是基于企业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系统系,也可以叫体系。贯穿三个层次的纵向因素是三个,执行,反应速度,技术能力。至于记录,这个东西纯粹是管理的证据,我并不看重,我看中的是数据分析,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可接受。也许我应该把他总结成一句话,就叫
能力风险和管控,五横三纵一条链。
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我会如何管理小供应商呢?
供应商质量管理是供应商管理的一部分,采购战略的地位高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地位,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制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策略。这主要是在供应链关系层面。在产品层面,采购和质量都要服务于产品的定位与客户需求。这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他们交织在一起,但我们必须分清层次,这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采购和产品定位是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输入和资源投放的依据。当然供应商既往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它影响的是可信度,并不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程度。
总结一句话,采购产品两输入,既往历史一辅助。
总结这两句话的目的在于形成自己的思路模型
能力风险和管控,五横三纵一条链。
采购产品两输入,既往历史一辅助。
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如何评估供应商已有的能力,与常规的系统查核表不同,我更倾向于能力查核。进而评估供应商的合适程度。这样会形成一个矩阵---五横三纵。还要派生一个管理水平分级和一个数据链合理性评估。管理水平用什么模型呢?虽然我更喜欢卓越标的,但比较可行的仍是iso。数据链这一块我还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模型。

第二句话是我们确定供应商选择与对策的基本原则。没有差的供应商,也没有完美的供应商,只有合适的。这才是理智的方法。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要高质量,我们必须给质量,价格,交货和解决问题能力一个基于产品定位的权重比例。

结合上面两条我才能回答如何选择,管理一个供应商。但那也只是确定对合适的供应商的管理原则。具体到开始管理又有新的输入。我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输入。
占供应商销售额比例与品牌重要度,这个决定我们的话语权。
供应商发展战略,这个决定供应商和我们培养方向的一致度。
供应商和我们人员素质,这个决定我们的工作方法和风格。
双方的互信度,这个决定双方数据共享程度。
既往历史,这个决定我们的工作起点。

这是战术层次的矩阵。不考虑交互影响,可以设计一个下拉表格。加上质量,价格,交货,解决问题的实际表现,由此累积出供应商业绩与成长曲线

论坛上求助的内容可以做一个信息不全的案例分析。
我们是一家私营电子厂,初期是靠线材押出后来因为顾客需求变更,由线材采购变更为完成品采购,没办法我司就找了一些加工点做线材的加工,
这句话透露的信息,客户的策略是外包,这家公司的发展策略并没有向上延伸的计划,对应的准备也没做好。采购的策略应该是长期合作,但产品定位不明。采购在没准备的情况下,目前应该是商品交换的买卖关系,未来可能发展成合作关系,长期是伙伴关系。
但一些加工点没有很好的团队管理,品质质量一点也不稳定。
来货基本上是靠全检出货,因为不良项目较多全检出货后顾客处仍投诉;
这句话透露出目前应该是低成本策略。既往历史显示可信度低。业绩表现不良,团队管理是影响质量的第三层次问题,第一第二层次原因不明。只有第一二层次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才能把重点放在第三层次。五横三纵的信息无,仅有数据,还构不成链。
采购策略和产品定位不明的质量管理,不是不能做,是难以确定供应商是否合适。

目前公司内有了三个较稳定的点,是直接在加工点上设我司的检验人员效果好一些呢?如果设本公司的检验人员会有哪些利弊???还是大家有其它的办法将品质提升?请各位多多指点一下。
它需要的是做法,做法的输入条件不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起点要针对产品。其他的如话语权,一致度,数据共享,工作风格都不知道。

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不在于检,检的目的是验证和数据提供。
如何做短期在于检验,驻厂的目的无外乎交期保证的提前预警和减少检验损失,检验员未必有过程监督的能力。如运输途中有损伤,责任划分需要明确。检验前置是趋势,但要考虑经济性,经济吗?
对于小企业质量管理不一定仅仅局限于质量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采购的付款,质价关联,内线等等。

做法是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更要考虑对业务和战略的支持。

其实这个日志遗漏了另外两个内容,质量信用管理和上司绩效压力下的风险再评估。过于理论了。

8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旷野
旷野

质量相关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4-08-29 22:18
  • 浏览: 4083
  • 评论: 8
  • 赞: 7